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目录

来源:中国方志网 发布时间:2021-03-09 20:16:41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12月,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辑录的《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重庆历代方志集成》是一部大型方志文献丛书,共100册,收录了重庆地区从明代成化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府、州、厅、县的方志共128种,包括5种明代方志、92种清代方志、31种民国方志,其中有28种方志是孤本。同时,辑录了《华阳国志》《大明一统志》《[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大清一统志》《[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民国]奉节县食货志》《蜀中名胜记》《蜀景汇览》《蜀景汇考》等11种通志和文献中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为迄今收录重庆历代方志最完整的一部丛书,也是抢救和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程。全书内容涉及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户口、田赋、物产、学校、选举、名宦、人物、隐逸、仙释、方伎、艺文、纪事等诸多方面,是全面、系统、准确记录重庆历史的权威文献资料,有着重要的、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本丛书中收录的方志,大部分依照原底本采用上下双栏影印,少数极珍稀的方志则按底本原貌单页影印,对页面不做描补。为保持原貌,对囿于时代局限,某些立场和观点有争议的方志内容,仍依原样影印。全书收录、辑录的方志的排序,按先重庆府志、夔州府志;再按重庆市行政区划各区县(自治县)的顺序排列其州志、厅志、县志等,各区县(自治县)的方志则按照成书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最后排列通志和其他文献。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横跨百科,纵贯古今,包罗万象,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等重要功能,在赓续传统、传承文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绵延不断。其历史,萌芽于西周时期的史官纪事,起源于两汉之地记,隋唐五代之图经,宋代之后方志进入定型成熟阶段,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修志事业的全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新修志书体现了时代精神,体例上也有所创新,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2018年以来,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有力指导下,按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提高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工作思路,聚焦地方志“两全目标”“十业并举”工作任务,自加压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大旧志整理工作力度:一方面,结合在全市开展的“我为重庆守护历史”大型地情资料征集活动,开展了市内历代方志的编修和传承情况的普查工作;另一方面,组织专人查阅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大型文献工具书,查找重庆历代方志的编修和收藏线索,并与国家图书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重庆市奉节县档案馆等单位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初步摸清掌握了全市旧志编修及其传承收藏的基本情况。2019年初,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志办秉持保存珍稀文献、传承历史文明、服务学术研究的宗旨,适时启动了重庆历代方志典籍文献抢救工程,稳步推进重庆历代方志的收集、整理、汇编、影印、出版等各项工作。经过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同志,特别是编辑、编务人员近2年的艰辛工作,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种种困难,《重庆历代方志集成》于2020年12月出版面世。

  本丛书的出版,离不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内外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对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铜梁区档案馆、忠县档案馆、奉节县档案馆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深表谢忱!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部旧志都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将以《重庆历代方志集成》为基础,深入挖掘重庆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大对地方志文献的开发保护力度,让古籍内容看得见、摸得着、用起来,进一步彰显地方志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教化育人作用。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重庆历代方志集成》目录

  第一册

  [成化]重庆府志(明)江朝宗 纂修 明成化刻本一

  [万历]重庆府志八十六卷存六十四卷(卷一—三、二十六—五十六)(明)张文耀 修(明)邹廷彦 纂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一九九

  第二册

  [万历]重庆府志八十六卷存六十四卷(卷五十七—八十六)(明)张文耀 修(明)邹廷彦 纂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一

  [道光]重庆府志九卷(卷一—二)(清)王梦庚 修(清)寇宗 纂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四八七

  第三册

  [道光]重庆府志九卷(卷三—九)(清)王梦庚 修(清)寇宗 纂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一

  重庆乡土志不分卷佚名 编 稿本三四七

  [正德]夔州府志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一)(明)吴潜 修 (明)傅汝舟 纂 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四二七

  第四册

  [正德]夔州府志十二卷首一卷(卷二—十二)(明)吴潜 修(明)傅汝舟 纂 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一

  第五册

  [康熙]夔州府志十卷(清)吴美秀 修(清)程溥等 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一

  [乾隆]夔州府志十卷(卷一—四)(清)崔邑俊 修(清)杨崇 (清)焦懋熙 纂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四一五

