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研究>详细内容
2023-06-23 10:30:25

【八一特辑】王攀 陈远扬 ‖ 何时何地正式使用“长征”一词?

作者:王攀 陈远扬 来源:方志四川 发布时间:2019-08-01 11:10:44 浏览次数: 【字体:

“方志四川”编者按  2019年7月30日,松潘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车华强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讲述了1935年8月红军在松潘县毛尔盖片区召开的2次重要会议:沙窝会议和毛尔盖会议,沙窝会议首次正式使用“长征”一词。

沙窝会议决议

第一次正式使用“长征”一词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确定红军北上的战略方针,并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1935年7月松潘战役失利,动摇了张国焘本来就不太坚定的北上决心,他再次提出南下。因此,为统一思想,团结红军共同北上,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8月4日至6日召开沙窝会议。沙窝会议会期3天,实际讨论内容两项:第一项是解决红军究竟是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第二项是组织问题。会后,出台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决定的北上方针的正确性。同时,决定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政治局委员。

   两河口会议会址内的会议决议(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两河口会议会址讲解员为游客演唱革命历史歌曲《当兵就要当红军》(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指出,“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这句话中使用到的“长征”,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正式使用这个词语。

沙窝会议会址(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沙窝会议会址(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王云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66岁的东巴老人是沙窝会议会址的看管员,他讲述了红军在这里开会的故事(四川日报记者 杨树 王云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沙窝会议确定了红军继续北上的方针。张国焘同意北上,但又提出一个观点:北上以后向黄河以西也就是青海、新疆一带发展。中央研究后认为,还是应该在到达甘肃以后,向洮河以东方向发展,建立根据地。为解决这一分歧,193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毛儿盖会议。

 毛尔盖会议会址(图片来自网络)

毛儿盖会议上足见毛泽东雄才大略,周恩来重病在身依然心系革命

毛儿盖会议就红军北上后向东还是向西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参会委员一致认为,向西是逃跑路线,向东才是战略进攻。因此,会议又出台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确定北上以后向洮河以东发展。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图片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筹粮休整一个多月再出发

 中央机关在毛儿盖片区待了整整一个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则停留了40多天。在同一地区停留如此之久,是红军长征途中极其少见的。

毛儿盖会议遗址(图片来源:人民网)

 松潘战役失利后,从松潘县城北上的计划无法付诸实施,中央军委放弃了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毛泽东认为,与其打松潘、打胡宗南,用千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到胡宗南的屠刀下去讨一条通道,不如向大自然闯出一条生路。随后,红军选择经草地北上。

油画《红军过草地》(图片来自网络)

   北上过草地,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红军到达毛儿盖地区差不多是7月份,基本已经断粮。怎么办?只有等8月底青稞成熟收割后,红军才能带上粮食北上。红军过草地的粮食,就是在毛儿盖地区筹集的。当时,红军几乎在每家每户都留有木质借据。

松潘县毛儿盖镇克藏村的仁青卓玛与家中留传下来的红军割麦证合影(松潘县委宣传部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红军停留时间长的第二个原因是,红军在毛儿盖期间,正在进行尖锐的党内斗争,为统一思想,团结红军,党中央前后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

 油画《长征途中》(局部)(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一次难得的休整机会。因为从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一路上都很艰辛。虽然松潘战役失利,但却将国民党军队压缩到松潘县城附近,红军在毛儿盖休整相对安全。

红军长征时过草地就是从四川毛儿盖进入若尔盖大草原,途中经过沼泽地,异常艰难,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此图是“金色鱼钩”故事发生地(图片来自网络)

红军长征时过草地就是从四川毛儿盖进入若尔盖大草原,途中经过沼泽地,异常艰难,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此图是“七根火柴”故事发生地(图片来自网络)

红军经历七天七夜后走出草地,来到班佑(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方志四川”根据2019年7月31日《华西都市报》刊发的《沙窝会议 首次正式使用“长征”一词》整理

作者:王攀 陈远扬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方志四川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