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
三线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
白海伟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举措。中央对农村发展的定位从城乡统筹发展向城乡融合发展升级,这充分表明农业农村农民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认可和肯定。广元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与成都平原地区相比,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其中,乡村的发展短板尤为突出。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川北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农村振兴的可能途径和载体。广元特色小镇建设以农村地区为基础,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建设特色小镇,借助特色小镇实现对乡村路径最短与效率最高的经济辐射,将乡村一二三产业更好的融合,这是广元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指出,发展特色小镇重在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一定要差异化、区域化、特色化,防止同质、同类型产业竞争,要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产业品牌,要个性化,防止趋同性和低质性的重复建设。
一、三堆镇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三堆镇位于广元市西北部,距广元市城区18公里,是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四川省卫生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全镇辖1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
(二)区位条件
紧邻京昆高速、兰海高速和西成高铁,国道212线横贯全境,距广元机场10公里,广元火车站18公里,广元红岩港33公里,距4A级景区昭化古镇10公里,距翠云廊40公里,5A景区剑门关26公里,是九寨沟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三)经济发展状况
201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6.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5.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2元。
(四)社会事业
现有1所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在校学生2000余人。有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承担1镇3乡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有金融机构3家,网络机构3家,供水、供电、供气一应俱全。
二、三堆镇三线文化资源
三堆镇有着鲜明的“三线记忆”特色,同时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生态景观,发展潜力巨大。
(一)三线特色鲜明
一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典型代表性。1969年,中央根据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决定抢建821厂,毛主席说:“没有路,骑着毛驴也要去,没有钱,把我的稿费拿去”。5月30日,周恩来总理签发《关于抢建821工程的联合通知》,六万大军入驻三堆……1973年,821厂建成国内唯一的“两弹一艇”核燃料生产基地,三堆小镇挺起了中国核工业的坚强脊梁。1987年5月,李鹏总理视察821厂时指出:没有821和404这两个厂,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际地位!二是规模宏大,风格极具特色。821厂原生活区依山而建,占地2100余亩,各类控限建筑110栋21.6万平方米,目前保留下来的办公楼、职工宿舍、百货大楼、学校、医院、银行、电影院、职工俱乐部等建筑有15.6万平方米,这些建筑都是红砖外墙,是目前四川规模最宏大的红砖建筑群。三是注重保护,原貌保存较好。1987年821厂停止生产,2009年生活区全部搬离,土地、房屋等资产全部移交地方。市区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三线遗迹的历史价值,高度重视遗迹保护,虽年代较长,但基本保持原貌,稍加修复即可利用。
(二)历史文化厚重
三堆镇古称马鸣阁、春王里,自先秦以来就是由陇入蜀景谷道上的重要关隘,蜀汉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夺取天水诸郡的重要据点,汉唐盛世蜀锦、川茶出蜀的重要驿站。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刘备遣将陈式,绝马鸣道以拒曹操,操闻之叹曰“此关过汉中之阴平,乃咽喉要路也”。至今仍保存众多具有久远历史的建筑。1823年以“魁星点斗出状元”之意修建的魁星楼,朱红泛淡,百年沧桑。明清建设的三堆老街,全长2.8公里,现保存400余套“木板隔墙、黛瓦为顶”的两层木质阁楼。2013年三堆唢呐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沉淀下来的女儿碑、三堆石等民间传说不胜枚举。
(三)生态环境独具魅力
三堆镇背靠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天曌山,景区以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悠久的佛教道教文化而闻名。有状元塔、读书台、罗汉洞、舍利塔等人文景观,有蟠桃石、听涛石、洗心砚、观音井等自然景观,园内景景不同、景景相映,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面对国际级风景名胜区白龙湖和紫兰湖,两湖水面达68平方公里,库容26亿立方米,水质为一类水质。库区环境优美、集山景、水景、动景、静景为一体。湖周山峦叠翠,山势陡峭雄伟,湖岸线曲折蜿蜒,峡谷众多,溶洞成群,水鸟云集,景观奇特。有湖中湖、湖外湖、大湖含小湖,湖湖有特色;山中峡、峡中山,大峡套小峡,峡峡有景观;半岛成群,岛屿孤立,岛中有镇,镇中有阁,同类景区不可比拟。三堆场镇倒映白龙湖上,像飘浮在碧波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游人漫步湖边,顿生“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感。
三、特色定位和发展目标
围绕“三线记忆”主题,着眼于“勿忘三线历史,弘扬三线精神”,建立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三线精神弘扬、旅游休闲餐饮、艺术创作交流为一体的“三堆821文化创意园”,共同追忆三线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和艰苦历程,缅怀历代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重温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修建中核821厂展览馆、三线博物馆,修复821电影院、职工俱乐部等一批三线建设遗迹,通过2~3年把中核821原生活区打造成“三线记忆”生活体验区。努力把“三线记忆”特色小镇建成反映中西部地区三线建设的一张文化名片,建成“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美丽三堆成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活力之镇,山水辉映、民俗风情、农旅融合的魅力之镇,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之镇。
