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回忆>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红色记忆】倪良端 ‖ 刘复初在川南为红军长征做的武装准备(上)

作者:倪良端(原宜宾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5 19:04:32 浏览次数: 【字体:

刘复初在川南

为红军长征做的武装准备(上)

倪良端

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刘复初,1910年出生于四川兴文县(原古宋县)。他15岁投身革命,经农运、兵运锻炼,创建和率领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掩护中央红军实现四渡赤水和红二方面军北上抗日。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后,他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后来党派他在满洲里建政,并担任首任市长、市委书记。1958年,刘复初参与创建内蒙古林学院,从此他把毕生精力献给边疆高等教育事业直至光荣离休。2000年9月26日,刘复初走完为人民服务道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度评价:刘复初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苦难少年立壮志

刘复初未满1周岁时母亲染病而去,4岁时父亲撒手人寰,留下年可收10石稻谷的水田,两间破败的青砖瓦房与孤独、悽苦、忧伤。

父亲走了,刘复初与继母和继母所生弟弟一同生活。可是,继母是个没有爱心的女人。满脸凶相,苛刻恶毒,不让刘复初吃饱饭、穿暖衣,肆意施暴。一次,棍棒交加致刘复初颅骨撕裂。隐匿深林中半月的刘复初被叔母接回,吃了一顿饱饭。叔母严厉警告刘复初的继母:不许虐待孩子。

沦为继母佣人的刘复初做完家务事,常常爬上窗户聆听院内私塾里刘氏子弟们的朗朗读书声,暗自羡慕。他趁继母外出之机抠掉门槛下砖块钻出去(门是反锁的),对先生说:“我要读书。”先生可怜无父无母渴求读书的孩子,破例允许他旁听。7岁的刘复初读到“人之初,性本善……”读一会儿书赶紧回家做好饭,伺候继母。

开心的日子不长,旁听读书的事被继母发觉遭到训斥。刘复初申辩:“刘家的孩子都能念书,我就不行?念书有了出息,可挣钱养你和弟弟呀!”继母没有不让念书的理由,只好说:“书可以念,安排的事你必须干好。”刘复初答应继母的条件。

在私塾念了两年书,继母叫9岁的刘复初给外公(继母之父)家放牛。刘复初黎明即起牵着老母牛向草山走去,牛肚子鼓鼓胀胀了才能回家吃点红苕稀饭。不过,刘复初在放牛时也有些乐趣。一群放牛娃扮川军、黔军、抗捐军“开战”,刘复初指挥的抗捐军总是获胜。在游戏中恨军阀、反军阀的思想在刘复初心底萌发。一天回家的路上,刘复初牵着的老母牛被后面涌来的壮牛挤下崖摔死了。外公赶来,刘复初的右手被打成骨折。忍剧痛挣扎起身,刘复初毫不畏惧地抗争:“我在你家放牛3年,没给工钱,足够赔偿你这老牛了。这3年里老母牛生了两头小牛,我一点都未欠你的。你打我,刘家人知道了不会放过你的。打官司,看谁是赢家?”经邻里劝解,外公觉得理亏,事件总算平息。

虽然母牛事件平息,但是刘复初仍吃不饱饭,常常挨骂挨打。机敏、勇敢、善辩、沉着的刘复初再也忍受不了疟待和欺侮,毅然投奔外婆家。

60多岁的外婆有些文化、会刺绣,外公已去世后靠娘家亲戚接济和刺绣挣钱度日。外孙的到来,给了她慰抚和寄托。渐渐,米袋子空了,外婆不得不借债。懂事的刘复初找到继母,要求得到父亲遗产中应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继母不但不给,反而持棒向刘复初扑来。刘复初一声声“救命啦”的呼声召来邻居,虽被解救免受棍棒之苦,但却空着米袋子回到外婆家。

无奈之下刘复初找三叔祖刘小石(清末秀才,是有地有房有钱的名士)评理,提出与继母脱离母子关系。三叔祖收留刘复初,叫他“白天放猪,晚上同叔娃念书识字”。三叔祖一家相待还可以,日子过得不算艰难。可是刘复初向往的是到学堂读书,走出深山看外面的世界。

