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崔春 ‖ 长盛不衰 引人注目——简评《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长盛不衰 引人注目
——简评《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崔 春
著名战争小说、历史小说作家田闻一所著反映1949年末国共成都决战的长篇纪实小说《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自1992年出版以来,迄今已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多个版本;也是台湾汉湘文化公司最先在台出版繁体字的三本书之一(另两本书分别是《废都》《曾国藩》)。
此书影响巨大,至今方兴未艾。
该书年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再次推出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而且在当前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却逆势而上,加印上市,反映了该书受欢迎的程度。
本书截取1949年末一败再败的蒋介石退到成都,企望利用天府之国四川独特的地理优势,集中胡宗南一律美式装备、训练有素的20多万精锐部队,踞守秦岭天险,同骁勇善战的青海马家军互为犄角,打一场成都决战,又叫川西决战:打给以美国为首的反共的西方世界看,争取援助;然后将部队沿川藏线,朝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民族矛盾深沉的康藏一线撤;并对跟进的解放军作迭次有效打击,以空间换时间——这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1949年11月8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到达湖南常德,指挥进军西南(图片来源:凤凰网)
然而,忽啦啦,在蒋介石的鼻子底下,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距成都很近的彭县隆兴寺毅然起义,发出全国通电,立刻产生连锁反应,整个西南地区国民党要员起义不断。特别是刘文辉的西康部队在雅安起义,切断了蒋介石的退路,彻底砸碎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彭州龙兴寺内刘邓潘起义旧址(蓬州闲士 摄)
短短三个月间,风云突变——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不得不带着无尽的惆怅和哀怨,来到成都凤凰山机场,很仓促地上了“中美号”专机逃去台湾。故国西去,沧茫云海间。两个小时后,“中美号”专机飞出了茫茫的中国大陆。从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至死也未再踏上中国大陆。
蒋介石的专机机长衣复恩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49年12月10日,他驾驶着中美号,在成都的凤凰山机场,载着蒋介石离开了大陆美好河山。衣复恩回忆说:这是蒋介石从政生涯中最心酸的一刻,“他坐在飞机上,一言不发。”(图片来自网络)
个中缘由精彩复杂。书中,故事情节环环紧扣、众多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书一点也不想当然、概念化,决非敌人就是纸人纸马,一推就倒,而是有血有肉,有的敌人有时还相当强大。例如,书中的蒋介石,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然而,也有他的性格缺陷;而他的性格缺陷又加速失败——这个挖掘、展现,是在别的同类型题材中没有见过的,是很可贵的。
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前祭拜父亲蒋肇聪之墓(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在这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中,作者的亲属在两个阵营中都有人参加,最后殊途同归,为这场决战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和贡献。作者本身擅长这方面的写作,加上这样特殊的体验,感受自然不同。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在作品中感受到这种种不一般。
该怎样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准确评判《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这里,我想借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文艺出版社原党总支书记、总编辑王火在该书(原名《成都残梦》,1992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第五届书市上销售名列前茅)出版后写给作者的信(该信在《四川日报》发表,最近收入10卷本的《王火文集》第9卷中《致田闻一的两封信》)来表述。信中这样说:
“田闻一同志:
感谢惠赠大作《成都残梦》为我消夏。这部长篇纪实小说可读性强,内容吸引人,有悬念,读来津津有味。全书20多万字,颇像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
“我在街上书店、报亭及书摊上看到《成都残梦》畅销。目前,正宗文艺书印数都少,《成都残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34000册,真不容易。您的书艺术品位是高的,却大众化,我很赞赏。我们很需要有畅销书作家,您颇有成功的条件。”
以上引用的王火言简意赅的一段话,我想,己经很好地揭示了这本书和作家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创作、作品长盛不衰的奥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崔 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