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回忆>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颜 林 ​‖ 红军爱民严遵纪 两张字条留粮缸

作者:颜 林 来源:永宁古韵 发布时间:2019-09-10 15:54:39 浏览次数: 【字体:

红军爱民严遵纪

两张字条留粮缸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暨叙永县 解放70周年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红军这样一支与所有旧军队都不同的纪律严明的队伍,甚至连对手蒋介石在电文中都由衷地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蒋介石在电文中间接“表扬”红军,这件事情鲜为人知。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经过,我们还得从红军遵纪爱民的“营盘山上橘子红”故事讲起。

营盘山上橘子红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元厚)场一带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2月1日,红一军团二师先头部队到达叙永三岔河,与叙永县民团精选队接火,将其击溃。红军乘胜追击,直逼叙永县城,经方竹坝、尖山子、打卦石、渣口岩而下,首先猛攻县城东郊营盘山。经过激战,红军攻占了营盘山一带的敌堡,为红军大部队过境开辟了前进道路。

营盘山,又名帽盒山,位于叙永县城东约1公里处,海拔约800米。营盘山地势险要,扼制叙永东城,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巅,叙永东、西两城尽收眼底。营盘山,叙永古名胜,为红岩36峰之一。1862年(清同治元年)农历四月,石达开的部将率领义军在营盘山安营扎寨,攻克叙永东城,与清军抗衡。

红军大部队来到营盘山时,只见漫山遍野是一树树红黄熟透的橘子,果香诱人。有个战士半开玩笑地说:“给我两个吃吃,我保证一口气冲锋三十里。”

此前,红军战士为了和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急行军穿越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经过一天急行军的红军战士,人人饥渴异常。然而,面对满山红橘,硕果累累,竟无一人摘食。

后来,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干部罗通的以下回忆,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到永宁府(叙永古称永宁),一部分部队包围着城内的敌人,主力已向营盘山开去。于是我们又迅速向营盘山前进。来到山下,抬头一看,满山是一片黄澄澄的橘子。这时候,只听到山上有人在喊:“同志们,加油啊!到山上吃橘子呀!”“好甜的橘子,真好吃。加油啊!”同志们连饿带累,走路都没有劲了,一听到山上有橘子,一个劲地催着前面的人快走。我心里想:吃橘子虽然不如吃饭解饿,但总可以解决一下眼前的困难,于是也连忙赶到队伍前面去。我一面走,一面观察着那望不到边的橘林,估量着一棵树能摘多少,够多少人吃的,打算买一些分给部队压压饥。越来越近了,拳头大的橘子,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清香,香味扑鼻。远远地听到战士们在纷纷议论着:“嘿,多好呀!一棵树最少能摘二百斤。”“看,落了一地,真可惜!”“现在能有几斤吃吃嘛……”话还没落音,又有一个人接了过去:“还吃几斤,给我两个吃吃,我保证一口气冲锋三十里。”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到处是喊加油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

我们是红军 有群众纪律

看守橘林的一位老大爷见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摘下橘子送到红军战士面前,请红军战士吃。

红军战士婉言谢绝,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

后来,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干部罗通是这样原汁原味地回忆这段往事的:我加快脚步赶到橘林边,仔细一看,嘿!树上的橘子一个挨一个,压得树枝都快触到地面了。此时,我正暗暗钦佩战士们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忽然看到前面橘林边站着一位老大爷。他两手拿着许多大橘子,直向同志们手里塞,嘴里还不断念叨着:“红军先生,别客气,吃吧,吃吧!”一个战士接过几个橘子,又顺手塞了一些钱在老人手里。可是老人无论如何不肯要,于是那战士又把橘子塞到老人手里,一溜烟地跑开了。老人看看跑远了的战士,又继续叫大家吃橘子,可是,再没有一个战士去接橘子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

当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干部罗通了解到这片橘子是大土豪“张老爷”的财产后,便宣布予以没收,将橘子分给战士们吃,并将橘子分给当地贫苦群众。罗通在看守橘林的老大爷的帮助下,把橘林划成若干片,分批让路过这里的部队采食,并单独划出一片,留给当地的贫苦群众。