不久,在三叔祖帮助下,刘复初与继母脱离母子关系,得到了父亲留下的自己那份遗产。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刘复初11岁。

学习勤奋扬正气

三叔祖家田地多佃户多,每到收租时人手不够就派刘复初帮忙。1922年秋天,刘复初到50多华里外的苏家收租。苏大爷不久前去世,苏大娘和年幼儿子租种几亩薄田瘠地,天旱加虫害稻田几乎颗粒无收,旱地赶种荞麦借以糊口。为交地租,苏大娘卖掉1头未养大的猪。刘复初将苏大娘家实情相告三叔祖,建议减收苏家地租,待来年多收粮食补上。三叔祖觉得刘复初的建议有理,同意减收。

冬去春来,刘复初在三叔祖家放猪两年了。三叔祖60大寿那年,改变刘复初命运的转机来了。姑父康海东前来为三叔祖祝寿,了解到刘复初的处境和“我要上学”的诉求,向三叔祖和众亲戚表示:刘复初上学的“学费、书费、吃住我全包,他只管好好读书。”时为小学教员的康海东与刘复初的父亲交谊甚笃,曾一同参加古宋举行的“路还于民”罢课罢市活动。虽然刘复初的父亲、姑姑已去世,但是续了弦的姑父仍关怀刘复初。这样,刘复初来到了姑父家,在卜蔓小学插班就读。

卜蔓小学开设国文、算术、地理、自然等课程。50多个学生4个年级分坐两间教室,实行复式班教学。刘复初感到不是他理想的学校,教师大部分是私塾过来的,授课方式没改变,态度严厉生硬,没有民主风气。刘复初将感受、苦闷和理想、追求向姑父道来,姑父同意转校。不久,刘复初以初小三年级学历参加古宋县立高小入学考试:语文95分、算术43分、平均69分,距录取分数线差1分。经姑父和老师推荐、县视学面试,刘复初破格被录取就读县立高小。

1930年,刘复初在古宋留影(作者 供图)

为就近读书,刘复初带着继承父亲遗产的3石稻谷住进寡妇三伯母家。交纳书学费后,3石稻谷所剩无几,三伯母还是卖去些稻米为刘复初做了一套低档次的校服。大米少了,红苕、瓜菜代之。制服低档、饮食粗淡,没有影响刘复初刻苦学习的劲头。三伯母炒菜舍不得用油,晚上的菜油灯却是明明亮亮的。刘复初在灯下孜孜不倦读书,三伯母陪伴着纳鞋底,缝衣补裳。

在县立高小,机敏好学、勇敢正义的刘复初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入校后他发现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有钱有势子弟欺负没钱没势的学生,富家子弟结团伙横行霸道,师生们敢怒不敢言,刘复初决心狠刹此风。

一天,富家子弟王宏昌(其兄是古宋南区团总)喝令正在单杠上摆弄的刘复初:“下来!我要玩。”刘复初依然在单杠上做着大回环动作。王宏昌扑来,两人扭打开来。小王宏昌2岁的刘复初被打得口鼻流血。第二天,刘复初着实教训王宏昌,在他腿上留下浅浅的长长的一道血痕,警告王宏昌:“从今天起,不准欺负低年级和出身贫寒的同学,今天的事不准向任何人讲。”

终于知晓此事的王团总来到学校,限令校方开除刘复初。对于刘复初的去留,校内争执不下。北大毕业生、同盟会会员、曾任越西和江安县知事、北伐军参谋的秦镜淮老师历数刘复初种种优点:赞扬他倔强勇敢、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敢于向不良现象斗争……最后,学校取折中:为刘复初记大过1次,抽打50大鞭。当学监举鞭时,趴在板凳上的刘复初拾起脚边一尖角石,砸向学监脚背。趁学监哇哇直叫时,刘复初昂首挺胸立地,盯着狼狈的学监愤愤说:“我主动退学!”说着,阔步迈出校园。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倪良端(宜宾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辑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