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38期(总第533期)
【特别关注】
全省地方志部门积极抓好“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落地落实工作
经省政府同意,2022年3月28日,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一年多以来,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积极抓好《规划》落地落实,取得较好成效。
志鉴编纂成果丰硕。一是扎实推进志鉴编纂。2022年,省本级、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全部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省委党校、教育厅、交通运输厅等30个省直部门(单位)扎实开展年鉴编纂。21个市(州)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总结,泸州、德阳、乐山、南充、巴中、眉山、阿坝组织召开第三轮修志工作筹备会并启动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二是倾力打造重大专题特色志鉴。2023年3月9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方案》,启动两项专题志书的编纂,凉山州扶贫志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确定为中国扶贫志丛书之一,推荐成都市地方志办为全面小康志试点单位。省地方志办编纂出版《蜀地战贫——聆听扶贫之声》,遂宁、南充、巴中、雅安、阿坝、凉山组织编纂脱贫攻坚志、扶贫开发志、口述实录等书籍。省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大熊猫图志》英文版,会同阿坝州地方志办、九寨沟管理局编纂《九寨沟图志》。三是健全完善资料报送制度。2021—2022年,全省编纂出版大事记41部。编纂出版2020年度和2021年度《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按年度编纂《四川省地方志发展报告》。四是有序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2021—2022年,规划乡镇(街道)志2600余部,村志1000余部,截至2022年底,全省启动编纂乡镇(街道)志430部,村志250部,其中乡镇(街道)志出版91部、村志出版40部。五是鼓励支持学校、医院等开展部门(行业)志鉴编纂。教育厅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川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意见》,成都指导《石室校志(1989—2019)》编纂,青白江区实现教育系统修志工作全覆盖,规划编印31部学校志,其中13部已成书,18部完成初纂。自贡完成《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志(1918—2017)》和《自贡民建志(1952—2016)》公开出版发行,指导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启动院志编修。攀枝花指导完成《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志》编纂。乐山指导完成《乐山市妇幼保健院志》《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志》编纂工作。阿坝指导《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志》编纂工作。
持续推进质量建设。一是完善地方志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指导省直部门志鉴编修工作规范(试行)》《〈四川年鉴〉编纂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巴蜀史志〉稿件审查与校对管理办法》及乡镇(街道)志、村志编纂规范,召开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与复核制度。二是积极开展精品年鉴创建。在全省组织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推动精品年鉴创建和年鉴理论研究。全省地方志部门在“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中撰写评议文章和理论研究文章84篇,其中,达州市地方志办撰写的《从四部中国精品年鉴的共性与个性谈年鉴编纂规范化》、成都市地方志办报送的《品读精品年鉴封面设计的内涵表达》在全国“精品年鉴品读季”主题征文中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武侯年鉴(2022)》入选“中国精品年鉴”。
深化方志开发利用。一是抓好地方文献及旧志整理研究。加快推进《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简史》《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当代史》编纂,完成《四川客家志》复审,推进《四川羌族通志》修改出版。深化旧志整理,2021—2022年,全省整理出版旧志26部。二是加强地情资源挖掘整理及利用。编纂出版《蜀韵纪事》第三辑,在“学习强国”发布《听熊猫》节目34集,音频节目《川剧的前世今生》获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第二届“金橙奖”最佳音频作品奖,融媒体精品节目《雪山魂》获评“四川省广播电视局2022年广播电视优秀主题作品”。成都编纂出版《巴蜀风土杂记》等7部读物,联合各县(市、区)地方志办编纂出版“成都风土人文丛书”16部。攀枝花指导编纂青少年党史地情读本。泸州承办“四渡赤水·泸州论坛”。宜宾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宜宾印记》。巴中承办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展“红色轻骑”微党课宣讲。攀枝花、德阳、内江组织收集三线建设有关资料。三是加强史志成果转化。2021—2022年省地方志办编发《资政参阅》17期,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7次;各市(州)、县(市、区)地方志部门撰写资政报告301篇,各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1篇。成都、广元、内江、乐山、宜宾、雅安、巴中、甘孜撰写的多篇资政报告获领导批示并纳入实施。广元市剑阁县资政专报《关于加强蜀道古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阿坝州组织编纂《马尔康“6·10”震群抗震救灾实录》《马尔康“8·31”和“9·2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录》,为抗震抢险救灾及疫情防控提供借鉴参考。省地方志办编纂《四川年鉴(2022)》简本,服务2023年全省两会。成都编纂出版《成都微记录(2022)》,自贡推出《从地方志看自贡十年》系列报道,资阳编纂出版年鉴简本《鉴证资阳(2022)》,阿坝编纂出版《阿坝年鉴》简本提供州两会代表、委员使用。四是做好历史文化宣传弘扬。充分发挥“方志四川”“两微十一号一网一台一刊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作用,宣传四川发展,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文化。截至2023年4月,“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发布各类文章6800篇。其中,阅读量50万以上的76篇(阅读量1000万以上的5篇)。