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对中国梦的重要贡献
三线建设对中国梦的重要贡献
杨 丹
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三线建设是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在十五多年(1964~1980年)的三线建设,对当前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三线建设对中国梦的重要贡献,对继续实现中国梦提供历史经验和现实借鉴。
一、三线建设概况
三线建设是60年代初期,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团提出并付诸实践,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一场规模浩大,涉及军工,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到400多万,共安排建设项目1100个。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共和国建设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堪称奇迹。
二、中国梦的提出与内涵
中国梦是一个动态调整的梦,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有不同的具体内涵。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又多次提及中国梦,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总体目标即为党的十八大制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三线建设对中国梦的重要贡献
(一)三线建设为中国梦注入发展动力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迁移过程,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历史征程中,逐渐孕育形成了自己的中国梦: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让毛泽东又意识到,只有迅速地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才能繁荣富强,才能避免挨打的命运。因此,实现现代化逐渐成为毛泽东的追求与梦想,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中国经济崛起梦”。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国家工业经济质变的必由之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缘起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目”。“156项目”的施工建设使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一夜”间变成了工业化国家,在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三线建设缘起于1964年,至1980年基本结束,历时三个五年计划,它的建设实施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化进程中都是罕见的伟大壮举。
三线建设改变了三线地区工业落后的局面,初步完成了中国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在国防工业、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三线地区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如果没有引进苏联“156”个项目和大搞三线建设。我们何以敢想象中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会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中国梦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为后来者的接力传承和继续追逐找到了正确方向,积累了历史经验。如今中国将在以习近平为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继往开来,使中国工业化建设正向着“中国制造2025”时代迈进。
(二)三线建设推进中国梦的均衡发展
三线建设前,中国生产力的布局呈现出沿海畸重、内地畸轻的不平衡态势。三线建设的展开,是加快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辐射范围广,为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年三线建设开始形成的工业基地和产业格局,建设的重点骨干企业和铁路公路干线,如今都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解决东西部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代以来已逐步凝结成为一种“西部梦”,成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三线建设让开发西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三线时期,随着大批资金、科技人员和工业设施的投入,铁路、公路、邮电的开通,矿产资源的开发,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内迁,给西部荒芜的落后地区带来了千年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边疆的荒山僻野中拔地而起,中国现在的著名工业城市攀枝花、酒泉、金昌;“科技城”绵阳;贵州六盘水等都是得益于三线建设的开展。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社会和谐梦。社会和谐就是社会不断促进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经过三线建设后,东西部差距有了一定的改变和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逐步缩小,各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协调区域发展,用更大精力发展西部的任务越益凸显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西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使西部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实了。毛泽东等在50多年前提出和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恰如西部梦想实现途中承上启下的里程碑,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牢牢记住了。
(三)三线建设为中国梦提供了安全保障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祖国统一梦。在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三线建设第一次确立了以东西方划分前后方的国防战略方针,建成了巩固的西部后方,成为保卫祖国安全、反对敌对势力人侵,打击分裂主义活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强保障。
国防工业建设是一个国家自我防御和自我安保的重要保障。三线建设以国防工业为重点建设了许多大型工业项目,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初次形成了国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原料工业与制造工业相配套、常规兵器与高科技尖端武器共同发展的军事工业基地。三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武器装备的生产主要靠一线、二线的局面,大大改善了国防工业的生产布局,对于巩固国防和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地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梦是中国的科技强国梦。汇聚三线建设智慧,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四)三线精神是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
三线建设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忘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三线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今日中国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线作为一种精神,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被提出。1993年4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四川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后写下了:“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的题词。三线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当时为了举全国力量建设三线,三线人喊出了“‘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学者也称“三献精神”)’、‘白天杠杠压(抬石头和生产设备),晚上压杠杠(睡木棒搭成的床)’等振奋人心的响亮口号,更是当年三线精神的生动写照。”
三线建设者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而又具体的体现,是一种正能量,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作用,也必将对后人产生强烈的激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为此,我们应当支持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统筹三线建设遗址遗存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支持“三线工业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以铭记三线建设历史,传颂三线建设成就,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