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四川三线建设>总结研讨>详细内容
2024-04-25 19:31:23

三线建设时期民兵思想政治工作考察 ——以川东北民兵参建襄渝铁路为例

作者:朱华 朱锐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0-03-12 15:48:32 浏览次数: 【字体:

三线建设时期民兵思想政治工作考察

——以川东北民兵参建襄渝铁路为例

朱 华  朱 锐

襄渝铁路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一项重要工程,从1968年开始兴建到1979年全线通车,历时约10年,被称作是毛主席亲自划出的“一条红线”[1]。襄渝铁路从湖北襄阳,经过陕西安康又向南路过四川达州、广安直至重庆,其走向地质多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整个襄渝铁路线上,桥梁和隧道占总长的47.1%。铁路三跨汉江,九过将军河,桥隧相伴,甚至在1.5km长度的线路内,出现大中桥梁9座,在5km长度的线路内,出现隧道7座。党和国家调动了大量的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参与建设铁路,投入兵力40余万,其中铁道兵有6个师约180000人参战(民兵参战数字不在之内),投资约40亿元,平均约4450000元/km。[2]但由于条件所限,光靠解放军部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为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各地纷纷组建民兵部队,与解放军配合,共同完成了襄渝铁路的建设。川东北[3]作为襄渝铁路西段的重要区域,也组建了相应的民兵部队,配合解放军铁道兵参与襄渝铁路的建设,贡献巨大,是军民融合的一大典范。

关于三线建设时期参与修建襄渝铁路的民兵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呈现出宏观研究[4]和微观研究[5]两个方面。总的来说,对三线建设时期襄渝铁路参建民兵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价值,尤其是当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襄渝铁路参建的民兵大多来源于普通群众,相比于解放军而言,其素质还是有所不足,并且承建项目困难重重,但广大民兵指战员的雄心壮志却丝毫不减,他们以“修好路、备好战”为宗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迎接挑战,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慨去抢修襄渝铁路,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6]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与民兵内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关,本文将以川东北民兵部队为例,结合地方档案材料对民兵部队不同阶段的内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加以探究。

一、重视“战前”动员,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接到要求迅速组建民兵部队参与襄渝铁路的修建任务后,各地迅速响应,采取各项措施来进行“战前”动员,鼓励广大人民和机关干部参加民兵组织。

首先,成立领导机关,搭建组织架构。各地采取自上而下的原则,迅速成立民兵师、民兵团的领导机关,完成组织架构,以便于广泛开展民兵招募和宣传工作。达县民兵师办公室关于民兵组建的报告中就提到:“根据省军区分配我区组建一个有四万民兵参加的民兵师,配属铁八师修筑襄渝铁路和万源白沙至宣汉新华公路的任务……在地革委和分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及时开展了工作,除四月底在大竹召开的人防、训练、民兵组建现场会议上,由地革委、分区作了全面部署外,又于五月上旬召开了电话会议,进一步传达贯彻了军分区五月十日召开各团负责同志碰头会议,到现场区分了任务。”[7]特别是“邻水、宣汉等县还以县革委为主,成立了民兵团组建办公室,实施统一领导,抓得紧,进展快,落实好。”我们可以看出,在各级政府的直接统筹领导下,民兵组建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机关,搭建了组织架构,有效地促进了民兵部队快速完成组建。

其次,开展专项行动,重视宣讲传达。各地政府在组织好民兵组建工作的领导机关后,以此为专项行动,整理中央及省市等上级部门的各类文件,自上而下,重视对地方人民群众的宣讲传达。一方面是召开各类会议,各级领导干部会议、复员军人座谈会、青年民兵会议、基层群众大会等,重视“人”的作用,加强对中央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使领导干部和涉及到民兵组建工作的复员军人、青年民兵能深刻明白组建民兵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主要是利用电台、广播等宣传工作,对中央关于组建民兵支援襄渝铁路建设的各项指示进行播报,广而告之。此外,各地还组建了宣讲团队,深入到各公社、生产队等基层中,将人民群众召集起来召开“院坝会”,或到群众家中进行宣传动员。这样各项措施齐头并进,效果显著。如武胜民兵团“就运用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和‘要准备打仗’的重要指示,教育发动群众。……把组建工作的过程变为群众性的活学活用毛主席军事思想的过程”;“全县召开了一万多场大小会议,培训了一万一千多名宣传员,组织了二千八百多个宣传队、组。……使全县十六岁以上的社员中百分之八十三点八的群众,收到了以此深刻的战备教育。”[8]“绝大部分地区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广大干部、群众和民兵明确修筑襄渝铁路是毛主席的伟大部署,是一条准备打仗的战备路。”[9]

