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五老先进】莫若健:讲英语的老兵,爱的语言‖江梓豪

作者:江梓豪(成都市金牛区关工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25 21:16:25 浏览次数: 【字体:

莫若健

讲英语的老兵,爱的语言

江梓豪

军队,文职。在部队里从事语言工作,能把军旅人、文化人的称谓集于一身的人,往往能有丰富的故事。他经历过硝烟,在部队是屈指可数的会说英语的黄皮肤黑头发人。他迎来了和平,孜孜不倦把语言教出了爱的味道,让孩子们学着用语言打量世界、丈量人生。他叫莫若健,91岁,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翻译,他在战场搭建沟通的桥梁

入朝作战时,莫若健20岁。在这样的年纪,他将过早经历所谓生命不能承受之痛。毕业于华西协和初中的他,是50军149师445团二营四连的文化教员。“我不算特别年轻的战士了,还有很多比我小的,战争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我们每天目睹着死亡”,莫若健说。

1950年10月,莫若健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英语,作为莫若健的专长,在特殊时期派上了用场。越来越多的战俘,急需懂英语的人去处理。“我通过跟他们交流,才知道他们对中国,对中国人有很深的误解”,莫若健说。处理他们,并不是要用他们口中的各种酷刑,美军中长期流传着志愿军对战俘进行摧残的段子。“也就是那时,我开始认识到,语言对于这个世界的重要,也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莫若健读书时并不是反应快的孩子,他只是很早就懂得了坚持。学英语之初,发音不标准,甚至26个英文字母总是背不完。手心手背写满字母和单词,供自己随时记忆,是莫若健苦学英语的经历。这段经历,也由他分享给了战友们。战场上的对话,除了子弹,当然应该有语言。师里很快成立了敌工组,莫若健任副组长,与英语有关的事务,许多都需经由莫若健执行。苦于人手紧缺,莫若健要承担大量的工作。“那是很累的时候,工作量大,还有精神上的,因为可能昨天还在跟我学习的战友,徒弟,今天就没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没了,战争,付出了许多流血牺牲,这也是我一直坚持跟孩子们教英语同时讲党史的原因。他们隔着这几十年,有些不知道,有些知道但只是个大概,亲历的才是最真切的。”

办学,他在家乡组织语言的沙龙

朝鲜战争结束后,回到成都的莫若健,面临人生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份收入更高也更为轻松的工作,但多年来对于语言的喜爱,让他最终留在了学校。“新一代常常面临着择业的问题,从事什么工作,要当一个怎样的人,这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一定要是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带着家国情怀的工作。我在战场上就觉得,一个人的生命有限、短暂,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个问题要早早想、好好想。”

莫若健在成都十四中教出了成绩,事迹还上了《四川日报》。由于基本功过硬,教学又有方法,后来莫若健又调至成都师范学校,一直从事老本行,以一名优秀的教书匠的身份退休。怀着培养下一代的初衷,莫若健决定在退休后继续教下去,他创办了磨石外语学校。

磨石,首先是取自于“莫氏”谐音;其次,莫若健希望孩子们有“磨石”的精神。他常常把自己学英语的经历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清清楚楚看到,这个他们视为偶像的莫老,在学习英语之初磕磕绊绊。“我让一个班的孩子写过字母表,然后我把收藏的我很早的时候写的字母给他们看,他们说看了都有学好英语的自信了”,莫若健笑了。他没有架子,不需要仰望,他让学生真切感到,眼前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师,也是从一笔一划里成长起来的。

为让孩子们在口语上有所突破,不学哑巴英语,莫若健带他们上街,自己大声对着天空说英语,在路人的目光中,孩子们也终于张开嘴。学语言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他把这样的思想带给孩子们。

当然,莫若健也给孩子们讲他的故事。一个人的经历注定给他的语言打上深深的烙印,因为他讲的故事往往来自战争年代,取材于自己的人生,有血有肉。这样的故事,孩子们爱听,最重要的是,他始终不忘自己作为讲述者和传承者的使命,那就是让他们懂得英语,然后更加理解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和平并非是理所应当的,在英语里,“War”这个背后是无限寒冷的单词,在汉语的发音,却是一个每个人对自己的称呼,无比温情的我。英语里的“I”是那么简单的一竖,发音是汉语里一个需要人用很多时间乃至毕生去思考去完成的使命:爱。

莫若健希望自己讲的,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和平来之不易,爱是一种能力。爱脚下的土地,爱身边人,也爱自己。

行路,他在当下有一份未竟的事业

“90年代,关工委刚成立那会儿,我开始也是听众,听老同志讲革命故事,那时我就在想我有这么多经历,我也可以的”。2021年,已91岁的莫若健,是关工委的老熟人、老战士了。他兼有部队、语言工作者、教师等丰富经历,师从著名语言学者吕叔湘,擅长叙述,对于语言的理解深刻而独到,是关工委早早想要请到的“腕儿”。

由于家住金牛区,金牛区关工委听到人们口口相传老名师莫老,终于找到莫若健。他当即表示,只要需要,可以即刻开讲。关工委同志告诉他,讲课的话,可能是义务的。莫若健表示,这些年,义务的事情,只要自己觉得有价值,就一定会去做。

从2008年开始,莫若健在小区免费开设英语课。歇不下来的他,一直在讲述着他和语言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战争与语言的故事。开始开设英语班,自然家里人都不理解,时年已经78岁的莫若健,这么操劳,还是免费付出,都觉得没必要。“我们参战的老兵,很多年后从电视里、报纸上看到当年的故事都会热烈盈眶,我看到很多老兵都在担任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在大江南北,不乏比我年纪大的,我为什么不可以?!”给全家做好了思想工作后,莫若健联系了茶店子街道关工委,希望给他做宣传,这个培训班不要钱,讲的是情怀。让下一代走好语言关,多看看这个世界,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关工委派出工作人员,给老莫张罗起来。从课桌椅的组装,到PPT、打印机的使用,给大家一说,都知道莫老师赫赫有名,能上他的课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今要搞义务教育,这班就热闹了。莫若健一边教,也一边学,作为关工人,他关注着关工动态,也认真阅读着关工系统的报刊,从中学习关工委工作的思路,在语言教育和党史教育中找到结合点,以便把英语班开得更好。而作为老人,他也面临着很多老人需面对的课程,那就是电脑、智能手机的运用。让那仿佛来自远方的闪光的金属体,能成为自己授课的帮手。

莫若健家里陈列着许多荣誉,“中国好人”“四川好人”“成都好人”“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他也曾数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讲述老兵故事和育人情怀。然而,在身边人眼里,他又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老人。小区里的小朋友说,有时在路上遇到,莫老会纠正他们的英语发音,有时会让他们不要弓着背,要拿出精神气来。

2021年4月,时任金牛区教育系统关工委成员的许家玲向莫若健发出邀请,希望他在建党100周年到来时,能再到学校给孩子们讲一堂课。91岁的莫若健,看上去仍是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在茶店子小学多功能厅,“小红军”给他系上红领巾,他展开了讲述。他身后有凳子,但一直没有落座,声音、仪态都很出色,比他年轻时只多白发,不少激情。他的语言从硝烟中走来,带着大爱的情怀。回望一生的精彩,直到掌声响起来,莫若健,望向了孩子们,就像看到了很多年自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江梓豪(成都市金牛区关工委)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