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民族文化>详细内容

【民族文化】阿坝涉藏地区传统孝德文化‖李仁君

作者:李仁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4 19:14:56 浏览次数: 【字体:

阿坝涉藏地区传统孝德文化

李仁君

阿坝涉藏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传统孝德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孝德文化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乡村文化振兴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正向引领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孝德文化是阿坝涉藏地区儿女的应有之义和共同任务。

以仁爱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儒家孝德文化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最初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友善关系,而孔子则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即“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合乎于礼。 “礼者,仁之实也。”(《周易外传》),说明“礼”就是“仁”。

仁爱谓,宽仁慈爱,爱护、同情之意;是一种上对下的爱或是下对上的爱,可以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也可以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孔子的仁爱是受“礼”所约束的,即等差之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可见“仁”之根本为孝亲、爱亲,即孝敬父母,爱护兄长。

“儒学在阿坝涉藏地区的传播对阿坝该地区社会道德的架构和伦理思想的丰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松赞干布时期,从中原往涉藏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然而这些稀有的著作仅在当地的上层中传播;为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需求,聘请中原地区的儒学之士为民众讲述儒家经典。当地民众根据本地区现有的文化积存,结合儒家经典之作不断融合、发展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儒家的“圣贤”“仁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民众的道德人格追求。

近年来,阿坝涉藏地区在自身浓厚孝德文化基础上,突出以“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俭为美”的四大主题,不断开展各种敬老、爱老活动。如阿坝州举办“十佳老人”评选活动,引导民众树立以“孝为先”,更充分体现了阿坝涉藏地区老人“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的美满宁和的晚年生活;

将二十四孝中的典型故事同地域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当地广大民众中“推孝德之人、帮孝德之户、扬孝德之风”,从身边的孝德点滴抓起,引领孝德传统,形成和谐、文明、团结、向上的社会风气。

以慈悲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佛家孝德文化

中国化的佛教自然带有中国本土文化儒学的某些特点,佛教在传入中国初期,它的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矛盾。首先,佛教出家修行要求身心皆出,身心皆出就意味着长期断绝和家人往来,不再承担家庭中的责任。这与儒学思想中的“孝”相背弃,父母抚养子女成长,子女成年后应奉养自己的双亲;

其次,修行出家要求剃发,而中国传统思想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身体、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自己不能轻易破坏,不然就违背了孝;最后,由于出家要求身心皆出,没有繁衍后代而断了家族香火。这是最大的不孝,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藏地,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从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发展来看,它们并不是相伴而生的关系,而是藏传佛教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藏地传统文化吸收至藏传佛教中。藏传佛教不仅蕴含佛教教义,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藏族传统文化,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与藏族传统文化形成密切的关系,不断丰富藏传佛教的内涵。佛教在“藏化”过程中自然带有一些中国佛教的教义,即“报恩”。

如灌顶仪式里,受灌顶的弟子一旦受过法师的灌顶,受者必须终身敬其法师为师长,作为弟子绝不可忘师或对师起不敬之心。“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从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来看,报恩观念中包含了浓厚的孝德意识。

以敬主爱人为主要特征的伊斯兰教孝德文化

阿坝涉藏地区为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蕴,伊斯兰教中的伦理思想十分丰富,其中的孝德思想主要表现在:

第一,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相通并重的天道思想。真主是宇宙独一存在的最高主宰的称谓,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真主是全知全能、无始无终、自由自在的存在者,崇拜真主是伊斯兰教信徒的唯一真理。父母是身体赐予者、养育者,所以孝敬父母与崇拜真主在情理上是相通的。“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取父母的欢欣,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恼恨,必触主怒。”

第二,对孝行进行了详细具体规定。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对子女孝亲行为进行了明文规定:父母需要饮食时,应及时供给;缺少穿戴时,要及时买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时,及时护理解决;父母召唤时,及时响应;命令做事时,若没有违法之嫌时,积极完成;对父母说话要轻柔,勿蛮横粗暴;不要假父母的名义做一些不正当的事;与父母同行时,要步行其后;以父母所喜为自己所喜,以父母所憎为自己所憎;为父母常向安拉求饶恕。

第三,厚养薄葬的孝道观。伊斯兰教主张子女孝敬父母要注重现世,反对“重葬不重养”的伪孝行为,“对于丧葬,伊斯兰教主张‘葬唯从俭’,并力求速葬、薄葬、土葬,体现了伊斯兰教不分贫富、贵贱的平等观和‘人类来自土地,并最终归于土地’的教法思想。”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孝德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仁君

供稿: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