  第六册

  [乾隆]夔州府志十卷(卷五—十)(清)崔邑俊 修(清)杨崇 (清)焦懋熙 纂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一

  [道光]夔州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卷首—二十二) (清)恩成 修(清)刘德铨 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补刻本二七七

  第七册

  [道光]夔州府志三十六卷首一卷(卷二十三—三十六)(清)恩成 修(清)刘德铨 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补刻本一

  第八册

  [乾隆]万县志四卷(清)刘高培 修(清)赵志本 纂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一

  [咸丰]万县志四卷(清)冯卓怀 纂修 抄本一三一

  第九册

  [同治]增修万县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玉鲸 (清)张琴等 修(清)范泰衡等 纂 民国十五年(1926)补刻本一

  [同治]万县新编采访事实不分卷(清)张焜 编 抄本三〇九

  第十册

  [民国]再续万县志稿(一)佚名 纂 民国十七年(1928)稿本一

  第十一册

  [民国]再续万县志稿(二)佚名 纂民国十七年(1928)稿本一

  第十二册

  [民国]万县志二十三卷首一卷熊特生 纂修 民国活字本一

  [光绪]万县乡土志九卷(清)佚名 编 抄本二三七

  [民国]万县图志四堡采访稿佚名 纂 稿本二九七

  [咸丰]黔江县志四卷首一卷(清)张绍龄 纂修 清咸丰元年(1851)刻本三八三

  [同治]续增黔江县志四卷(清)张鋭堂 修(清)程尚川等 纂 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四九五

  第十三册

  [光绪]黔江县志五卷首一卷(清)张九章 修(清)陈藩垣 (清)陶祖谦等 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一

  [光绪]黔江县乡土志不分卷(清)佚名 编 抄本一七七

  [康熙]重庆府涪州志四卷(清)董维褀 修(清)冯懋柱 纂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二八五

  [乾隆]涪州志十二卷(卷一—七)(清)多泽厚 修(清)陈于宣 纂 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三九五

  第十四册

  [乾隆]涪州志十二卷(卷八—十二)(清)多泽厚 修(清)陈于宣 纂 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一

  [道光]涪州志十二卷(卷一—十)(清)德恩 修(清)石彦恬 (清)李树滋 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一八三

  第十五册

  [道光]涪州志十二卷(卷十一—十二)(清)德恩 修(清)石彦恬 (清)李树滋 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一

  [同治]重修涪州志十六卷首一卷附涪州典礼备要八卷涪州义勇汇编一卷(清)吕绍衣等 修

  (清)王应元 (清)傅炳墀等 纂 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一六五

  第十六册

  [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二十七卷首一卷附民国纪事一卷王鉴清等 修 施纪云等 纂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一

  [光绪]涪乘启新三卷(清)贺守典 (清)熊鸿谟 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二一三

  [道光]江北厅志八卷首一卷(清)福珠朗阿 修(清)宋煊 (清)黄云衢 纂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二四九

  第十七册

  [民国]江北县志稿(一)佚名 纂 民国稿本一

  第十八册

  [民国]江北县志稿(二)佚名 纂 民国稿本一

  第十九册

  [民国]江北县志稿(三)佚名 纂 民国稿本一

  第二十册

  [民国]江北县志稿(四)佚名 纂 民国稿本一

  [光绪]江北厅乡土志不分卷(清)佚名 编 抄本一五五

  [民国]重修江北县志采访表略江北县志局 编 民国铅印本三七五

  [民国]缙云山志八篇 释尘空 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刻本四七九

  第二十一册

  [民国]北碚志稿七编(一)北碚修志委员会 纂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第二十二册

  [民国]北碚志稿七编(二)北碚修志委员会 纂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第二十三册

  [民国]北碚志稿七编(三)北碚修志委员会 纂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第二十四册

  [民国]北碚志稿七编(四)北碚修志委员会 纂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稿本一

  [乾隆]巴县志十七卷首一卷(卷首—十三)(清)王尔鉴 修(清)王世沿等 纂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一七一