通过各项工作的努力,人民群众参加民兵的愿望高涨,民兵部队在各地很快组建起来。如邻水民兵团分配到的名额是3500名,报名就达到了53000余名;通江麻石区计划招募200名民兵,报名就有8300余名,远超计划招募人数。[10]除了具体的民兵战士外,民兵部队的各级领导机关更是完成修筑任务的关键所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民兵师、民兵团的建制快速完善,各级首长大多是由当地政治素养好、工作能力突出的党委政府、人武部门的领导干部担任,保证了民兵部队的领导素质,抓好了“关键少数”。

二、加强政治学习,注重强基固本

地方民兵由于组建时间短,战斗经验少,缺乏战场的考验,而襄渝铁路途经地区地质条件较恶劣,建设条件较差。在此情况下,如何才能积极动员广大民兵指战员奋力投身襄渝铁路建设之中是各级领导机关重点思考的问题。而政治学习便是其中一项重要抓手,它的根本就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这样既能促进广大民兵指战员对于党和国家政策的了解,更能不断提升其思想素质。

首先是以团级单位为主,开办各类学习班。学习班重点抓民兵中“关键少数”的政治学习。“关键少数”主要是指民兵团临时党委委员、营连级党员干部,这些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相对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民兵战士中的影响力较大,通过举办民兵团临时党委委员学习班和连队党员干部学习班,系统深入地学习领导人讲话和各类重要文件精神,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更好地使其在广大民兵战士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如岳池民兵团在1971年的春季和夏季先后举办了团党委和连队以上党员干部的学习班,学习毛主席讲话和中央各项文件,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和“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层民兵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对参建襄渝铁路的认识,效果显著。[11]

其次是坚持政治学习全覆盖,讲学相长共进步。政治学习既主抓“关键少数”,也重视全体民兵战士的学习领悟。各民兵团坚持学习全覆盖,努力使广大民兵战士能够真正学习领悟到政治学习的精神实质。如达县民兵师各团抽调营、连、股级别优秀的党员干部到各个民兵基层连队开展宣讲学习活动,利用施工间隙带动民兵战士抓紧时间学,可谓“‘天天读’雷打不动,‘学习日’坚持始终,‘三工制’贯彻不懈,‘讲用会’经常召开,‘学习班’层层举办。”[12]又如岳池民兵团为了使全体干部战士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抽调了机关股以上的党员干部下连队进行传达,团、营临时党委成员也深入连队,向民兵原原本本宣读文件,讲解文件实质,参加民兵的学习和讨论,结合民兵部队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大家深刻理解、领会毛主席重要讲话和中央各项文件精神,统一了内部的思想认识。[13]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民兵指战员学习热情高涨,他们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重要文件精神,并将其精神融入到民兵部队的日常生活之中,有效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三、坚持教育讨论与批判整改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想素养

众所周知,大多数民兵战士和部分基层干部主要来自贫下中农,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刚开始修路时,他们对于修建襄渝铁路的思想认识不足,再加上建设任务重、生活条件有限。部分民兵战士对于“为谁修路”这一问题的答案不明确,没有从国家整体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而是想着钱、前(前途)、家(小家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14]有鉴于此,为改变民兵错误认识,提升思想素养,各级民兵部队领导机关坚持教育讨论与批判整改齐头并进,广泛开展学习交流讨论与批判错误思想等活动。

第一是坚持教育讨论相结合,提升民兵思想觉悟。如达县民兵师积极开展阶级教育和讨论活动,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学习陈占武同志的忆苦报告;请当地老贫农讲家史、请部队首长讲革命传统;找民兵家属中苦大仇深的典型,动员他们把苦难家史写信告诉部队,作为阶级教育的教材;动员民兵回忆苦难家史,吃忆苦餐,忆个人进步成长;思甜源,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广泛开展“为谁修路”的大讨论。[15]通过采取“学、请、找、忆、挖、思、论”的教育方式,重抓阶级教育,广大民兵指战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断修正错误,提升思想觉悟。最为典型的是巴中民兵团的第十五连,刚上场时该连队就有43人因吃不了苦,思想混乱而想选择离队,但通过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他们的精神面貌迅速改观,后进变先进,还出席了县“三代会”和省军区“积代会”,并被评选为“四好”连队。[16]

