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回忆>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红色记忆】倪良端 ‖ 刘复初在川南为红军长征做的武装准备(下)

作者:倪良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7 14:43:52 浏览次数: 【字体:

刘复初在川南

为红军长征做的武装准备(下)

倪良端

军事实践筹武装

1930年冬,回到古宋县城的刘复初得知南区团练局长王涤新因贪污被革职,新任南区民团大队长是县立高小同学罗光宗。不几天,罗光宗上门真诚地希望曾在贵州崇武学校学习过军事的刘复初,出任民团督练长。刘复初接任督练长职,承担300名民团团丁的训练任务。中共党员任晋侯指示刘复初,利用训练队员之机,发展壮大“红军之友社”,把武装牢牢掌握在赤色群众手中,成为共产党掌控的武装力量。

1965年,刘复初(左二)和原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左三,四川叙永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一起

刘复初用在崇武学校学得的军事知识,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的同时,对民团队员实施爱国爱家爱民教育,要求他们掌握军事本领保卫国家和家园,保护家乡父老乡亲,让人民安居乐业。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严谨有序的一支民团队伍出现在群众面前,人们众口称赞刘复初训练的民团:“算一支队伍了。”在全县4个民团大队军事演习比赛中,刘复初训练的南区大队获第一名。大队长罗光宗因本区民团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县团练局分队长,不忘老同学刘复初帮助的罗光宗推荐刘复初任南区民团大队长。征得党组织同意,刘复初接受任命。

少年时代倍受苦难的刘复初,深刻体会到教育和文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性,他运用掌握民团训练的资源和资金开办一所小学校,他任校长,在校内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刘复初一边抓民团训练,一边办学,积极在民团中培养干部,发展了郭平安、叶怀君、杨泽久等民团队员为“红军之友社”成员。到1931年底,南区民团6个小队长都是“红军之友社”成员,全大队有“红军之友社”成员20多人。

1931年农历年末,敌人盯上了刘复初。遵照方介培意见,刘复初辞去民团大队长职务,回到银矿坪重操旧业,从事党的群众工作,宣传发动苗汉群众开展反封建斗争。

1932年春节,任晋侯以古宋党支部的名义正式通知刘复初:经党支部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春,古宋县、兴文县党组织组建成由中共四川泸县中心县委领导的宋(古宋)兴(兴文)特别支部,文光斗任书记。后来党组织领导人多次调动,1933年7月,刘复初任中共宋兴特支书记,时有党员70多人。按照泸县中心县委指示,刘复初将特支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发动、组织和领导贫苦农民开展抗捐、抗债、抗租、抗税斗争。在“四抗”斗争实践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建立和扩大“红军之友社”“反帝联盟”等群众团体成员近千人。在群众组织的基础上,刘复初发展了一批党团员,壮大了党团组织。银矿坪“苗民协会”在刘复初指导下健全发展,有3名苗民入党,建立了苗民党小组,领导苗民开展“四抗”斗争。

1980年,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组织川滇黔三省党史办编研人员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审稿会。刘复初(前排右六)、罗为群(前排右二)参加审稿会

1934年春,邹风平任泸县中心县委书记。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指示,中心县委加强川滇黔边区的农村工作,着手准备建立武装游击队。刘复初领导宋兴特支在1933年年关斗争的基础上,在灾情较重、群众基础较好的古宋南区、兴文县富安一带发动了春荒斗争:发动断炊的农民向地主借口粮、谷种;组织灾民到土豪劣绅家里“吃大户”,破仓分粮;特支散发《饥民们团结起来》《告团丁士兵同胞书》等传单,倾诉劳苦大众的苦难,揭露反动统治者的黑暗和腐败,号召饥民群众为生存而勇敢地斗争。

刘复初担任宋兴特支书记1年中,国民党特务多方侦查,认定刘复初是古宋南区共产党的重要人物。报经泸州市特务机关批准:逮捕刘复初。泸县中心县委根据打入国民党泸县县党部人士提供的情报,即通知宋兴特支:刘复初离开银矿坪,到100华里外的叙永县两河口,与开盐铺的李石坚接头联系。

创建川南游击队

来到叙永县两河口,刘复初与李石坚接上头,改名王若愚,同泸县中心县委团委书记曹德渊在盐铺当伙计。不久,中心县委将曹德渊、刘复初的组织关系转到叙永,组成以曹德渊为书记、刘复初任宣传委员的中共叙永特区委。白天,他们以老板、伙计身份相处,营销食盐,夜里他们研究部署特区委的工作。在此期间,他们了解到叙永县黄泥嘴有个名王逸涛的人,参加南昌起义时任排长,在战斗中受伤回到家乡疗养,伤愈后未归队的王逸涛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王逸涛的表兄绿林人士杨登高手里有几十条人枪,叙永特区委派人与王逸涛联系,让他动员杨登高把队伍拉出来,创立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王逸涛表示同意。就这样,建立红军游击队的工作在叙永特区委领导下秘密进行。