  第二十五册

  [乾隆]巴县志十七卷首一卷(卷十四—十七)(清)王尔鉴 修(清)王世沿等 纂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一

  [同治]巴县志四卷(清)霍为棻等 修(清)熊家彦等 纂 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一九九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一)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四一一

  第二十六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二—四)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一

  第二十七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五—八)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一

  第二十八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九—十上)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一

  第二十九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十下—十六)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一

  第三十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十七—二十)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一

  第三十一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二十一—二十三上)朱之洪等 修向楚等 纂 稿本一

  第三十二册

  [民国]巴县志二十三卷(卷二十三下)朱之洪等 修 向楚等 纂 稿本一

  [光绪]巴县乡土志二卷巴县劝学所 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二八七

  [民国]巴县乡土地理表佚名 编 抄本三一五

  [民国]巴县志采访册(一)巴县文献委员会 编 稿本四〇五

  第三十三册

  [民国]巴县志采访册(二)巴县文献委员会 编 稿本一

  第三十四册

  [民国]巴县志采访册(三)巴县文献委员会 编 稿本一

  [康熙]长寿县志十卷(清)薛禄天 修(清)刘康成 纂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三〇五

  [道光]长寿县志五卷存四卷(卷一—二)(清)李彬然 纂 清抄本四一三

  第三十五册

  [道光]长寿县志五卷存四卷(卷三—四)(清)李彬然 纂 清抄本一

  [同治]长寿县志存一卷(清)佚名 纂 清同治抄本一八三

  [光绪]重修长寿县志十卷(清)张永熙 修(清)周泽傅等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三〇一

  [民国]长寿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汤化培等修 李鼎禧 纂 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四四七

  第三十六册

  [民国]长寿县志十六卷陈毅夫等 修刘君锡 张名振 纂 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一

  [乾隆]江津县志二十二卷(清)曾受一 修(清)王家驹 纂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三〇三

  第三十七册

  [嘉庆]江津县志二十二卷(清)曾受一 修(清)王家驹 纂(清)徐鼎 续修(清)杨彦青 续纂 清嘉庆十七年(1812)李宾曾续修刻本一

  [光绪]江津县志十二卷(清)王煌 修(清)袁方城等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四四一

  第三十八册

  [民国]江津县志十六卷首一卷聂述文等 修刘泽嘉等 纂 民国十三年(1924)刻本一

  [光绪]江津县乡土志四卷(卷一—二)(清)佚名 编 清光绪抄本三五七

  第三十九册

  [光绪]江津县乡土志四卷(卷三—四)(清)佚名 编 清光绪抄本一

  [万历]合州志八卷(明)刘芳声 修(明)田九垓 纂 明万历七年(1579)刻本二五三

  [乾隆]合州志八卷首一卷(清)宋锦 (清)刘桐纂修 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三五三

  [乾隆]合州志十六卷(卷首—十)(清)周澄 修(清)张乃孚等 纂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五〇三

  第四十册

  [乾隆]合州志十六卷(卷十一—十六)(清)周澄 修(清)张乃孚等 纂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一

  [光绪]合州志十六卷(清)费兆钺 修(清)程业修 纂 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一四三

  第四十一册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八十三卷(卷一—二十一)郑贤书等 修张森楷 纂 民国十年(1921)刻本二

  第四十二册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八十三卷(卷二十二—五十五)郑贤书等 修 张森楷 纂 民国十年(1921)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八十三卷(卷五十六—八十三)郑贤书等 修 张森楷 纂 民国十年(1921)刻本一

  [乾隆]永川县志九卷存七卷(清)王诰 修(清)黄钧 纂 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三八七

  [道光]永川县志十二卷(清)胡筠 修(清)李墉等 纂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四五九

  第四十四册

  [光绪]永川县志十卷首一卷(清)许曾荫等 修(清)马慎修等 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一

  [乾隆]南川县志书不分卷(清)陆玉琮 纂修 抄本三四五

  [道光]南川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魏崧等 修(清)康作霖等 纂 清咸丰元年(1851)刻本三九七

