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鲜明自身定位 服务发展所需——2023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
鲜明自身定位 服务发展所需
2023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
《巴蜀史志》编辑部
2023年,《巴蜀史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传统文化宣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宣传内容政治方向正确,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史志力量。
一
加强组织策划,提升刊物品质
2023年,四川省地方志办加强对《巴蜀史志》的组织领导,注重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在主题策划、稿件征选、组织协调上狠下功夫,竭力提升刊物质量,打造精品期刊。
一是凝聚强大合力,打造专刊专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和传承三苏文脉,讲好三苏故事,传播三苏文化,四川省地方志办联合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精心筹划、编辑出版《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该期专刊立足现有史料文献和研究成果,聚焦“民本仁政—家风家教—文学艺术—传承发展”四大主题版块,以苏轼为主线,苏洵、苏辙为副线,共刊发文章28篇、图片近200幅,312页,版面字数45万余字,全景式呈现三苏文化样貌,为社会提供了一份存史资政与文化普及的精品读物。继续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联合开设“巴蜀文献研究”栏目,全年共刊发13篇文章,介绍巴蜀著述家底、鉴赏巴蜀文化风采、呈现巴蜀文明情态。
《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
二是广约精选稿件,提升内容质量。为确保“三苏文化”专刊稿件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编辑部向三苏文化城市联盟成员单位发出征稿启事,向近20个三苏出生地、宦游地相关部门或研究单位的苏学专家约稿。为确保“第二轮修志”增刊稿源充足、稿件优质,四川省地方志办在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我的修志故事”主题征文基础上,下发关于开展《巴蜀史志》“第二轮修志”增刊供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地方志部门、省直各部门(单位)地方志工作机构积极组织征文撰写,提交二轮修志经验文章;主动向5个省(市、区)地方志部门领导专家约稿。“盆地探秘”“历史文化”栏目邀请知名教授、作家撰稿;“蜀中人物”“史料之窗”“风物名胜”等栏目注重选取省内外对巴蜀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来稿。各期大量优质稿件的选用,大大提高了《巴蜀史志》内容质量。
《巴蜀史志》“第二轮修志”增刊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刊物品质。为将“三苏文化”专刊、“第二轮修志”增刊打造成精品主题期刊,四川省地方志办多次组织召开编辑工作推进会,就专刊增刊定位、视角视野、栏目设计、稿源获取、文稿编排、图片选取、责任分工等进行沟通协调。为提升“三苏文化”专刊内容质量,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巴蜀史志》副主编赵行带领编辑部同志专程上门拜会全国知名苏学专家,征求专家对专刊定位、稿件约选等意见;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还专门成立眉山编辑部,聘请资深编辑进行策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编辑,全力推进专刊编辑工作。为确保专刊增刊内容丰富、记述准确,邀请西华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潘殊闲,四川知名纪实作家、资深媒体人易旭东,3名眉山苏学专家王晋川、刘川眉、陈仲文对“三苏文化”专刊把关,聘请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原编纂处处长杨文化参与“第二轮修志”增刊方案制定、内容策划、选稿编稿、统稿校稿。
《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约稿函
二
强化内容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2023年,《巴蜀史志》紧扣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聚焦编纂质量提升、传统文化宣传弘扬两项重点,秉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理念,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同推进,留存历史与关注现实、服务当代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强内容建设,切实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升资政辅治作用质效。紧贴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召开时政热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重点办好封二、“时政辑要”“资治探索”栏目。全年“资治探索”栏目共刊发19篇文章,就长征精神巴蜀印记的时代价值与保护利用、川陕革命根据地十六字训词的宣传弘扬、“中国李调元文化之乡”建设、四川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梓潼翠云廊大石文化遗迹遗址调查研究及保护利用,地方志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究。继2020年第5期推出“四川历史名人”专刊后,2023年第6期,“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巴蜀文献研究”“历史文化”“资治探索”栏目,聚焦苏轼、薛涛、李调元、杨慎、司马错、周敦颐等历史文化名人,或推介他们的文学成就,或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或评述他们的历史贡献,对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生动讲好名人故事,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巴蜀史志》“封面故事”“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历史文化”“等栏目刊载的相关文章