第二是对错误倾向进行批判,改变民兵思想观念。修建襄渝铁路正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的革命批判活动,对筑路民兵部队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对此进行探究,发现当时进行的批判活动,一部分是受时代影响,是错误的批判,另一部分则是针对民兵之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开展的批判,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性。如南充民兵师学习中央(71)三号文件,联系实际,开展了开门整风、批判活动,批判了“有骄无害”和“无关大局”等错误论调,这就解决了当时部队中部分同志存在的不正之风,加强了干部与战士、民兵与群众的团结和联系[17]。又如达县民兵师开展革命大批判,通过“联系活思想批”“带着问题批”“结合任务批”“针对错误倾向批”“现场批”等方式[18],对部队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倾向严加批判,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批判的具体内容进行落实整改,纠正错误的工作方式方法,改变了民兵的思想观念。

广大民兵指战员通过学习讨论与批判整改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学习和革命的自觉性,意识到了修建襄渝铁路是从国家大局出发,最终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自己修路,提升了广大指战员思想素养。

四、评优评先树榜样,强化示范引领

民兵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既通过政治学习、讨论与批判相结合来促进广大指战员提高思想意识和政治认识,还重视对于在襄渝铁路大会战期间表现突出、身先士卒的指战员进行表彰,评选典型树立榜样,不断提高广大民兵指战员的生产建设积极性。

第一是广泛开展“四好”连队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的评选活动。所谓“四好”,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19]“四好”连队的评选是从解放军部队中借鉴而来的,意在民兵部队也要以解放军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时在民兵部队中开展“四好”连队的评选,促使各基层连队奋发向上力争先进,既在施工建设方面铆足干劲,又坚持纪律严明,与解放军部队和人民群众互相帮助。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积极努力,勇于担当的民兵战士,被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如武胜民兵团深入开展“四好”连队评选运动,坚持向解放军正规部队看齐,全面建设民兵连队,“大抓活思想,狠抓作风培养,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拥政爱民,助民劳动”[20],提高了广大民兵部队指战员的自觉性。该团坚持贯彻毛主席所指示的“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据统计,武胜民兵团在施工驻地共帮助群众秋收秋种七千多人次,治病两千多人次,并且还开办医疗学习班为当地贫下中农培训赤脚医生。[21]这样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军民鱼水情,被老百姓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据统计,1970年武胜民兵团一共评选出“四好”连队8个,占全部连队19.7%,先进战士2400人,占总人数46%,有效地激发了各基层连队和民兵战士的积极性。[22]

第二是树立榜样,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如巴中民兵团八连指导员董成龙,坚持刻苦学习以身作则,努力关心和教育民兵,他对全连民兵的年龄、家庭、性格、优点、缺点都很熟悉,为了帮助民兵进步,他数十次与民兵战士促膝长谈,带动民兵战士不断进步。他说:“我不是来当官的,我是来带班的。”[23]在他的影响下,广大民兵战士积极向上,刻苦努力,奋斗在艰苦的建设第一线,其所在连队也被评选为先进连队。

还有南江民兵团一连三排长岳从华,所在排是地区先进单位标兵,是始终坚持在大巴山隧道奋斗的光荣集体,他的战斗誓言是“为了修好襄渝路,我愿把热血洒巴山”[24]。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一次隧道发生缺氧中毒,解放军和大部分民兵都昏倒,他闻讯不顾个人危险,带领民兵冲入隧道,将昏倒的战士全部背了出来,送到急救所,以不怕牺牲的精神挽救了同志们的生命,最终被评为二等功。[25]这些事例在部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不少干部战士都以其为榜样,舍己为人,以高昂的战斗热情投身到襄渝铁路的建设事业当中。又如达县民兵团三十一连,配合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陕南汉中地区的阴坡隧道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平均每四天就有一次较大的塌方,安全隐患较大。在一次施工过程中,隧道再次塌方,民兵和解放军都被困在其中,正是解放军铁道兵5836部队4小队王富儒队长和达县民兵团31连3班战士夏礼贵身先士卒,架上排架堵住了塌方,随后经过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民兵战士一道努力才清除塌方,顺利贯通了阴坡隧道。[26]