截至2023年5月,“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43.4万名,累计阅读量8.9亿次。四川省情网浏览量3.72亿次,独立访客3451万名。在2022年每月进行的澎湃政务指数榜评选中,“方志四川”澎湃号持续进入“四川榜”和“文化榜”前十位,并入选澎湃政务号2022年度传播案例。各市(州)、县(市、区)54个史志新媒体账号刊发文章19576篇,有效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2022年,省地方志办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省人民政府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方志网等刊发文章350篇(次),其中“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刊发90篇;成都、泸州、德阳、广元、内江、南充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获得良好宣传效果。《巴蜀史志》2021、2022年连续2年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展览,得到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及省期刊协会高度肯定。2021—2022年,《巴蜀史志》出刊14期,各市(州)、县(市、区)32种史志期刊出刊170期。
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一是深入推进理论研究。2021年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下达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40个;省地方志办与自贡、绵阳、泸州和成都市双流区地方志部门共同完成《地方志机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部门作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组织评审并推荐22部地方综合年鉴参加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4部、一等奖5部、二等奖7部、三等奖6部。2022年,组织开展省第二十次社科奖(方志类)初评暨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对各地各部门申报的549项成果认真评审,评出方志成果一等56项、二等奖141项、三等奖166项、优秀奖85项,推荐7项优秀成果参加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省地方志学会拨付6项课题经费,补助7篇《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研究文章。2021—2022年《巴蜀史志》刊发地方志理论文章73篇。二是加强方志馆建设。截至2022年底,在川渝两地建成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8个,会同全省地方志部门在高职院校、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641个。各市(州)、县(市、区)建成市县级方志馆(室)51个,乡(镇、街道)情馆183个,村(社区)史馆935个,数字方志馆13个。2022年,南充市方志馆、眉山市史志馆开馆。2023年2月,启动四川省方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三是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方志数字化,截至2023年4月,共发布2200部地方志电子版资料,在四川省情网提供在线阅读。泸州市、南充市、甘孜州数字方志馆,绵阳市地方志信息化项目稳步推进。雅安市芦山县开启年鉴掌上阅读新方式。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4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川渝两地地方志部门联合编纂出版2021年度、2022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记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壮阔历程和实践经验。2021年,四川省地方志办与重庆市地方志办、内江师范学院共同举办“记录百年党史 感恩伟大时代”主题论坛,“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并落户内江。内江编纂《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在内江》,为内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参考。自贡、遂宁、达州在年鉴中设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生经济监测资料》《新时代四川民生经济发展成就》。
陈建春率队到省总工会调研交流志鉴编纂工作
6月12日,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率队到省总工会调研交流志鉴编纂工作。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开慧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陈建春一行先后参观并学习了四川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四川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四川省干部学校、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建设及运行情况,参观了李家钰兄弟宅楼、四川职工服务中心、省总工会档案室等,并对“四川省工会发展史”展馆进行指导。陈建春指出,近年来,省总工会注重“强管理、优服务”,提升工作格局、优化工作思路,特别是高度重视史志编纂工作,出版了大量史志成果,取得优异成绩,为丰富四川工运史料和四川地方志资料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四川工人运动有着艰辛的斗争历程和辉煌的历史贡献,做好四川工运斗争史志成果编修,积极开展对全省工运史相关资料的抢救性挖掘、系统性整理和专业性研究,既是全省工会系统的大事,也是四川地方志部门的重要着力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此,双方要加强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与常态化沟通交流,做好部门大事记和《四川年鉴》资料的编写报送,记录好四川工会系统在党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历史与现实,让四川工会的发展成就载于史册、传承后世。他强调,大力开展部门志鉴编修业务指导,是地方志部门的法定职责所在,省地方志办将一如既往,以对历史和对现实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主动加强对省总工会史志工作的全面支持、认真指导、深度合作,共同讲好工会故事,为凝聚社会力量、增进社会团结作出应有贡献。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工会系统志鉴编修工作,同时为即将开展的第三轮《四川省志》编修奠定坚实基础,陈建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抓住机遇,借助国家和省工会系统开展《中国工会志》《四川工运史》等重点项目编纂研究契机,同步做好第三轮《四川省志·工会志》编纂谋划和设计;二是高位起步,将工会系统政治站位高、工作要求高的优势和特点落到实处,提前谋划,合理部署,不断开创全省工会系统史志编修工作新局面;三是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省工会系统红色资源开发、历届劳模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第三轮志书编修做好史料储存和前期准备。
