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2022年第65期(总第460期)
【市州动态】
深入挖掘雅安地情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历史文化
近年来,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理念,加强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多措并举收集、整理、撰写雅安红色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地情文章,积极开展史志“七进+”活动,助力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涵养文明新风,在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多措并举,全方位收集、整理地情文章。一是与《雅安日报》合办《新雅州》专刊,吸引知名作家来稿。在《雅安日报》开设反映雅安历史文化的专刊《新雅州》,每周一刊,吸引市内外作家名人来稿,如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执行主编罗伟章的《山思而行》,文化学者、作家蒋蓝的《二郎山:从盆地通达天外》《贾荣轩与飞仙桥》,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江惠仁的《蒙山茶本身》,著名作家、画家王祥夫的《蒙顶说茶》,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荆歌的《好山好水出好茶》等,均是反映雅安历史人文的佳作,既丰富了地情文章稿源,又提升了雅安历史文化知名度。二是发动本系统人员结合工作积极撰写地情文章。年初下发《关于2021年工作信息、地情文章报送及采用情况的通报》,对各县(区)2021年报送和采用地情文章的情况进行通报,要求各县(区)每月向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报送地情文章不少于1篇;每季度被“方志四川”“雅安党史方志网”或“雅州史志”微信公众号采用不少于2篇。近年来,全市地方志系统整理撰写《金鸡关的前世今生》《雅安东汉石刻的文化价值》《茶马古道与雅安》《宝兴藏乡文化》等文章宣传雅安地方历史文化;精心提炼郭万俊(清末内阁中书大臣)、吴之英(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等雅安籍历史文化名人的家风家训,积极倡导良好家风,为传播雅安声音、讲好雅安故事贡献史志力量。三是组织“土专家”撰稿,按节点报送地情文章。与雅安市文联、雅安市作协、雅韵诗社合作,组织一批有乡土情怀的“土专家”,在重大节庆或重要传统节日撰写地情文章,讲述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比如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报送《老红军孔庆锁的爱情故事》《王伯君:退伍不褪情怀的退伍军人》,在中元节前夕报送《中元感恩(组诗)》,均被“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采用。
编纂出版地情读物,丰富地情文章报送素材。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编纂出版可读性和实用性强的《雅安市情》《雅安名胜概览》《雅安市红色旅游指南》《雅安党史故事集》《石棉县地情文集》《红军抢渡大渡河》等地情读物,既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党员干部一致好评,又丰富了地情文章的报送素材。
开发地方历史精品课程,拓展育人途径。开发《雅安地方历史》《红军长征在雅安》《牢固树立看齐意识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青年习近平身上汲取榜样力量》等精品课程,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市委党校、市国资委、雨城区东城街道新康路社区等单位广泛宣讲,受众达2万余人,既扩大了地方志影响力,又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市县联动推进史志“七进+”,浓厚读史用志氛围。多形式开展史志“七进+”宣教活动,支持市直各部门(单位)开辟党史方志专柜(架),推动完成省市县三级共建史志阅览室25个,为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提供有力载体;充分发挥地方史志书籍利用价值,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挂牌设立地方史志阅览室或阅览专柜,藏书2300余册,真正让地方史志书籍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不断优化新媒体版块设置,丰富刊载内容,在“雅州史志”微信公众号、“雅安党史方志网”设雅安地情、传统文化、名胜概览等特色版块,抖音号“芦山地方志”“红色老区芦山”推出《千秋姜城宴》《芦山——青衣江上的桃花源》《大川红叶醉千秋》《芦山历史影像》等地情文章或小视频400余个,粉丝近4万名,获赞近10万个。全市地方志机构网站、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新媒体更新动态12000余条,阅读(播放)量突破1800万。积极支持县(区)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党史故事,打造微党课、微党史课,如《红军井》《朱德的肚量》《度量大如海 意志坚如钢》等。
在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下,2021年雅安市共撰写、整理报送地情文章298篇,位列全省第一;采用104篇,位列全省第二,连续四季度获得省地方志办通报表扬。2022年上半年,全市撰写、整理报送地情文章223篇,采用49篇,均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两个季度获省地方志办通报表扬。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