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写使命——基本建设工程兵一支队三大队(三团)建设长城钢厂纪实
三线建设写使命
——基本建设工程兵一支队三大队(三团)建设长城钢厂纪实
龚介元 庞胜堂
四川省江油县长城特钢厂志里,记载1966年至1971年基本建设工程兵一支队三大队建设长城特钢厂三分厂的业绩,为三线建设做出特别贡献。
一、艰苦创业“干打垒” 荒山野岭建厂房
1964年五月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从备战出发,沿海部分重点企业一分为二,一部分企业搬迁到西南建设军事工业基地。冶金工业部决定在西南川北地区建设,高温合金、特殊钢生产基地。
1965年5月份,上海市建工局第六建筑公司完成上海闵行一条街、万吨水压机和虹桥机场工程后,根据市委决定,进川参加三线建设,组建为冶金部四冶三公司。由于人员不足,任务艰巨,上海市人事局在上海市川沙、嘉定、宝山等地招收1000名青年工人。这些年青人打起背包,带着随身的衣服,辞别亲人来到大西南的川北山谷地带,投入长城特钢厂的建设。
1966年8月四冶三公司,改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第三大队。主要承担三分厂炼钢车间、锻钢车间、轧钢车间、薄板车间、检修车间、动力车间、运输车间、中心试验室等八大工程项目。同时又承担航天工业部的305工程的航天涡轮机试验台的厂房建设等项目工程。
三分厂以生产高温合金为重点,兼生产特殊钢和优质碳素钢,研究试制现代科学技术所需的新合金材料。产品主要有薄板、型材、饼材和环形件,用于航天、航空、原子能、化工等工业,在我国新合金材料的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分厂占地总面积703928平方米,其中厂区占地面积277969平方米;与北川县通口镇隔盘江相望。厂区建在母家坝、张家坝的山谷地带,四周高山环抱,厂房就在山脚下。
三分厂建于盘江左岸一级阶地上,四周环山,地面起伏不平,呈不规则的阶梯状,土坎高1~3米,高低不平和江边地段分布陡坎。三大队指战员工按施工计划,挖基础、清理石块、浇灌混凝土,争分夺秒厂房建设。严格施工层序,大到钢梁的架设,小到每一个螺丝,严把每道工序质量,不合格必须返工。在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住的是山坡下“干打垒”搭的窝棚(干打垒是指搭的竹蓆棚,下面是柳条编的墙面,中间墙面用竹蓆围,房顶用油毛毡),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都是从落差120米下盘江里分三次加泵站抽上来的。山谷里温差大,晚上休息在窝棚内,夏天蚊子叮、昆虫叫;冬天夜里穿着棉衣,戴着棉帽睡竹子搭的大铺。有的战士还生了虱子,洗澡只能用木盆盛水擦身。在施工现场,指战员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无畏精神,平山坡,割野草,在深山野岭里艰苦创业,建厂房。
二、劈山降坡开路 逢水填沟架桥
建设长城特钢三分厂,是根据国防建设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考虑,厂址选在靠山、隐蔽、易守、难攻的地方,但这也给建筑材料运输、钢厂的进料等带来诸多的困难。从江油县进三分厂只有一条依山、靠水的山间盘旋小路,最窄的地方还不到1米宽,不要说汽车进不去,就是行人也要小心才能过去。要在这里建厂首先是开路、三大队司令部作训股股长游仲泉,副股长龚介元(后提升为三团团长),与作训股参谋吴定舜、施百金、丁勇、冯振稼等同志反复制订炸山爆破方案。这样的爆破从没有干过,也没有见过,技术要求复杂,危险系数高。经研究决定先在高山悬崖上,凿洞放炸药,凿一个山洞,放一次炸药,进行一次爆破,一次只能炸开不到一立方石块,进度很慢。二营八连连长付伯云(后提升团副参谋长)和五、六、七连队的干部、战士和老工人,组成“三结合”技术攻关小组,摸索出“合力连环爆破法”。方法是首先凿开深10米山洞,再向两边扩展三米,成丁字形,每个洞里放50斤的炸药200包,计一吨炸药。洞门口用黄泥填封。做到每隔5米一个山洞,总共形成10个山洞同时爆破,形成巨大合力连环爆破,大大提高劳动效率,缩短拓路时间,提前完成了炸山开路计划。为确保安全爆破,距300米外有战士站岗,放炮人员站在道木搭的掩蔽洞里,当电闸一推,整个半山的碎石定向往盘江飞去,江里像是沸腾的开水。六连连长王富根,他曾看到滚到盘江边一块巨石有1.5立方,可见连环爆破的威力。300多名官兵连续作业20多天后,平均五天放一次炮,开出宽12米,长1000米,降坡度20多米的道路。累计炸石头120万多立方,铺柏油路4500米,打通了江油、中坝至通口的交通要塞,为建设长城特钢厂开通一条新路。