四、特色小城镇培育情况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一是发展“三线文化”产业。围绕三线建设文化,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创意为根,文化为魂”,从旅游、影视、体验、探秘、怀旧和国防教育等方面对中核821厂原生活区进行整体深度开发,举办“三线记忆”论坛,打造中西部人文旅游、互动体验、影视拍摄、文化创意、生态康养于一体的三线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二是开展三线怀旧体验。积极进行旅游拓展升级,依托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天曌山AAAA景区,打造原821厂生活区旅游环线,建好旅游基础设施,吸引大江南北的“三堆人”前来追寻三线建设足迹,体验三线建设时期的火热场面,感受影视拍摄的神奇魅力。并通过影视体验、龙灯舞狮、唢呐秧歌等表演,吸引游客的参与性,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三是开拓“三线文化”旅游。通过开发“三线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道具,增加旅游业附加值,将原821生活区住宿楼和部分厂区公共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建设怀旧旅馆、怀旧发屋、老年公寓、康体雅居、休闲中心等度假游乐设施和旅游地产,增加资产利用价值。利用厂区闲置土地,发展体验农业,吸引游客体验“三线故里”乡愁,购买绿色农产品。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投入6000万元全部拆除白龙湖网箱养殖,白龙湖被列为广元市城区第二饮用水源地。投入1400万元全面治理黑臭水体,在三堆场镇建成污水处理站2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全面取缔禁养区养殖企业。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文明村和“四好”村。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一是大力弘扬三线精神。大力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三线建设,围绕“情系三线、根在三堆”主题,创作一批弘扬三线建设的文艺作品,通过演绎三线故事,追忆三线岁月,体验三线生活,全方位展现三线精神的丰富内涵。二是传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堆自古为白龙湖流域最大的水陆码头,是景谷道上的千年古镇,300亩清代老街建筑、近200年历史的魁星楼、宝珠寺等文物古迹,三堆唢呐、舞龙舞狮、牛灯马灯、川北婚俗等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将为“三线记忆”特色小镇建设注入丰富的历史元素。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一是夯实城镇基础。通过推进“三线记忆”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夯实场镇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交通、供水供电全覆盖。确保场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到90%和100%,天然气入户率达90%。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通过建设“三线记忆”特色小镇,进一步完善场镇基础设施,推进境内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及幼儿园、金融、通讯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承接“一镇三乡”群众就医、上学、金融购物等公共服务。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是坚持多规合一。市委市政府已将三堆镇纳入广元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三江新区规划,2012年已完成场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市委市政府已聘请国际团队高起点策划“三线记忆”特色小镇。区委区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把三堆中核821厂原生活区保护纳入财政预算,严把三堆项目审批,严控场镇建设,很好地保护了三线遗迹、三堆老街和一批历史文物,为“三线记忆”小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投入方式多元。区委区政府已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多方吸纳资金、整合资源,为三堆“三线记忆”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经营方式灵活。多年来探索建立的公司化运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经营、专合社+农户发展等经营模式,以及“四个一”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为三线遗址、三线体验等特色项目建设创造了机制保障。四是严格建设管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审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管理、社会监督”模式,加强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等城镇管理,为“三线记忆”小镇建设管理提供了保障。
五、特色小镇建设路线
第一,紧盯“特色”二字做文章。特色小镇的核心元素在于“特色”。我们将始终围绕“三线记忆”主题,着力打造“万年流不断地水,千年不沉的古镇”特色品牌。一是突出“三线记忆”。建立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三线精神弘扬、旅游休闲餐饮、艺术创作交流为一体的“三堆821文化创意园”。通过开发“三线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道具,增加旅游业附加值,将原821生活区住宿楼和部分厂区公共设施进行修复改造,建设怀旧旅馆、怀旧发屋、老年公寓、康体雅居、休闲中心等度假游乐设施和旅游地产,共同追忆三线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和艰苦历程,缅怀历代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二是坚持“特色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修建中核821厂展览馆、三线博物馆,修复821电影院、职工俱乐部等一批三线建设遗迹,打造“三线记忆”生活体验区。利用厂区闲置土地,发展体验农业,吸引游客体验“三线故里”乡愁,购买绿色农产品。融合规划水上游乐园和垂钓观光带,井田花博游乐园,三堆怀旧老街等特色景点。三是融入“独特山水”。按照“融入天曌山,依托白龙湖,环绕紫兰湖,发展生态游”的思路,充分发挥“两湖一山”自然资源禀赋,打造飞龙——三堆——井田——马口生态旅游示范带,发展生态民宿,展现川北水乡特色。四是彰显“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大力弘扬“三堆唢呐”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龙灯、舞狮等民俗文化和移民文化。开展老街民俗表演、传唱三线故事、品尝三堆美食、聊叙移民情结,让三堆民间文化艺术成为支撑“三线记忆”的亮丽名片。
第二,紧盯“人气”二字做文章。“天时不如地理,地利不如人和”。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始终把聚“人气”作为“命脉”来抓。一是坚持区位聚人。三堆镇位于广元城西北部,紧邻G5、G75、广元机场和西城高铁广元站、剑门关站,国道212线贯穿南北,距广元市城区35公里,“昭化古城”27公里,“剑门关”35公里,S301建成后将大幅缩短与明月峡、曾家山的时空距离,环状旅游交通区位将逐步形成。二是坚持文化聚人。以“影视为表,旅游为里,创意为根,文化为魂”,从旅游、影视、体验、探秘、怀旧和国防教育等方面对中核821厂原生活区进行整体深度开发,让更多大江南北的“三堆人”追忆“他乡是故乡”的岁月情怀。通过保护性改造老街、魁星楼、宝珠寺、戏楼坝等文物古迹;精心组织龙灯、舞狮、社戏等民俗表演,举办“风荷唢呐·文化消夏”文化旅游活动周,着力做实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片。三是坚持观光聚人。依托白龙湖山峦叠翠、景色壮观绮丽,天曌山山峰奇秀、流水优美,水韵井田四季花香和飞龙樱花大道的自然景观,打造写生、创作、观光、度假、康养之地,着力增强特色小镇人气。
第三,紧盯“项目”二字做文章。说一千道一万,项目是关键。我们把2018年确立为“项目投资攻坚年”,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快推进三堆老街棚户区改造。把三堆老街棚户区改造融入特色镇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一批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等的消费游憩项目。加快保护性开发三堆“怀旧老街”,着力重塑老街热闹场景,让“一杯清茶、一把竹椅、一台戏剧、一套古装”成为老街喝茶听戏的闲适生活。二是着力建设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严格规划设计,注重特色创意,建立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快推进井田大桥,S301道路,三堆医院搬迁和飞龙国际候鸟度假小镇建设,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三是着力建设井田花博游乐园。按照“二湖嬉水,四季花香,儿童游乐,休闲度假”的思路,推进观光小火车、滑翔机、儿童游乐园、紫兰湖垂钓、四季花香园等一批项目,着力提升水韵井田AAA景区水平。