  第四十五册

  [光绪]南川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黄际飞等 修(清)周厚光等 纂 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一

  [民国]重修南川县志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六) 柳琅声等 修 韦麟书等 纂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四五三

  第四十六册

  [民国]重修南川县志十四卷首一卷(卷七—十四) 柳琅声等 修 韦麟书等 纂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一

  [光绪]南川县乡土志不分卷 佚名 编 抄本一七一

  [道光]綦江县志十二卷首一卷(卷首—六) (清)宋灏 修(清)罗星 纂 清同治二年(1863)杨铭、伍浚祥增刻本二四九

  第四十七册

  [道光]綦江县志十二卷首一卷(卷七—十二) (清)宋灏 修(清)罗星 纂 清同治二年(1863)杨铭、伍浚祥增刻本一

  [光绪]四川綦江续志四卷(清)戴纶喆 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刻本二二一

  [乾隆]大足县志十一卷(清)李德 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三三三

  [嘉庆]大足县志八卷(卷一—四)(清)张澍 修(清)李型廉等 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王松增补嘉庆本四二九

  第四十八册

  [嘉庆]大足县志八卷(卷五—八)(清)张澍 修(清)李型廉等 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王松增补嘉庆本一

  [光绪]大足县志八卷(清)王德嘉等 修(清)高云从等 纂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六三

  [民国]重修大足县志九卷首一卷郭鸿厚 修陈习删等 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二四五

  [乾隆]璧山县志二卷(清)黄在中 修(清)夏燧 纂 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四九七

  第四十九册

  [嘉庆]璧山县志四卷(清)佚名 纂 抄本一

  [同治]璧山县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四)(清)寇用平 修(清)陈锦堂 (清)卢有徽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四三一

  第五十册

  [同治]璧山县志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卷五—末)(清)寇用平 修(清)陈锦堂 (清)卢有徽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一

  [民国]续修璧山县志稿曹瀛焕 纂修稿本一六三

  [道光]铜梁县志八卷首一卷(卷首—六)(清)徐瀛 修 (清)白玉楷 纂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四八九

  第五十一册

  [道光]铜梁县志八卷首一卷(卷七—八)(清)徐瀛 修(清)白玉楷 纂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一

  [光绪]铜梁县志十六卷首一卷(清)韩清桂等 修(清)陈昌等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一三三

  [民国]新修铜梁县志十一卷(卷一—二)郭朗溪 纂 稿本五一七

  第五十二册

  [民国]新修铜梁县志十一卷(卷三—九)郭朗溪 纂 稿本一

  第五十三册

  [民国]新修铜梁县志十一卷(卷十—十一)郭朗溪 纂 稿本一

  [民国]铜梁县地理志八编 张佐周 编 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二五五

  [光绪]铜梁县乡土志三卷(清)夏云程 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抄本二九一

  第五十四册

  [民国]潼南县志六卷 王安镇 修 夏璜 纂 民国四年(1915)刻本一

  [乾隆]荣昌县志四卷首一卷(清)许元基 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二十九年(1764)增刻本二二一

  [同治]荣昌县志二十二卷(清)文康 修(清)廖朝翼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二七三

  第五十五册

  [光绪]荣昌县志二十二卷(清)文康 原本(清)施学煌 续修(清)敖册贤 续纂 清光绪十年(1884)增刻本一

  [乾隆]开县志不分卷(清)胡邦盛 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四○九

  [咸丰]开县志二十七卷首一卷(卷首—二十)(清)李肇奎等 修(清)陈昆等 纂 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四七七

  第五十六册

  [咸丰]开县志二十七卷首一卷(卷二十一—二十七)(清)李肇奎等修(清)陈昆等 纂清咸丰三年(1853)刻本一

  [乾隆]梁山县志不分卷(清)王庆熙 纂修 清乾隆传抄本一○五

  [嘉庆]梁山县志十八卷首一卷(清)符永培 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艾鉽增刻本一八八