罗通在橘林边插上木板,在木板上写道:“这橘林是土豪的,现没收。各部队路过这里时,应有组织地在指定地区采摘。”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先遣工作团”。

红军爱民严遵纪 两张字条留粮缸

先遣工作团的任务,除了在红军经过的地方宣传组织群众、安置伤病员、组织群众武装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要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于是,他们分散到沿途两侧的村镇去筹粮。红军干部罗通决定到一家扣着门的老乡家里看看,心想,如果有粮食,找不到老乡,就按市价给老乡留下钱,写封信,再把粮食带走。可是当他走进老乡的屋子,便看到盛粮食的坛子里,放着一些钱,钱上面还有一张纸条。拿起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老伯,实在对不起。我们是工农红军,因为两天没有吃上饭,路过这里,你不在家,所以把你家的粮食吃了一些。现在按市价给你留下了钱,望你能原谅。”下面署名的是红军某军团某部队的番号。

罗通走进老乡的另一间屋,在一个小缸里,发现一些粮食,他心里一阵高兴。可是立刻又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同志们,这家老乡的粮食,已被我们吃了一些,剩下这些不要再动了,以防老乡回来后买不到粮食,没饭吃。”下面署名的也是留钱部队的番号。看了这两张纸条,罗通颗粒未动,默默离开了老乡家。红军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到之处仍自觉地将纪律视为“铁规”。

后来,老红军罗通回忆说:“从古蔺向威信前进的中央纵队,到达永宁府(叙永古称永宁)时,已经两天没吃一顿饱饭了。我们心里都非常着急。因为我们先遣工作团的任务,除了在红军经过的地方,宣传组织群众、安置伤病员、组织群众武装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要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于是我们便分散到沿途两侧的村镇去筹粮。可是我们所到的村镇,有的土豪已经被先头部队‘打’了;有的村镇的群众,因为不了解红军,又怕在这里打仗,跑得光光的,有土豪也无法调查。实在没法,我决定到一家扣着门的老乡家里看看……看了这两张纸条,对于我们部队处处关心群众利益的优良作风,我觉得十分自豪。我知道在这里是搞不到粮食了,只好又到别的庄子去。可是走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情况都是差不多,粮食还是没有筹到。”

蒋介石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

1935年2月初,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叙永县境时,朱德曾向毛泽东讲起两件红军遵纪爱民的典型事例:一是红军路过该地桔林时秋毫无犯,一是红军战士挖了群众萝卜后塞进铜元为酬金。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宋史言,岳飞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我们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是这样,到了总司令的四川家乡也是这样。”可见,当一支主要由工人农民组成的纪律严明的军队出现在群众面前,并为解放全体劳苦大众而战斗时,谁不会为这种精神所感染。在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前者是火种,后者是干柴。党为了人民,人民跟定党。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红军主力部队通过川南边区的古蔺官山老林,经叙永东面的大寨,直逼叙永县城。“四川王”刘湘急电潘文华令入黔各部火速回援叙永、古蔺,并电令入黔增援的刘兆藜旅、周成虎警卫大队立即回撤至叙永、古蔺边区的桂花场、墩子场一线防堵;同时调尚未进入黔北的陈万仞师袁筱如旅和魏楷部配备在江岸设防的部队,亦分别集结驰赴叙永共同防御。一时间,叙永地区的国民党军竟达十万之众,军用粮秣供应浩繁,民仓告匮,耗及种籽,加之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时有发生,百姓叫苦不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红军这样一支与所有旧军队都不同的纪律严明的队伍,甚至连对手蒋介石在电文中都由衷地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蒋介石在电文中间接“表扬”红军,这件事情许多人都是不知道的,是鲜为人知的。

