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18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2024-07-08 15:05:28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 第33期(总第179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9-12 15:05:00 浏览次数: 【字体:

【特辑】

编者按: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9月4日,省委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为乡村振兴奏响号角、绘出蓝图。结合地方志部门职能职责,现将乡村振兴中有关文化振兴要求摘编如下,供学习参考。

彭清华在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上强调

大力推动文化振兴  焕发四川乡村文明新气象

9月4日,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大会并讲话。彭清华强调,大力推动文化振兴,充分焕发四川乡村文明新气象。

彭清华指出,四川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巴蜀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蜀锦、蜀绣等蜀工蜀艺享誉世界,川菜、川酒、川茗等饮食文化名扬中外,川剧、灯戏、清音等地方戏曲地位独特,格萨尔史诗、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民俗文化绚丽多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是“乡愁”的记忆载体,更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根基所在。

彭清华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大力实施文脉保护和传承行动,切实做好巴蜀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家训家书文化的保护传承,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彭清华强调,要增加农村优质文化供给,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加强乡镇文化院坝、文化广场和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广播村村响的建设管理使用,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整合使用力度,利用好农民艺术节、少数民族艺术节、乡村艺术大展等惠民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彭清华强调,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施乡村创意产品推广行动,以刺绣、竹编、年画、唐卡、陶艺、漆器等为重点,开发农村特色创意民族民俗文化产品,培育四川乡村文化产业品牌。要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大力培育新风正气,让道德教化回归乡村。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

传承发展巴蜀优秀传统文化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巴蜀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天府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化,挖掘农耕文明新内涵新价值,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为此,《规划》提出,加强乡村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利用,保护乡村文脉,开发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关于乡村文脉保护,《规划》明确,实施乡村文脉保护和传承行动,加强对农耕文化、孝道文化、林盘文化中优秀乡村文化遗产和巴蜀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中优秀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和转化利用。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强村志村史编撰整理,建设优秀乡村文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础和保护项目,打造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大力开展乡村非遗资源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制度,加大对优秀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的传承保护力度,加强村落濒危非遗项目抢救保护。

关于开发利用,《规划》明确,要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在科学规划、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适度打造传统村落和民族民俗精品文旅线路,推动乡土文化活态传承。依托蜀锦、蜀绣、藏族唐卡、彝族火把节、羌族刺绣、绵竹年画、竹编木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藏、羌、彝、苗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

《规划》还提出,要围绕刺绣、竹编、年画、唐卡、陶艺、漆器、井盐等传统技艺,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创意产品,打造现代文创精品和特色公共文化品牌。实施乡村创意产品推广行动,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及产品为基础,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精品农(牧)家乐专业村。广泛开展“诚信·孝敬·勤俭”“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