  第五十七册

  [光绪]梁山县志十卷首一卷(清)朱言诗等 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一

  [民国]梁山县志稿不分卷(一)佚名 纂 稿本三九七

  第五十八册

  [民国]梁山县志稿不分卷(二)佚名 纂 稿本一

  第五十九册

  [民国]梁山县志稿不分卷(三)佚名 纂 稿本一

  第六十册

  [民国]梁山县志稿不分卷(四)佚名 纂 稿本一

  第六十一册

  [道光]城口厅志二十卷首一卷(清)刘绍文 修(清)洪锡畴 纂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一

  [康熙]酆都县志八卷补遗一卷(清)王廷献 纂修(清)朱象鼎 续修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二八九

  [嘉庆]酆都县志(清)瞿颉 纂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四一九

  第六十二册

  [同治]重修酆都县志四卷附典礼备考八卷(清)田秀栗(清)徐浚镛 修(清)徐昌绪 纂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一

  [同治]酆都县新志(清)马佩玖 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二九

  [光绪]酆都县志四卷附典礼备考八卷(清)田秀栗 (清)徐浚镛 修(清)蒋履泰 增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增续重刻同治本二四五

  第六十三册

  [民国]重修酆都县志十四卷 黄光辉等 修郎承诜 余树堂等 纂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一

  [民国]酆都县乡土志不分卷 刘承烈 编余树堂 增订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二三一

  [民国]酆都县通省志采访册四卷佚名 辑民国抄本二五九

  第六十四册

  [乾隆]忠州志十五卷(清)佚名纂 清抄本一

  [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八卷(清)吴友箎 (清)熊履青 纂 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三五七

  第六十五册

  [同治]忠州直隶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清)侯若源 (清)庆征 修(清)柳福培 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一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一—二上)陈德甫 纂 稿本三二三

  第六十六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二下—三)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六十七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四—五)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六十八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六—九)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六十九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十上)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七十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十下—十五)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七十一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十六—二十)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七十二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卷二十一—附一)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七十三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附二)陈德甫 纂 稿本一

  第七十四册

  [民国]忠县志二十二卷(附三)陈德甫 纂 稿本一

  [民国]忠县乡土志陈德甫 采编 一九四九年石印本三四一

  [乾隆]垫江县志八卷(清)丁涟 修(清)杨锡麟等 纂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补本四六九

  第七十五册

  [道光]垫江县志十卷(清)夏梦鲤 修(清)董承熙 纂 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一

  [光绪]垫江县志十卷(清)谢必铿 修(清)李炳灵 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二六一

  [民国]垫江县乡土志不分卷 陈忠良 李炳灵 编 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五四七

  第七十六册

  [嘉靖]云阳县志二卷(明)杨鸾 修(明)秦觉 纂 明嘉靖二十年(1541)刻本一

  [乾隆]云阳县志四卷 (清)刘士缙 (清)曹源邦 修(清)陈嘉琅 纂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二五三

  [咸丰]云阳县志十二卷(卷一—八)(清)江锡麒 修(清)陈昆 纂 清咸丰四年(1854)刻本三三五

  第七十七册

  [咸丰]云阳县志十二卷(卷九—十二)(清)江锡麒 修(清)陈昆 纂 清咸丰四年(1854)刻本一

  [光绪]云阳县乡土志二卷(清)武丕文 (清)甘桂森 编 抄本一七五

  [民国]云阳县志四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十四) 朱世镛 黄葆初 修 刘贞安等 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四七三

  第七十八册

  [民国]云阳县志四十四卷首一卷(卷十五—四十四)朱世镛 黄葆初 修 刘贞安等 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一

  [乾隆]奉节县志四卷(清)郑王选 修(清)王良弼 (清)杨崇 纂 清乾隆十年(1745)活字本二三一

  [光绪]奉节县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曾秀翘 修(清)杨德坤等 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三四三

  第七十九册

  [民国]奉节县志毛子献 总纂 周子游 整理缮写 民国三十七年(1948)抄本一

  第八十册

  [康熙]巫山县志不分卷(清)佚名 纂修 抄本一

  [雍正]巫山县志不分卷(清)佚名 纂修 抄本一六七

  [光绪]巫山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清)连山等 修(清)李友梁等 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三四三