宋开慧表示,编史修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做好工会史志编纂工作对于推动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省总工会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志鉴和史志资料编纂,注重发挥志鉴成果“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以史明德、以史资政”的现实参考和借鉴功能。今后,省总工会将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按此次座谈交流达成的共识,大力弘扬红色工运精神,传承红色工运基因,全力做好四川工会史志编纂工作。
座谈会上,双方还围绕借鉴外省成熟经验做法、创新全省工会系统志鉴编修思路、丰富拓展史志工作内涵、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协力推动工作开展等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会后,陈建春代表省地方志办向省总工会赠送了省地方志办编纂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在四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1)》《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1)》《生命至上——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蜀韵纪事》及《巴蜀史志》部分专刊增刊等志鉴成果。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苗勇,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江红英随同调研并出席座谈会,省总工会、省地方志办相关处(部、室)负责人参加调研和座谈。
【市州动态】
阿坝州全面启动年鉴精品工程
阿坝州锚定打造精品目标,狠抓年鉴编纂质量,做实“四个强化”,启动实施州年鉴精品工程,推动全州地方综合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制定出台《阿坝州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成立由州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州精品年鉴工程推进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年鉴精品工程实施,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对通过评审的精品年鉴进行认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指导小组和专家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综合协调,为精品年鉴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审查整改,推动质量建设。以“堪存堪鉴”为标准,突出各领域重点、特色、亮点,精准精细反映地方综合情况,严格综合年鉴篇目审查,有针对性提出审查意见,通过“发点球”的方式反馈各县(市),并跟进篇目复核、质量抽查、跟踪问效。加强全流程质量监督,召开“阿坝州2023年度年鉴精品工程篇目审查会”终审篇目,全州相关负责人、经办人员参会,互学互鉴。
强化能力培养,提升队伍素质。通过邀请专家、业务骨干面对面授课、视频云端授课、片区协同、互观互鉴等形式,深入普及年鉴编纂的相关规范和要求,针对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释疑,提出解决办法,提升编纂质量。深化“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学习借鉴全国及四川省精品年鉴编纂经验,从地域实际出发,学习对照、找出差距,比学赶超、争出精品。
强化片区协同,推进全域发展。将全州13个县(市)划分为4个片区,采取州地方志办业务骨干包联片区+各片区主任帮联创建县+创建县主任、业务人员主责+县分管领导把关+州领导机构评审排序的方式整合资源,强化片区抱团发展意识,合力打造州精品年鉴。计划每年打造4部州精品年鉴并持续巩固,3年内实现州精品年鉴全覆盖;力争每年至少1部年鉴推荐入选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推动全州综合年鉴“片区协同、全域发展”。
雅安积极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
2021年6月,雅安市跟随全省步伐,全面启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该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全市地方志部门结合实际,谋实策、出实招,确保编纂工作卓见成效。
积极主动汇报,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市县地方志部门积极向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支持。天全县、芦山县等5个县(区)以县(区)委办或政府办名义下发方案,雨城区、石棉县等5个县(区)明确由县(区)财政保障工作经费,汉源县依乡镇申请逐步解决费用。同时,各县(区)积极与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接,作好宣传动员,有力促进志书编修落地落实。
科学精准谋划,分层分类有序推进。名山区、天全县、荥经县、芦山县采取“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优先启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荣誉的特色名村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条件较好乡镇和村的志书编纂。各县(区)优先启动的一批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均在有序开展中。
借助社会资源,弥补业务力量不足。对于修志力量相对薄弱的雨城区、石棉县等县(区),多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开展,通过政府采购程序,选择具备资质力量的机构,承担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和出版,雨城区《上里镇志》、石棉县《安顺场镇志》通过采购程序确定机构,开展编纂工作。
强化业务培训,精准抓好编纂指导。市县地方志系统根据乡镇(街道)、村志启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30余次,提升修志队伍整体水平。天全县、芦山县等县(区)根据省方志办印发的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有关规范,细化编写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购买业务书籍供编纂人员学习参考。
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编纂出版质量。各县(区)坚持过程管理,全程跟踪指导、审核把关志书编纂的纲目制定、初稿编纂、终审等重要环节,同时指导志书编辑室、编纂委员会做好“初审”“复审”工作,确保出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作品。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