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绵阳游仙
红军长征在绵阳游仙
1935年1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广(元)昭(化)战役,重创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和四川军阀的队伍,使胡部龟缩在陕西不敢南进。3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分别在苍溪、广元、阆中县境内几个渡口,经过激烈战斗,强渡嘉陵江成功。之后,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后勤辎重约10万人离开了川陕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万里长征的艰险历程。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兵分三路:左路红九军、红四军各一部会歼川军李炜如部3个团,攻占南部;中路红三十军及红九军另一部攻占剑阁;左路三十一军击溃川军刘汉雄一部后,迅速向剑门关推进,在红三十军配合下,经4月2日一日血战,全歼守敌3个团,占领天下雄关—剑门关,4月3日攻占昭化县城。4月10日红三十军一部攻占青川,红四军十二师攻占梓潼县城。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至梓潼、彰明,北达川甘边境,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当局尚未准备就绪的“川陕会剿”。蒋介石严令刘湘重新集结四川军阀的一兵力,在东起盐亭、三台、绵阳,西至安县、绵竹一线进行围攻,阻止红军南下成都。
1935年4月10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占领梓潼县城后,立即命令红三十四团1000余名指战员,向绵阳县(今绵阳市游仙区)境的东宣、徐家、柏林方向进攻,以监视阻击邓锡侯部黄鳌旅败退绵阳的残部,保证中坝战役的胜利。
1935年4月11日,绵阳县东宣乡赵松山、杨永蛟,柏林乡巩明才,朝真乡贾宗联等贫苦农民,前往梓潼县迎来了袁永庆团长带领的十二师三十四团红军。红军当天进驻绵阳县东宣乡的宣化铺场镇。
红军进驻绵阳县境后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斗争,让飞龙山的天跟着变红了。
开展红军性质、任务的宣传。红军通过标语宣传、组织妇女、儿童教唱革命歌曲、给群众讲演等形式,宣传红军革命性质和任务。具体有:宣化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王连长、乡游击队长杨永蛟等人用白石灰水,在寺庙、住宅墙壁、道路、岩石上书写“红军是贫苦人民的军队!”“打倒土豪劣绅!”“活捉刘湘、邓锡侯!”等宣传标语。还有袁永庆团长在飞龙山村任氏祠堂讲演时说“乡亲们,我们要打倒蒋介石!打倒刘湘、邓锡侯!打倒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浮财,分给贫苦农民”。
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乡村两级苏维埃政府。
1935年4月11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来到飞龙山,在迎军大会上成立了宣化铺乡苏维政府。接着第二天建立了9个村苏维埃政府,其中宣化铺乡苏维政府所辖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是全县最大的一个村苏维埃政府。4月12日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一营两个连队分别到达柏林和朝真观、二营全部到达太平楼,4月13日,3个乡分别在迎红军群众会上宣布成立柏林乡苏维埃政府、朝真观乡苏维埃政府、太平楼乡苏维埃政府,同时宣布成立25个村苏维埃政府。三营一个连队赴东宣乡飞龙山寺庙驻扎,另两个连进驻徐家乡、魏城镇。四营三个连队驻扎东宣乡的宣化铺,指挥着绵阳县境4个乡苏维埃34个村苏维埃,开展革命斗争和监视绵阳县城之敌。
建立人民的武装—乡村游击队。
宣化铺、柏林河、朝真观、太平楼4个乡苏维埃政府,除太平楼乡游击队未设队长外,其余3个乡均设有正副游击队长9人。34个村苏维埃政府除了宣化铺乡苏维埃政府所辖魏城镇大栗子沟村、柏林乡苏维埃政府所辖白陶村无游击队组织,其余32个村苏维埃政府均有游击队,每个游击队队员30至50人,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因辐射东宣、刘家、玉河及梓潼双峰寺、观义等地,游击队员人数最多有200余人,32个村游击队共有队员1200余人。乡、村两级游击队在红军指战员1000余人的带领下,在打击土豪劣绅和地方反动武装民团,扩大红军队伍,没收土豪劣绅浮财,给红军总部运粮支援红军长征等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攻打反动民团、镇压反动土豪劣绅。
1935年4月19日、25日,飞龙山村苏维埃游击队,在红军领导下200多人两次攻打玉河民团和梓潼县萌桠寺清乡军,俘敌20多人,200多敌人逃窜,缴获轻机枪9挺、步枪60余支,子弹、手榴弹30多籍。反动土豪劣绅史维祥、史维坤弟兄2人,红军进村前大造谣言说:“红军是‘霉老二’,比‘棒老二’还凶!”扬言:“要同红军决一死战!”。红军进村前,反动土豪劣绅吴金生霸占农民田产,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这3名反动土豪劣绅,被群众揭发出来后,经红军领导机关批准,史维祥、史维坤弟兄被押至附近马鞍山予以镇压;吴金生被游击队在当地镇压。布告贴出后当地贫苦农民拍手称快,高呼:“打倒土豪劣绅!”“苏维埃政府万岁!”。
打粮、筹粮、支援红军长征和分给贫苦农民。
1935年4月11日至25日,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在红军领导下没收了伏德春、杨永荣、任清重、罗瑞夫等土豪劣绅的粮食6万余斤,腊肉1万余斤,银元、铜元1万余元,布匹衣物一千余件。这些粮食大部份由村苏维埃干部分配给了贫苦农民,一部分送给了红军总部支援长征;银元、铜元全部上交了红军总部;布匹、衣物、腊肉一部分分给了贫苦农民,一部分供给了红军部队改制军装和改善红军生活,一部分还支援了中央红军。
号召青年贫苦农民参加红军,扩大红军队伍。
党史资料记载:“绵阳县(今绵阳市游仙区)红军到达的14个镇乡、有340余名青年参加红军”。1935年4月前后,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相送参加红军的动人场面: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杨永蛟送自己儿子杨映正、杨映典双双参加了红军,带动东宣乡新合村叶兆祥送养子张永富参加红军,长道沟村朱学正送朱学文、朱学章2个兄弟参加红军。1935年4月20日,飞龙山村苏维埃收到附近东宣、刘家、玉河,梓潼双峰、观义等地100多名青年农民报名参加红军。
解放妇女儿童,参加红军和革命工作。
1935年4月,绵阳县东宣乡、徐家乡一大批妇女儿童在红军领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徐家乡贾克林,是绵阳县唯一女红军。她本是地主家童养媳,不堪忍受地主家虐待,参加了红军,后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战士升为团级。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杨永蛟之妻杨武氏及杨王氏、赵妙元等一批年轻妇女,为红军改制服装、洗衣煮饭,参加迎红军会议等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杨永蛟之三子杨映长以及同村的一批10岁左右的儿童,也参加了学唱革命儿歌迎红军等革命活动。打破妇女儿童不能进宗祠的封建制度,寺庙、宗祠变成了红军苏维埃开会、议事的场所。
1935年4月29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奉命撤出绵阳县境,向中坝市集中,随主力西进继续长征。绵阳县留下的乡、村苏维埃政府干部和游击队员、革命群众积极分子1500余人,在还乡团反攻倒算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共有47人惨遭还乡团杀害,57人被还乡团关押吊打,无数革命群众被还乡团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1949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六十军一八零师五四零团,解放了绵阳县城。1952年4月25日,东宣乡召开万人大会追悼革命烈士赵松山、杨永蛟等人,同时,杀害烈士的还乡团头子伏德春、杨永荣被判处死刑。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