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石包——20世纪70年代向荒山要粮中发生的难忘故事‖青世龙
大石包
——20世纪70年代向荒山要粮中发生的难忘故事
青世龙
我家门前一个田远的地方,有一个横S型大石包。一条小溪绕石包而过,大石包上记载着我的童年和青春时光。
说是大石包,实际上不光是石头,大部分是泥巴混合成堆。上面长满了野草,各种野花和倒挂刺、刺藜、栽秧泡(长满小刺的藤本植物,结红黄色果实,如葡萄般酸甜,一般在栽秧时节成熟,故名“栽秧泡”)。大石包的石缝处,常有田鼠、蛇、黄鼠狼出没。大石包上面长有五倍子、檀木、夜合树等杂树,其中夜合树长得最快。有些树上经常有麻雀窝,儿童们爱爬上树取鸟蛋。老百姓爱用夜合树做“犁鸢”和“枷单”(两种牛耕田必不可少的农具),因夜合树每根都有一根很弯的大树根,农村有“十根夜合九根弯,没得犁鸢有枷单”的说法。
在大石包S型下凹处,方是老百姓的自留地。大石包上也有大小几坨可以种菜的地方。上凹处,是一块大约两亩田大的水田。水田三方靠大石包,另一方集体叫老百姓用石头砌起来,形成一个塘田。每年秋季收割水稻后,老百姓就用稀泥将四方田坎糊上厚厚的一层,灌上水,农村叫作“冬水田”,作为贬堰(农村冬季淘沟理堰,高景关断水)时人畜用水的库存水源。
每当秋高气爽时,来到大石包上,冬水田中波光闪烁,大石包上鸟语花香,对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1976年,全国掀起向荒山要粮的群众运动。我们这里没有荒山,但有荒包古埂,于是男女老少齐开荒。一两年时间,生产队大小荒包古埂基本被铲平,最后向这个大石包进军。当时开荒的程序是,先对田块进行规划,横竖定点,按“沟端路直树成行”的条田总体原则,因地制宜,大约一至两亩一个田,将一些低凹处田块的表土一线(垄)一线起出,将开荒翻出来的石块垫上,再将起出来的表土回填、整平,就是改好的开荒田了。一般的生产队经过开荒,都能新增好几亩土地。开荒田经过一两年种旱季作物后,照样可以灌水种水稻。
向荒山野岭要粮(图片来源:上党全媒体)
已经经过了一两年开荒运动,开大石包应该是“攻克最后一个堡垒”。这天一大早,队长带领全队老百姓先将冬水田的表土起开,再将大石包上能利用的泥土担来堆起,安排气力大的男的抬石头,老年人砌田埂,妇女挖的挖、担的担,小娃娃在一边玩耍,看稀奇。经过三天的艰苦劳动,在进入大石包深处时突然现出棺材。人们经过两年的开荒,发现坟茔、棺材、尸骨已司空见惯,没有什么惊奇,当人们将棺材撬开时,里面的尸体已腐烂如泥,唯一留下的是褐红色的长辫子。估计这是清朝就埋下的古墓,人们将棺材全部搬开后,棺材底部的泥土已被一群褐红色的蚂蚁掏空。拖儿带母的蚂蚁四散奔逃,蚂蚁粪堆成各种形状,有的酷似房屋,有的酷似动物、假山,更有的酷似人形。哇!这个死人肯定有名堂。有的老年人说,风水先生说的,凡是古墓的棺材下面被蚂蚁悬空了的,这个人转世一定是大官,或者是将军,蚂蚁就是他的队伍,这些形状就是他的府宅,还有战马,只要侧边绣成人形,人的脚搭在马背上的时候,这个人就成功了,起码都是王侯将相,今天挖开,还没做成功,风水已破,可惜了。我左看右看,就是蚂蚁绣成的各种形状的土堆堆,哪有他们说的那么玄乎。但纵然是子虚乌有的说法,至今那蚂蚁绣成土堆的各种形状还隐隐糊糊地留在心中。今天仔细想来,从经过那么多年都还没朽完的柏木棺材来看,埋在这里的人在世时可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过后两天,人们也同样挖出了两三处棺木朽烂程度不一的古墓,也就见惯不惊了。最后就是开始挖大石包最高的一处,这一处上面是老百姓的自留地,基本上是泥巴,待快要挖到底的时候,发现是一堆条石,老百姓称之为“下河石头”。我们这里的大块石头不外乎是花岗岩、黄沙石,青广子都是很小的石头,而这几种石头绝难开成这么大的条石。有人说:“这石条子里面肯定有名堂”。于是乎,大家小心翼翼地开始取泥巴,逐渐现出两三排十几个石条子,大家知道这一定是个大型古墓了。在古墓露出一半时,队长专门组织几个人有程序地拗开石条子,其余的人都来看闹热。待前排的石条子搬开后,发现一个长约3米、宽约1米、深将近2米用石墩子砌好的正方形坑坑,坑坑北面是两组四扇石门,石门的后面一定是装棺材的石椁了。我跳到坑坑里面,发现两边的石门上都有铜锁,锁是半开的,钥匙放在锁上,其中一把锁已经和石门上的铁环锈在一块了,另一把锁还可以打开。当然这是一座双人坟,各人一间,整个石椁连在一起。大家七手八脚拗开石门,现出石椁空间,除每间石椁头上的梯坎上各放两个满身黑釉、上面嵌有两根远古称之为“龙”的罐子外,就是一大堆腐殖土,两个罐子一个装的是已经腐烂如泥的谷物外,另一个装的是清水。人们以为腐殖土里面一定会有金银玉器之类的东西,于是队长安排人用鸳兜(开荒担泥巴的竹编工具,形同撮箕)将腐殖土端出来晾干,用保管室的抬筛筛过,后来除了几节朽木、锈铁钉和锈铁链扣扣外,什么也没有。根据石椁壁上的洞孔和筛出的铁钉铁链分析,铁钉是钉棺材用的,铁链则是将棺材悬空吊在石椁中用的,和其他挖出的棺材腐烂程度相比,能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下河石做如此高规格的石椁和悬空保护措施,那肯定是一个更为远古,更为有身份的夫妻合葬墓。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文字记载,否则今天我们或许将在哪篇文字史料中寻找到他们的蛛丝马迹,或许他们还有一段悱恻缠绵的爱情传奇在今天流传。
大石包不见了,大石包底下长眠的灵魂也随着历史的进程消失了,碧绿苍翠的原野早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真乃人生如梦,沧海桑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有时代的车轮载着美好的愿望一往无前地奔向明天。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青世龙(德阳市什邡市洛水镇)
供稿: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