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光明文化周末版:礼赞生命

来源:光明网-光明文化 发布时间:2021-10-02 14:00:21 浏览次数: 【字体:
  【艺海撷英】

  作者:方楚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七十年前,我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家庭。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画画。开始总是用木炭、粉笔在地上描来画去。家人、亲友和路人的赞扬与鼓励,令我对画画的热情与日俱增。后来,亲友给我带来一本名为《齐白石老公公的画》的画册,我如获至宝,如食甘饴,便尝试着改用毛笔在毛边纸上画画。五岁那年,我有幸拜在岭东名家王兰若老师门下,从此便走上了一条艺术的正道。兰若老师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所不精,具有很深的传统功力,对我后来的发展影响颇深,同时也造就了我画路宽广的特点。

光明文化周末版:礼赞生命

天地生灵(中国画)方楚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兰若老师离开汕头那几年,我又有幸得到另外一位岭东名家刘昌潮老师的指导。昌潮老师擅长花卉、山水,尤以兰竹、墨荷最为精妙。他虽言语不多,但其雄劲苍润、挥洒自如的笔墨功夫,使我受益匪浅。两位启蒙老师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专,既重视系统训练,又重视传统继承,让我从一开始就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光明文化周末版:礼赞生命

笑俯大地(中国画)方楚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有幸到广州求学。学院式的系统训练,素描、色彩、人物、写生、创作等课程弥补了我的弱点。黎雄才、陈金章、杨之光等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以及岭南画派重视生活、重视写生、兼容创新的精神,均深深滋养着我的艺术人生。

  美院毕业留校任教后,学院派我到京津两地学习,我先后拜访请教了李可染、李苦禅等许多艺术家前辈。特别是跟随孙其峰老师学习,更加开拓了我的艺术视野,对我后来的美术教学工作颇有启迪。

光明文化周末版:礼赞生命

竹林佳趣(中国画)方楚雄

  大学毕业后,我便把精力集中在花鸟画的创作和教学上,多次深入到山区、林场、森林写生。广东的鼎湖山、梅林,海南的霸王岭、五指山,云南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那古树苍藤、老干新芽、奇花异卉、山涧小溪,源源不断地为我提供着创作灵感。这种席地铺纸、对景创作的写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花鸟画坛还是不多见的新尝试。后来我多次带学生到各地写生,不仅留意山野林木之美,也留意村前舍后瓜蔬鸡犬、柴火农具之情趣,使得作品更加充满乡村泥土的气息。

  中国花鸟画自唐以后成为独立画科,宋代达到高峰。唐宋的花鸟画是以忠实表现客观物象为主,元明清则强调主观感受,情怀抒发,不拘于形,重视笔墨趣味。其实,写实、写意也好,具象、意象也罢,并没有所谓高低优劣。“各有灵苗各自探”“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能表现画家的真情实感和审美追求,有品位、高格调的画作总是会被历史留住的。

光明文化周末版:礼赞生命

卫士(中国画)方楚雄

  我学画画六十多年,教学四十多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画。在学习、创作和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提高。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传统艺术充满着热爱与自信。

  继承传统,面对现实,是当代画家所面临的课题。不断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作品,表现天地生灵,感受生命,赞美生命,是我一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画画是我一生之至爱,也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着其中的艰辛和快乐。

  世间风物笔中来,丹青相伴不知年。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6日 09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