为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叙永特区委与泸县中心县委同四川省委取得联系,决定派刘复初去成都学习军事,学成回来领导这支队伍。1934年6月初,一身苦力打扮的刘复初怀揣干粮,从叙永步行五六百里直奔成都。

抵成都,刘复初找到联络站处所,按约定暗号几经联系都未接上关系。刘复初带的钱不多了,玉米馍也快吃完了。此时,泸县中心县委就刘复初的处境报告四川省委,省委派人转告刘复初:此联络站处境危险,暂不接待。无奈之时刘复初在成都街头遇到在古宋高小时的同学杨玉泉,此时的杨玉泉是国民党第28军特科司令部司令杨光远的副官。杨光远是江安县红桥人,与刘复初姑父康海东续妻有一层亲戚关系。因同乡同学关系,杨玉泉介绍刘复初面见杨光远,表示愿求一职。经杨光远面试和笔试,录用刘复初为该部二营营部书记官。

1983年,刘复初(中)、李桂红(右)、罗为群(左)在南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审稿会议期间留影

二营营长杨兴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刘复初在身边3个多月,确实学到许多军事基本知识,为他日后建立和指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游击队奠定了基础。杨兴亚关心刘复初,常在他家吃饭,从不让交伙食费。刘复初的薪水大多用来交朋友,在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为发展革命武装作准备。

二营有个排长名杨介中,也是江安县红桥人,常主动与刘复初交往,请教一些长期困扰心间的问题、了解外面的世界,逐步接受了刘复初宣传的思想及理论,眼界渐渐开阔了,有了勃勃雄心和远大报负。后来,杨介中主动向刘复初提出:拉出一排兵力举行暴动。刘复初仔细考虑后,建议杨介中先回江安红桥,随后与你会合认真策划,共同创建一支共产党的武装。不几天,带了两支手枪和子弹的杨介中不假离开了成都,没有任何人追究。10天后,刘复初以家族中纠纷需回去处理,杨玉泉给他办理了“特科司令部副官”身份证,让其持证回家。

1934年9月,刘复初来到江安县红桥联系上杨介中。此时,杨介中与绿林兄弟王绍章正准备成立一支游击队。刘复初与王绍章几次长谈,使他明白只有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出路,才能推翻黑暗的社会。经多方考验考察,刘复初决定介绍和吸收杨介中、杨介中的侄儿杨叔宽为中共党员。

1934年初冬,红军江(安)长(宁)游击队成立,20多人,刘复初任政委,杨介中任队长,杨叔宽任指导员,王绍章任副队长。游击队的宗旨是:走红军的道路,解放劳苦大众,为实现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而努力奋斗。江长游击队成立伊始,频频出击,打击小股军阀、土匪,把土豪劣绅剥削来的资财分给穷苦百姓。

为使江安、长宁、古宋、兴文、高县、珙县6县连成一片,成为红军游击队可以迂回活动的区域,在讨论成立红军宋兴游击队特支委会议上,刘复初说,中央红军从江西突围后,正向贵州方向前进。川滇黔交界地区山高林密,宜于红军隐蔽出击,估计红军会来到这一地区。在这样形势下成立宋兴游击队,可直接配合红军行动,可打通川南6县的通道,为建立川南根据地奠定基础。

1983年6月,刘复初与罗为群合影

特支委会议统一思想后,刘复初到兴文县五村召开“红军之友社”积极分子会议,确定了游击队骨干成员。不久,一支由50多人组成的宋兴游击队在兴文县五村落柏林沟金姓人家里正式成立。特支成员郭平安、杨泽久分任队长和指导员,刘复初继续担任宋兴特支书记兼宋兴游击队政委。红军江长游击队、宋兴游击队的成立,为川南六县游击队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掩护中央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实现谱写下光辉的一页。

刘复初,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苦孩子,在共产党组织的培养下成为共产党员,在学习军事知识和实践军事斗争中成长为红军游击队的领导者和指挥员。当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川滇黔边区实行战略转移后,他率领由他创建和指挥的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苦战在川滇黔边区,牵制、阻击国民党军队,掩护和支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伟大胜利!

(全文完)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倪良端(宜宾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辑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