蒋介石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于1935年3月6日给刘湘、潘文华发去《据报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令饬改变军纪电》。电文全文如下:“重庆刘总司令、刘主席、宜宾潘总指挥:庭密。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饬所属军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养巳行参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蒋中正。鱼午行参战印。”从蒋介石的电文中,不难看出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纪律如铁赢得民心的事实。蒋介石无可奈何地感叹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可腐败的国民党军队却已经做不到像红军一样有铁的纪律。其电文中“养巳行参战电令”,是指蒋介石1935年2月22日发出的关于严肃军纪、争取民众的电令。

1935年3月,国民党四川省府也随后发出《四川省府为红军尚无骚扰惟民团躁躏不堪转访查禁训令》。《训令》中说:“惟近据叙永南各属人士私函及新自各本县到省者,多方此次赤匪经过尚无骚扰,惟当地团队衔县府命令封仓拉夫,集中粮食,蹂躏不堪。有粮食惨被挑完一家立断生活者,有谷仓已被封禁不准动卖仍勒期追剿两年粮税者,有粮食已被挑完而犹疑其尚有藏匿惨被吊拷者,有的团队差队私进苞苴封仓挑谷拉夫均可豁免者,致无知人民有不畏匪而畏团队之象。如果则与委员长七分政治与匪争民之令大相背谬,剿匪前途障碍尤多。”

于是,国民党泸县政府也于1935年4月发出《泸县团务委员会就争取民心不为共产党所用发布训令》。《训令》中说:“案奉四川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刘徽代电开:奉蒋委员长养巳行参战电开:……正拟办间,伏奉委座鱼午行恭(应为参)战电令开,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饬所属军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养巳行恭(应为参)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等因。”《训令》引用了蒋介石《据报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令饬改变军纪电》的全部内容。《训令》还说:“凡我地方官吏及协助防剿之团队,尤应仰体委座视民如仿之意,对人民勤加抚辑,视如家人父子,不得有丝毫骚扰。”

从上述《训令》中可以看出,国民党的“当地团队衔县府命令封仓拉夫,集中粮食,蹂躏不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军“经过尚无骚扰”,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所以,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再现。

遵纪爱民传佳话 彪炳史籍鉴古今

红军在营盘山遵纪爱民的故事,当时传为佳话,至今仍在川南一带广为传诵。后人有诗赞曰:“军过营盘桔树中,时当饥渴万人同。森严纪律西风里,不摘霜柑一颗红。”

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连续作战,但部队所到之处,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关心群众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叙永县城一位老百姓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除夕之夜,红军占领东外街,雪风凛冽中,持枪立街民门外。室内爇炉,呼之不入也。”可谓是:朔风透甲刺肌寒,正是严冬夜已残。如铁如山檐下立,岳家军后此尤难。叙永县叙永镇坪上街的居民卢万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甲戌年腊月二十九这天,我去赶溜溜场,挑了一担桔子到三岔河去卖,没想到在场上碰上了红军的队伍。一个红军长官亲切地对我说:“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请你给我们带路,好吗?”于是,我带着红军从三岔河出发,沿小路走捷径,越牛头山,过沙湾子,经尖山子、真武山,出坪上街,到五桂桥,插东门河新桥,绕过石龙嘴,顺河边走百花山,踩水过河,沿大路到达两河镇。行军路上,我请红军战士吃桔子,红军战士说:“你不收钱,我们就不吃你的桔子,这是我们的规矩。”我只好将钱收下,红军战士才接过桔子。他们边走边吃,都说:“老乡,桔子真甜,又好吃,又解渴。”红军给的钱是印有苏维埃字样的纸币,我笑着说:“这种钱在城里用不得呀!”他们也都笑了,赶忙用铜元、银毫子将纸币换回去了。