二是立足打造历史文化期刊,服务以文化人时代任务。全年,加大“封面故事”“蜀中人物”“史料之窗”“盆地探秘”“历史文化”等栏目组稿力度,刊载大量有较高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稿件,努力当好历史文化守护者、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传播者、民族文化及本土文化挖掘者,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作用。“史料之窗”栏目刊载探析考释、回溯钩沉德阳政区史、绵阳得名、新都建置沿革、武胜历史几个疑点、中国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中国—日本税收协定缔结过程、四川高考招生工作、四川文联“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等文章20篇,对社会各界了解相关历史大有裨益。“历史文化”栏目,刊载解析探讨苏轼的嘉州山水情、毛泽东诗词、贺麟知行观、古代文脉安岳、清代诗人与三苏祠、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和文献、秀山方言、蜀中才学与川菜等文章16篇,助力提升社会各界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的认知。继续办好“好书品鉴”栏目,评析解读《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斜出斋韵语》《千秋青史胜封侯》《我与地方志二十年》《华西坝的钟声》《薛涛传》《窄门》等书籍,使这些书籍的价值得到更好阐发和弘扬。
《巴蜀史志》“史志研究”“资治探索”
三是注重志鉴工作总结研究,助力地方志高质量发展。围绕当前地方志部门正在聚力开展的乡镇村志、扶贫志编纂和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等工作重点,全年“史志研究”栏目共刊发10篇文章,研究分析志鉴编纂中应重视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提高编纂质量的措施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和指导意义。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关于修史修志的重要论述,切实抓好二轮修志的经验总结与运用,做好三轮修志前期准备,四川省地方志办策划编辑出版了《巴蜀史志》“第二轮修志”增刊。该期增刊刊载59篇文章、290余幅图片,版面字数40余万字,对总结二轮修志工作做法、开发利用二轮修志成果、探索推进三轮修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
加大传播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2023年,四川省地方志办持续加大期刊赠阅范围,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社会影响力持续不断提高。
一是持续多方更广赠阅,更好满足社会需要。继续向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方志文化宣传基地赠送《巴蜀史志》期刊;委托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知见诗社向有关高校、中小学、社区等单位,赠送部分《巴蜀史志》专刊特刊,助力基层德治教化、教育系统史志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向国家相关部委、省四大班子领导、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省内外有关高校图书馆、省内部分报刊社、全国省级和重庆市38个区(县)地方志部门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史志研究机构、全国省级史志期刊编辑部、省内外部分史志专家赠阅《巴蜀史志》期刊;向省四大班子离退休干部阅览室、省老领导集中居住点阅览室、四川省政协文史馆等各级各类阅读场所赠送《巴蜀史志》期刊;向全省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图书馆,乡镇(街道)、村(社区)史志阅览室赠送《巴蜀史志》期刊。全年共赠送11000余册。
2023年5月31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拜访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并赠送近年来编辑出版的《巴蜀史志》专刊、增刊及2022年各期常刊(蒲建宇 摄)
二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扩大受益读者群体。继续与中国知网、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博看网、龙源期刊网、中邮阅读网等期刊网站和数据库合作;与四川封面新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华西都市报》《读者报》建立稿件合作使用关系;与人民网、新华社四川分社、中新社四川分社、四川日报社、《华西都市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扩大《巴蜀史志》刊发文章覆盖面、受众面,加强主流媒体对《巴蜀史志》扩容改版、出版专刊增刊等信息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四川省地方志办已有新媒体宣传矩阵,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优秀文章的转发,每期出刊同时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四川省情网发布出刊和内容信息,提供本期目录、文章推介,增强阅读指引,扩大期刊阅读量和读者群。《巴蜀史志》1982—2023年期刊全部实现数字化,读者只需登录“四川省情网”,便可阅读和查阅历年历期《巴蜀史志》电子版,对进一步加快期刊的网络传播,有效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泸州市委党校 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公众史学”“苏学研究”等微信平台转载《巴蜀史志》文章