  第八十一册

  巫山县乡土志三卷(清)周宪斌 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一

  [乾隆]大宁县志四卷(清)阎源清 修(清)焦懋熙 纂 抄本一八九

  [光绪]大宁县志八卷首一卷(清)高维岳 修(清)魏远猷等 纂 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二四三

  [乾隆]石砫厅志不分卷(清)王萦绪 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四九九

  [道光]补辑石砫厅新志十二卷(清)王槐龄 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五四五

  第八十二册

  石砫厅乡土志(清)谭永泰等 编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一

  [光绪]秀山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王寿松 修(清)李稽勋等 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五五

  [乾隆]酉阳州志四卷(清)邵陆 纂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二一一

  [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卷首—十)(清)王鳞飞等 修(清)冯世瀛 (清)冉崇文 纂 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三〇九

  第八十三册

  [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卷十一—末)(清)王鳞飞等 修(清)冯世瀛 (清)冉崇文 纂 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一

  [康熙]彭水县志四卷首一卷(清)陶文彬 纂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四〇五

  [同治]彭水县志十一卷首一卷存十卷(卷首—一)(清)侯维桢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四九七

  第八十四册

  [同治]彭水县志十一卷首一卷存十卷(卷二—三、六—十一)(清)侯维桢 纂 清同治四年(1865)刻本一

  [光绪]彭水县志四卷首一卷(清)庄定域 修(清)支承祜等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六二三

  第八十五册

  华阳国志十二卷(卷一)(晋)常璩 撰 明嘉靖刻本一

  大明一统志九十卷(卷六十九—七十)(明)李贤 (明)万安等 纂修 明天顺五年(1461)内府刻本三五

  [雍正]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首一卷(卷一—五、八—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 (清)黄廷桂等 修(清)张晋生等 纂 清乾隆元年(1736)补版增刻本一一一

  第八十六册

  [雍正]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首一卷(卷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二、三十八)(清)黄廷桂等 修(清)张晋生等 纂 清乾隆元年(1736)补版增刻本一

  [嘉庆]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三十九—四十)(清)常明等 修(清)杨芳灿 (清)谭光祜等纂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四一

  第八十七册

  [嘉庆]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四十三—四十四、四十六—四十七、五十、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七—六十九、七十二、七十四)(清)常明等修(清)杨芳灿 (清)谭光祜等 纂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第八十八册

  [嘉庆]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七十七、七十九、八十九、九十八、一百一、一百四、一百八、一百十二—一百十四、一百十六—一百十九、一百三十一)(清)常明等修(清)杨芳灿 (清)谭光祜等 纂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嘉庆]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一百三十四、一百三十八、一百四十、一百四十六、一百四十八、一百五十二—一百五十五、一百五十七—一百五十八、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六)(清)常明等修(清)杨芳灿 (清)谭光祜等 纂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第九十册

  [嘉庆]四川通志二百四卷首二十二卷(卷一百六十七—一百七十六、一百七十八—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一) (清)常明等 修(清)杨芳灿 (清)谭光祜等 纂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一

  大清一统志五百六十卷附索引(卷三百八十七—三百八十九、三百九十七—三百九十八) (清)穆彰阿等 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部丛刊》影印本三二五

  第九十一册

  大清一统志五百六十卷附索引(卷四百十六—四百十七)(清)穆彰阿等 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部丛刊》影印本一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一)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八九

  第九十二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二)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第九十三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三)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第九十四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四)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第九十五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五)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第九十六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六)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第九十七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七)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第九十八册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八)宋育仁 总纂修 稿本一

  [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一)陶元甘 主撰 稿本三三

  第九十九册

  [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二)陶元甘 主撰 稿本一

  [民国]奉节县食货志曾秀翘 杨德坤等 纂 抄本二一七

  蜀中名胜记三十卷(卷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明)曹学佺 撰 清宣统二年(1910)刻本二五五

  第一百册

  蜀景汇览十五卷存十四卷(卷一—二、六、十三)(清)钟登甲 辑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一

  蜀景汇考十九卷(卷一)(清)钟登甲 辑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四〇一

来源: 中国方志网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