在红军长征纪念地石厢子,也有很多红军遵纪爱民的故事流传。笔者先后于2006年2月6日陪同央视《长征,不朽的魂》摄制组、2007年11月26日陪同央视《走遍中国·泸州》四渡赤水摄制组和2013年3月14日陪同《红色泸州》摄制组前往石厢子拍摄专题片,为摄制组介绍红军长征在石厢子的情况。因而笔者多次采访了家住石坝彝族乡万寿村4社的红军长征目击者袁仕珍老人,她介绍说:甲戌年农历腊月三十(1935年2月3日)的下午,天都快黑了,我正在石厢子税卡上玩耍,忽然看见从对面的街湾子、三圣宫走来很多人,我就对税卡上的罗师爷说:“罗师爷,你看对面是些啥子人?”罗师爷抬头看后,向对面高喊:“对面来的是啥子人?”对面来的人就说:“我们是红军。”罗师爷听说是红军,马上转身,从税卡上逃跑了。当时,我只有10岁。当天晚上,我家住了几十个红军,他们就在我家里吃晚饭。我家煮了一大锅“猪头肉炖萝卜”,是准备三十晚上过大年吃的。我父母请红军战士吃“猪头肉炖萝卜”,红军战士坚持收钱后才吃。红军战士说“如果不收钱,我们就不吃”。最后按照一角钱一碗,把钱付给我的父母后,红军才将一大锅“猪头肉炖萝卜”全部吃完了。正月初二,红军大部队就开始出发了,直到正月初五才过完。

2013年9月24日,笔者陪同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局长陈夕和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荣仲前往四川省叙永县石坝彝族乡“红军长征纪念地——鸡鸣三省石厢子”考察调研。在中央红军石厢子会议旧址,笔者采访了家住石厢子附近店子上的94岁高龄的红军长征目击者孟佐清老人。孟佐清介绍了红军长征在石厢子遵纪爱民的情况,他回忆说:“1935年大年三十那一天,红军是从摩尼方向过来的,经阿里堡到达石厢子。红军队伍中的士兵们揹着步枪,有几个士兵还扛着机关枪,当中还有几个女红军。他们在我家门口作了短暂休息,就往石厢子方向去了。红军对人和气,不拿老百姓的东西。(红军在我这儿)称了(买了)三斤牛肉,还给了我三个龙毫(银元)。”

上述这些红军遵纪爱民的真实故事,让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将永远启迪后人。

20世纪60年代初,老红军罗通在《星火燎原》1960年第3期上发表《营盘山上橘子红》一文,介绍了当年红军在营盘山这一遵纪爱民的动人事迹。从此,营盘山闻名遐迩,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名山,享誉川南。后来,叙永人民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在营盘山下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

1981年1月,叙永籍老红军、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顾委常委傅钟上将亲笔题写“营盘山上桔子红”七个大字,寄回故里,勉励家乡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革命传统,大展四化宏图。1987年10月,李夫克将军率领国防大学“四渡赤水战役”编写组成员到叙永县采访,考察了营盘山和山下的烈士陵园。叙永县委写了一封信,委托他们转交给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中央红军长征过叙永时,彭德怀任红三军团军团长,杨尚昆任政治委员),请杨尚昆同志为营盘山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碑名。杨尚昆同志接信后欣然应允,亲笔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寄赠叙永县委。1988年9月,国防部原部长、书法家张爱萍将军也应叙永县委邀请,亲笔为营盘山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浩气长存,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今日营盘山,橘林成片,郁郁葱葱。初冬时节,营盘山上似火的红橘与山下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杨尚昆主席和张爱萍将军鲜红的题字交相辉映。人们登山览胜,缅怀红军光辉业绩,无不激情满怀。在营盘山缅怀红军光辉业绩,得《谒营盘山》诗一首:“初冬登高谒胜景,红军爱民严遵纪。营盘橘子赋诗韵,彪炳史籍鉴古今。”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知兴衰,以人为镜知得失。红军在营盘山遵纪爱民,是红军的好“家风”,也是党的好“家风”,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发生在80多年前的“营盘山上橘子红”这个红军遵纪爱民的真实故事,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生动教材。当年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做到了“军过营盘桔树中,不摘霜柑一颗红”。今天,我们应继承红军的优良传统,守纪律讲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讲规矩是一种本分,是一种素养,是一种责任。不守纪律,不懂规矩,不用规矩,不守规矩,就要出问题,就会栽跟斗。因此,每一个党员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增强守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来源: 永宁古韵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