第四,紧盯“创新”二字做文章。创新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责任制,成立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三线记忆”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积极做好项目协调服务保障。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小镇建设机制,采取招商引资、集体资财入股、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推进小镇策划、规划设计、配套基础建设。三是创新经营方式。采取公司化经营、农村集体股份制经营、协会经营等模式,提升三堆怀旧老街美食休闲、井田赏花游乐、二湖垂钓养生、三线遗址参观等特色项目的集聚能力和商业价值。采取“互联网+旅游”,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着力提升“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的活力生机。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对城镇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建设审批,从严把好规划选址、用地和工程审批关,保证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六、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发展的讨论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小城镇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特色小镇建设。乡村产业兴旺要在特色小镇的平台上通过创新经济发展要素显现出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与特色小镇的主要特征相对比,两者在“产业”的核心诉求方面有着相关性。
(一)特色小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农业、工业、旅游、康养、文创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型小镇,是一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供给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特色小镇通过农村产业的整体建设,能够助推农业供给侧高端发力,以绿色低碳型产业作为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特色小镇有利于业态创新。特色小镇需要聚集和发展核心产业,以产业链延展为支撑,实现主导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互动。特色小镇能够聚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软硬件要素,其产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形成地方特色,产生新的业态模式,以较高的生产效率积聚新动能,并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
(三)特色小镇能够将地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基于发掘当地文化,重视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结合,主题形式更加多样。依托主要产业,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构建产业特色小镇。在现代产业与传统乡村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乡村多重功能的叠加,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需求,最终实现农村城市共同繁荣。
乡村振兴中特色小镇发展政策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政府合理定位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规划小镇建设项目,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与小镇的融合共建。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集聚产业链要素,提供丰富的配套产业,发展衍生产业,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依托特色优势,产业要与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聚集,配套社会公共服务,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高度融合。
(二)统筹配置要素资源。特色小镇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各种要素资源必须统筹配置,切忌盲目追求高精尖产业,而忽略了投资运营主体的资源配置能力。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不在于是否具备完整的产业集群,需要的是能否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该产业需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潜力且与前沿的技术、发展模式相契合。特色小镇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为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台,通过打造主导产业,在实践中践行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差距。
(三)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的投资回报期较长,投资者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实际收益。要确保特色小镇发展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资金筹集方式上必须积极创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引导多方社会资本加入小镇创建,或者为社会资本的投入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以区财政为主导的融资平台,小镇管理委员会可向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申请低利率、还款期限长的政策性贷款。区财政设立专项小镇产业基金并积极融入社会资本,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各类人才、企业、品牌入驻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由项目公司负责小镇建设的资金筹集,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作为合作载体,吸引实力强劲的企业参与各项目的运作,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效果。
(四)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引进。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是特色小镇产业融合所需的人才来源的主要方式。针对本地原住居民,积极培育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享受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增加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知识外溢不断促进小镇发展。在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方面,为了能使创新创业者在小镇内安心工作,尽可能提供最大便利。
(五)合理规划小镇项目用地。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保障措施,建设用地规模适当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为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项目规划用地要体现集约性,杜绝盲目追求数量、一哄而上、人为造城的现象发生。通过与区域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等方面的有效衔接,防止把特色小镇建设变成新的商业地产项目。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一种产业形态建立一个特色小镇,实现产业间的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