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总结研讨>详细内容
2024-04-25 19:31:23

【红色记忆】三线建设及其成就

来源:三线视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发布时间:2024-02-06 14:15:18 浏览次数: 【字体:

三线建设及其成就

三线地区,指西南的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还有湘西、鄂西、豫西、晋西、粤北、桂北等,共涉及13个省区。一线地区指沿海和边疆,一、三线之间称为二线地区,一、二线地区的腹地称“小三线”。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是基于两个原因:当时中国大陆周边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的工业重心集中在东部大城市,没有可靠的国家战略后方;同时,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是重要战略任务。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至1964年投资的3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中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

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几百万工人、干部、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从全国四面八方来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大漠荒原,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人拉肩扛,风餐露宿,建设起现代化企业和交通设施。如成昆铁路,沿线地形险峻地质复杂,被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建设者开凿隧道427座,架设桥梁上千座,桥梁隧道竟占了全线总长的40%,有些车站只能建造在桥梁上、隧道中。如攀枝花钢铁基地,选址在金沙江边的狭隘空地,建设者“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靠人力把成千上万吨的大型器材设备和生活物资运过来,又经科学安排,在深山峡谷建起了被誉为“象牙微雕”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首创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钒钛冶炼技术。三线人扎根三线,一干就是几十年、几代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彰显出崇高的报国情怀。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核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

三线建设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攀枝花、酒泉、重庆等钢铁基地,六盘水、渭北等煤炭基地,成昆、襄渝、湘黔、阳安、青藏(西格段)等铁路干线,第二汽车厂、陕西汽车厂、四川汽车厂、德阳东方汽轮机厂等大型制造企业,刘家峡、八盘峡、葛洲坝、乌江渡等水电站,四川、长庆等油气田,都成为中西部发展的产业支柱。到1978年,中西部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已经占全国的56%,超过了东部沿海地区。与1964年相比,职工人数由325.65万增加到1129.5万,工业总产值增长3.92倍。这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优先发展东部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提供了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持。

三线建设成功地建设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战略后方,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三线地区先后建成400多个军工企业、80多个国防科研院所,包括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核工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第一门远程火箭炮等,绝大部分研制、试验基地都布局在三线地区。

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进步,促进了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繁荣。通过新建和扩建,攀枝花、绵阳、六盘水、十堰、广元、乐山、德阳、金昌、都匀、凯里、汉中、天水等60多个新型工业科技城市拔地而起,闻名全国。如攀枝花号称“钒钛之都”,绵阳号称“科技城”,德阳号称“重装城”,六盘水号称“江南煤都”,金昌号称“中国镍都”。成昆、湘黔等铁路和沿线工业群使过去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凉山、乌蒙山、川陇少数民族落后山区有了“飞跃五十年”的进步,也为改革开放时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解除了后顾之忧。

由于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和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三线建设也出现了铺开过急过大、选址过于强调战备、注重经济效益不够等弊病,留下了一些后患。这些都在1983年至2006年实施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时基本得到了解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来源:三线视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来源: 三线视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