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文化融入德阳城市文化发展路径探索
三线建设文化融入德阳城市文化发展路径探索
王丽霞 闫 勇
2019年10月22日至25日,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将在德阳高新区航展会展中心举办,届时将吸引包括德国西门子、美国GE等在内14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参会。此次装备博览会选点德阳,聚焦智能智造产业最新技术和设备,聚焦全球高端装备龙头企业和政、学、产、研等各界精英人才,为推动德阳、四川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提供智慧方案。这次会议影响范围广泛,是德阳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取得成功业绩的一个缩影,更是三线城市发展成就的有力展示。
新时代,促进德阳城市文化大繁荣,推动德阳城市转型升级,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弘扬三线建设,充分挖掘和传承三线建设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发挥德阳独特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优势,为德阳“装备智造之都”提供精神动力。
一、三线建设及德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特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德阳城市发展源于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文化伴随德阳城市发展而不断丰富,三线精神是德阳城市文化底蕴所在,镌刻着强烈的时代印记,彰显着独特的城市文化风采。
(一)三线建设及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因国家战略需要,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展开规模巨大的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经济战略调整。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毛主席和党中央在极端困难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三线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其意义在于:一是促进了中国国防工业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是加速了中国西部开发进程,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差别;三是巩固了国防,震慑了一切侵略者,从根本上改变和优化了中国国防战略防守布局;四是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三线建设来源于三线建设。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不分南北,不论老少,全国动员、全民上阵,举家迁徙离别故土,远离城市喧嚣,扎根于荒山僻壤,不畏艰苦,齐心协力构筑一组组生动感人的史诗画卷。“祖国江山无限好,襄阳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正是当时三线建设豪情万丈的真实写照。由此,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积淀出三线精神独特内涵。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乐章,对中国西部,乃至中国未来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三线建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壮举,极短时间内在内地形成了国防科研生产能力,改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通过国防建设,缩短了东西部工业差距,实现了西部地区由农业向工业化的跨越。
(二)德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特点
德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布局完整,重型工业特征明显。德阳由于两次工业区建设期间初步建设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等雄厚工业基础,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在德阳布点建设的三线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二是建筑保存较好,风格延续性强,工业历史资源丰富鲜活。德阳现有三线建设厂区老工业历史建筑保存完整,从50年代典型俄罗斯风格的红砖墙,到90年代的水泥钢构,建筑风格得以延续下来,车间内各个时期各种国内外大型工业设备保存完整,是工业历史、国防知识、爱国主义教育鲜活教材;三是三线建设时兴建起的重要企业仍充满活力,影响深远广泛。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东方电机厂,始建于1958年,东方电机历经五十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国内发电设备行业的强势品牌和涉及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脊梁的东方电机,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和推动经济发展为己任,六十多年来,东方电机向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座大中型电站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发电设备,为我国电力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市场上,东方电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伊朗、印度、越南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三线建设文化与德阳城市文化关系
(一)三线建设文化植根于三线城市建设
三线建设以满足战备需要、调整国防工业布局为出发点,经历数十载的大规模军工企业向内陆迁移和大后方建设,这种战略的结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既是国家国防安全的迫切需要,又是延续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举措。与此相关的工业项目的开建,大量工厂的兴建,大批工人的内迁,不仅给当地的重工业发展带来一次重要的机遇,也催生带动一批新型工业城市的成长崛起,形成了诸如攀枝花、德阳、六盘水等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德阳是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重要的大型重工装备制造基地,是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既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三线建设文化底蕴,更是三线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
(二)三线建设文化反哺三线城市发展
要发挥三线建设文化作用,让三线精神和文化真正融入城市发展。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全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三线企业也开始了军用转民用,国家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三线调迁,部分企业从“深山老林”就近迁往中心城市,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厂区,变成了三线遗产地,形成了巨大的三线工业遗产。当前,由于时代久远和产业转型发展,许多地区的三线文化遗产大多面临废弃和闲置状态。同时,由于三线项目特别是国防项目一般都远离城市,分散于山间林野。但是,对于德阳来说,由于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在建设时期已经形成的国防公路网,交通便利,加之装备制造重工业长期发展,人文氛围浓厚和历史延续性较好,在三线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三线建设文化与城市文化同属文化范畴,可以更好为城市发展服务。正是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三线精神的持久激励,德阳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勇攀高峰,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又一个灿烂的辉煌!也正是对三线精神的传承,对三线建设文化的挖掘,以文为魂,兴文载道,德阳市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造现代特色都市找到了路径。