这样的人物事例还有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民兵指战员的建设积极性,进而带动了更多的民兵指战员奋勇向前,投身铁路建设。

在襄渝铁路的建设中,民兵作为一支“军”与“民”结合的特殊群体,从最初的组织动员到最后上场修路,都体现了很强的政治性,这既是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影响,还有就是受到民兵内部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措施的影响。

民兵筹备初期,各地政府组建专门机关负责宣传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鼓励大家踊跃参加民兵;民兵组建成功后,内部组织各种政治培训学习、教育讨论、批判运动,坚决排除民兵干部战士中的错误和消极思想;民兵参建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众多艰难险阻,但大家精诚团结共同面对,与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人民群众一道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使得襄渝铁路的胜利通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新时代民兵的建设应当从历史中探寻答案。三线建设时期的民兵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高昂的战斗激情去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装备条件,毫不动摇。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伴随着大国崛起的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军先强“心”,这个时候更应该加强对民兵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作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的号令,强化民兵日常训练以及与解放军部队的配合训练,传承“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民兵队伍。

(作者单位:朱华、朱锐,西华师范大学)

注释:

[1] 徐广:《“三线学兵”的故事》,《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第10期。

[2] 刘凤山:《修建襄渝铁路散忆》,《世纪行》2013年第4期。

[3] 川东北是对四川省东北部的简称,行政区域涉及南充、达州、广安、巴中和广元五个地级市。

[4] 由地方政府出版相关的档案文献,涉及到民兵部队的组建和整体建设情况,以宏观为主如中共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2013年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广安历史1950-1978》《当代中国的四川》编辑委员会编著19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的四川》以及大竹县档案局2012年在《四川档案》杂志发表的《大竹县民兵参加襄渝铁路会战概况》等。

[5] 由参加了民兵部队的亲历者所写回忆录,主要涉及到当时的具体生活和建设情况,以微观为主。如刘凤山2013年第4期在《世纪行》杂志社发表的《修建襄渝铁路散忆》、寇永国2014年第2期在《四川档案》杂志社发表的《会战大巴山的娘子军》、柴云2019年第1期在《百年潮》杂志社发表的《陕西三线建设小记》,刘晓冬、赵顺顺、李勇的2016年第2期在《职业卫生与病伤》杂志社发表的《巴中市原襄渝铁路西段民兵晚发性矽肺发病危险因素分析》等。

[6] 中共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安历史 1950-1978 第二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248页。

[7]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文件(70)师办字第06号,第2页,达州市档案馆。

[8] 武胜民兵团1970年总结报告,第4页,南充市档案馆。

[9]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文件(70)师办字第06号,第3页,达州市档案馆。

[10]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文件(70)师办字第06号,第4页,达州市档案馆。

[11]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岳池民兵团1971年工作总结报告,第2页,南充市档案馆。

[12]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武胜民兵团临时党委(总结),(71)武团党字第10号,第7页,南充市档案馆。

[13]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岳池民兵团1971年工作总结报告,第2-3页,南充市档案馆。

[14]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岳池民兵团1971年工作总结报告,第7页,南充市档案馆。

[15]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文件,达师党(71)字第02号,第4—5页,达州市档案馆。

[16]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文件,达师党(71)字第02号,第5页,达州市档案馆。

[17]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临时党委(总结),(72)师党字第7号,第4页,南充市档案馆。

[18]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文件,达师党(71)字第02号,第5—7页,达州市档案馆。

[19] 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上》,长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702页。

[20]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武胜民兵团临时党委(总结),(71)武团党字第10号,第5页,南充市档案馆。

[21]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武胜民兵团临时党委(总结),(71)武团党字第10号,第7页,南充市档案馆。

[22]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南充民兵师武胜民兵团临时党委(总结),(71)武团党字第10号,第5页,南充市档案馆。

[23]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临时党委报告,达师(72)字第53号,第19页,达州市档案馆。

[24]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汇报提纲(1973年1月),第20页,达州市档案馆。

[25]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汇报提纲(1973年1月),第20页,达州市档案馆。

[26]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县民兵师汇报提纲(1973年1月),第15—16页,达州市档案馆。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