从江油中坝到特钢三分厂厂区有一条龙潭河。河水是山上积雪融化的水,水流湍急,汽车无法通过,二营接受建一座石拱桥任务。在设计架桥地方,有一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当时,团首长提出,损失由部队基建费中支出,可这里老百姓为了三线建设,坚决不要,后部队与当地生产队商量,由生产队补贴这户人家,战士们为他们建起了三间草屋。可见,军民鱼水情深,老百姓多么支持国防工业三线建设。二营在老百姓的支持下,采取白天、晚上交叉作业,提前五天完成建桥任务。
三、精心施工保质量 后勤物资保供应
三大队一区队一中队是一个专门砌炼钢炉、筑烟囱的筑炉中队,他们在三分厂砌炼钢炉后,在1970年11月份又奉命接受了航天工业部的305工程的航天涡轮机试验台附属储油罐任务。储油罐的地址处在江油县城北部山区峡谷305工程的水口庙旁的山坡下、水塘旁,建4个直径30米的储油罐,供航空涡轮发动机试验台鉴定试验用油。笔者曾经参加了这次建储油罐的任务。担任砌油罐的一中队200位官兵,四个排,一排为木工排、二排为瓦工排、三排为混凝土排、四排为架子工、钢筋工排。我当时是新兵,分到二排7班。我的老班长叫陈友高,是湖南湘钢来三线建设的,瓦工八级。他技术精,是学雷锋先进分子。他和我“互帮结对”“一帮一、一对红”,他负责教我瓦工技术,我帮他写家信。我们俩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写心得体会。工作上我跟老班长配合,为全班拌沙浆,运红砖,在油罐的外围架子上接砖、做准备工作。因为砌砖是技术活,必须五级以上才能上阵。一次,在老班长休息时,我砌了七、八块砖头,可老班长一过来就发现,他所在的砌砖的位置有几块砖头缝宽了3毫米,沙浆厚了一公分。问是我砌的吗?我当时脸一红,承认了。老班长耐心的用卡尺,量砖缝沙浆底,指出这不符合砌墙的规范,拆了又重新砌。他告诫我说:“千年大计,质量第一,因为油罐的砌墙要精密,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每个缝宽不等,砌到每人的接口处,就要打碎砖头,影响工程质量。”
我在参加砌4个油罐中担任运砖工和打混凝土运输的推车工。虽说手破了,白天累得满身大汗,晚上腰疼得睡不着觉,但我毫无怨言,因为连队指导员于朋友(后提营教导员),在政治课中,反复讲了三线建设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重大意义,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为了国防建设,就是自己身上瘦上几斤肉,晚上不睡觉,也要让毛主席睡好觉,并且在连队的施工动员大会上,我曾代表新兵表了决心,写下了“三线建设献青春”的誓言血书。
曾担任三大队的材料股长曹锡伯回忆说,当时,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真是浑身使不完的劲。为了保证前线官兵施工建设的需要,我们后勤物资供应必须要保障。在1967年8月份建三分厂的302车间,急需要用标号高,硬度强的500号水泥200吨。为此,赶到一百多公里的江油厂二郎庙水泥厂提货,可水泥厂缺货。他急得找水泥厂领导。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水泥厂破格停下生产300号水泥,立即生产500号水泥。水泥厂工人连续加三天班,终于完成200吨500号水泥,并装上了四个火车箱运到中坝材料供应站。当时,三大队汽车连,只有四辆解放牌汽车,他又及时与支队汽车营联系,连夜装卸,保证了302车间能按时浇灌混凝土屋架,保证了质量和施工进度。厂房在粉刷内墙时,需要用石灰,部队自建烧石灰窑,打混凝土用黄沙、石子,材料股又组织民工到河边捞沙,解决了建材的供应。红砖,要到德阳砖厂去拉,当时,国家控制的钢材、水泥、木材,部队都是提前报计划,到绵阳、江油去运。黄沙、石料全是部队想办法,组织当地民工就地取材,河边捞沙,山边炸山取石烧石灰,保证了后勤材料供应。
在广大指战员工艰苦奋斗下,炼钢车间在1966年十月开工,1969年6月3吨弧炉建成,1970年8月25日顺利投产。锻钢车间于1968年1月开工,30吨汽锤于1970年10月1日建成投产。轧钢车间于1967年1月开工,1970年10月7日建成投产。薄板车间于1967年4月开工,1970年11月5日建成投产。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长城特钢三分厂的车间的内部设备已经逐步更新,但基建工程兵三大队建设的厂房巍然耸立。特别是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中,距地震中心仅80公里的江油地区,房屋倒塌无数,但长城特钢三分厂如一座震不垮的铁塔,秋毫无损。历史记载基建兵在三线建设特钢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