三、三线建设文化融入德阳城市文化发展路径
新时代,面对德阳城市文化发展新需要,要坚持理论引导,挖掘三线建设文化资源,突出城市特色,讲好德阳故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技术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促进共建共享。进一步弘扬三线精神,塑造德阳三线建设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助力德阳城市转型升级。
(一)坚持理论引导,挖掘德阳三线建设文化资源
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城市文化传承体系和文化服务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挖掘德阳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德阳市围绕在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发做了大量尝试,但总的来说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发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相关产业尚未形成。因此,一方面德阳市要首先“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即有计划全方位的对现有德阳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展系统普查,在普查基础上进行区域、门类分类,细分功能,突出主题,明确定位;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做到胸有成竹。要引进专业开发团队,整合现有德阳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以文化旅游为带动,把三线建设文化资源融入德阳城市旅游、生态文明、扶贫攻坚的战略框架内加以系统谋划,制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要加大三线精神弘扬力度,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引进一批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人才团队,强化三线建设学术研究和阐发力量,推动三线建设文化课题研究常态化、系统化、体系化,将三线建设的研究、三线精神的传承引向深入,示范引领全国三线建设文化研究,提升德阳城市影响力。
(二)坚持突出城市特色,讲好德阳城市文化故事
德阳的城市文化厚重而独特。这里有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一醒惊天下”的古蜀三星堆文明,也有传颂至今的以“涌泉跃鲤”“安安送米”“姜诗孝亲”组就的“一门三孝”的德孝佳话。一座城因三线建设而起的重工业之城,三线建设赋予这座城厚重的城市底蕴。重工业是德阳的代名词,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拥有重工企业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工厂、宏华石油等大型企业。德阳生产了全国各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铸锻钢制造基地,发电设备产量居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发电设备中,有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等都是由德阳制造的。同时,德阳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还是中国唯一的“联合国清洁能源技术与再生资源装备制造业示范城市”。德阳依山傍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展现出来的是干净整齐的街道,热闹繁华的街道,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蓝天、白云、绿青山;钻井、吊塔、大厂房”,三线城市文明和自然人文生态浑然一体,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
讲好德阳故事,重在传承三线建设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要将德阳三线工业、人文、自然等旅游元素多维度、立体化加以开发。加强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开发保护具有历史代表性三线时代建筑,保护性开发一批三线时期老街区、老厂房、红砖房,保留、恢复三线建设遗存原始风貌,开发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项目,研究规划三线主题文化走廊、旅游观光线路,做好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发展,促进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与“三星堆+”等旅游资源的战略融合。加强同影视传媒和知名媒体的合作,通过合作拍片、创排舞台话剧等方式丰富三线建设文化艺术创作,增强德阳城市文化竞争力、影响力和传播度,助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德阳社会文化发展力量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构建现代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原则。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但要更好促进德阳城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中,要围绕城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健全三线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三线建设文化附加产业,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城市文化服务体系。
(四)坚持文化技术创新,促进德阳文化成果共建共享
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人才的竞争,文化人才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灵魂和支撑。只有在文化人才队伍上形成优势,才能在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上具有竞争力。在三线建设文化开发建设中,要发挥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网络传播技术,加强三线建设文化、三线精神的开发和宣传力度。
加强对三线建设文化资源的统筹整合和协调发展,实现共建共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高度共识。长期以来,由于在公共文化领域还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诸如三线建设文化等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现阶段,不仅要将三线建设文化开发利用综合协调机制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明确,而且将图书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纳入三线精神传播平台总体范畴,拓展三线建设文化影响辐射范围。推动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在设施上的互联互通,在资源上的相互融通,在服务上的相互借鉴,实现综合利用、融合发展、提高效能。
(作者单位:王丽霞,德阳广汉南丰镇人民政府;闫勇,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注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6-07-02,02 版.
[2]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