三是灵活拓宽销售渠道,服务社会各界所需。在“方志四川”微店、三星堆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售卖《巴蜀史志》,将编辑出版与现实需要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阅读学习所需。2023年,中共叙永县委宣传部购买“四渡赤水”专刊,作为中共叙永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资料,这是《巴蜀史志》发挥育人资政作用的重要体现。第3期“封面故事”栏目聚焦介绍中江县历史名人资源“铜山三苏”,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主办方购买该期杂志,作为此次大会的会议材料向参会人员发放。“聚焦三星堆”“三苏文化”专刊委托三星堆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售卖,进一步拉近了《巴蜀史志》与读者的距离,仅2023年春节期间,三星堆博物馆就售出“三星堆”专刊170册,这充分体现《巴蜀史志》紧扣重要指示精神打造主题专刊增刊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四
正能量高品质,广受赞誉肯定
2023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6期常刊、1期增刊,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累计发稿182篇,为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为宣传四川、服务治蜀兴川,为彰显地方志价值,提升地方志部门形象发挥重要作用,赢得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充分肯定。
一是领导赞誉相关部门肯定。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在看到四川省地方志办送去的《巴蜀史志》“四川历史名人”“四渡赤水”等专刊增刊及2022年各期常刊后,对近年来《巴蜀史志》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强对《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出发地”专题研究》作出肯定批示。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启动仪式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经管会委员兼封面传媒科技董事长、总经理曹丰在致辞中对《巴蜀史志》对“铜山三苏”的宣传表示感谢。2023年12月,《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获2023年度四川期刊“优秀策划”,这是《巴蜀史志》创刊41年来首次获此殊荣。2024年1月,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全国地方志史志期刊质量评估报告》,《巴蜀史志》获得通报表扬。
二是各类媒体争相广为报道。专刊增刊编辑出版动态常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网、中国网、川观新闻、学习强国、四川省期刊协会等有关部门网站、新闻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广为报道。如《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出刊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中国网、川观新闻、学习强国、四川省期刊协会微信公众号予以报道。2023年四川省期刊协会微信公众号3次报道《巴蜀史志》工作开展情况。“学习强国”平台先后就“三苏文化”专刊、“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的出版进行报道。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公众史学”微信公众号转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文章《村志编纂研究——以雅安村志编纂为例》;中共泸州市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泸州市委党校 泸州四渡赤水分院”转发“四渡赤水”专刊刊发的《再探:“金鸣三省”与石厢子》等;“苏学研究”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三苏文化”专刊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文章《苏轼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等,足见《巴蜀史志》的专业影响力。
四川省 人民政府网、中国网、川观新闻、学习强国、四川省期刊协会等网站、平台对《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出版发行进行宣传报道
三是众多网友留言点赞激励。《巴蜀史志》各期出版推介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发布后,不少网友点赞留言。如四川师范大学杰出教授、首届天府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赵义山留言诗赞《巴蜀史志》:“巴蜀名刊称史志,一回诵读一回新。播扬志杰仁人事,熠熠光华耀古今。”不少网友对《巴蜀史志》工作实绩和取得的荣誉由衷肯定和祝贺。如“方志四川”发布《服务中心大局 谱写时代新篇——2022年〈巴蜀史志〉掠影》一文后,网友“曾向红”留言:“《巴蜀史志》积极发挥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和弘扬巴蜀地域文化,学术性和可读性强、影响力广,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方志四川”发布《接续弘扬巴蜀文化 切实致力育人资政——写在〈巴蜀史志〉创刊40周年之际》一文后,网友“宕渠生员”留言:“《巴蜀史志》杂志是一档宗旨鲜明,导向正确,立足巴蜀,胸怀宽广的专业性刊物。既有学术高度,又有业务深度,更有家国情怀和乡梓温度,是受到广泛赞誉并得到各界人士喜欢的刊物。”
《巴蜀史志》相关信息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发布后众多网友留言点赞激励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新形势下《巴蜀史志》工作,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流量意识,增强互联网思维能力,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智慧力量。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