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总结研讨>详细内容
2024-04-25 19:31:23

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攀枝花共识

作者: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全体与会代表 发布时间:2019-05-08 12:58:5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年3月2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三·四”批示暨攀枝花开发建设50周年之际,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攀枝花市委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行。

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社科院、国家文物局以及三线建设所涉及省、市、区党史研究界的代表和全国从事三线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合力”主题,就“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等开展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一、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正能量探索

1.三线建设创造了不朽的工业奇迹。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在广袤的三线地区建起了强大的能源、交通、钢铁、机械、电子、军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建立了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后方基地,初步改变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既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超级大国周旋赢得了时间与筹码,也为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许多建设成果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三线建设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民积极响应,义无反顾投入,克服千难万险,书写的一部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由此形成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值得倍加珍视和大力弘扬。

3.三线建设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央重大战略的三线建设虽已成为历史,但由此带动的企业、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历史并未割裂,其积淀的思想和物质成果,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在经历了60年代的钻山进洞、80年代的调迁转产和90年代以来的市场转型之后,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异常紧迫。我们一致认为:

1.呼吁全社会广泛关注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正面宣传,发挥媒体及公众监督作用,组织编写各地三线建设方志,以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网站等形式,广泛建立实体或虚拟的三线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实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制定《三线建设文物标准》,开展三线建设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价值评估,全面厘清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空间布局等情况,将三线建设代表性遗址遗迹及时明确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3.深化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专题研究,构建“三线建设学”学科理论体系。按照“尊重历史、面向全国、抓好实例、突出重点”的原则,把三线建设学纳入高等院校、社科机构等西部开发、旅游、文博、方志体系,构建“三线建设学”学科理论体系,深入推进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应用,培养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专业人才,加强三线建设文献档案、口述历史资料以及相关史料的整理和出版。

4.搭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平台。筹建“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智库”,推进区域和城市间的遗产保护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创办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刊物,实现遗产保护信息成果共享。

5.开展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捆绑式”申遗工作。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涉及三线建设的省、市、区统一思想,联合“捆绑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申遗方式促进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全体与会代表

2015年3月2日于攀枝花

(来源:四川党史文献网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