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72期(总第567期)
【市州动态】
成都方志馆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活动暨成都方志馆藏品捐赠仪式
9月1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之际,成都方志馆举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活动暨成都方志馆藏品捐赠仪式。成都方志馆面向社会首次公布了400余册抗战专题文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次活动接收珍贵抗战专题文献资料等捐赠藏品206件。在活动现场,捐赠者表示,自觉做成都历史文化的传播者是每个成都市民的责任,将会持续关注成都地方志事业发展,感染和鼓励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记录成都历史,讲好成都故事,传播成都声音。
德阳市积极推进网上村史馆建设
9月20日,德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鸿在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呈送的网上村史馆建设工作汇报上批示:网上村史馆建设“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借助“好德行”充分发挥了史志作用。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借助市委组织部“好德行”微信小程序平台覆盖全市816个行政村,服务人数超59万人的优势,积极探索建设网上村史馆,实现线上线下村史馆同步推进,不断扩大史志文化覆盖面、宣传力、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统筹,分层推进。立足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德阳市网上村史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发《关于印发德阳市网上村史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网上村史馆将在全市816个村分三批(2023—2025年)建设。第一批将在9月底前完成建设进行先行先试;第二批将在2024年底前完成,以正在开展村志编纂的行政村,特别是获得省部级以上命名的“传统村落”“美丽休闲乡村”为重点开展;第三批将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实现全市网上村史馆全覆盖。
突出特色,传承文化。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乡村发展、突出乡村特色为基本原则,设置历史沿革、乡村风貌、重大事件、乡贤名人、风土人情、传说典故、家规家训、村规民约、特色产业等版块,全面反映乡村历史和现状。深度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广泛征集反映本村发展的老旧照片、文字资料、生产生活老物件,全面反映乡村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用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乡村发展变化,让网上村史馆成为乡村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打造德阳乡村文化名片。
强化宣传,激发活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助力“好德行”微信小程序推广使用,广泛宣传网上村史馆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使网上村史馆成为村庄文化传承的“桥梁”,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加大史志文化进乡村力度,积极组织本地、本村乡贤名人、文史爱好者结合网上村史馆讲述村庄历史,通过发展变化看乡村建设成就,让网上村史馆引领乡村精神风貌,激发村民继承和发扬村庄传统习俗,形成村庄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内江市召开史志宣传信息工作培训会
9月11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召开史志宣传信息工作培训会,各县(市、区)史志部门分管同志、宣教工作负责同志参会。会议要求,有力有效推进内江史志宣传信息工作落地落细落实。一要比学赶超抓落实,近期组织到周边先进市州开展学习活动。二要内挖外引抓落实,对内挖系统潜力,对外引入媒体资源,加快提升内江史志影响度和传播力。三要固本培元抓落实,深化实施“史志人才·青年讲堂”计划。四要扬长避短抓落实,业务上加强供给,宣传上对接需求。五要统筹兼顾抓落实,注重均衡,量质并重,不断提升宣传信息工作水平。会议还对建设三级阅览室、开办内江史志大讲堂等作安排部署。
自贡市举办“‘志’贡半月谈”
9月11日,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举办的“‘志’贡半月谈”正式开讲。“‘志’贡半月谈”为自贡市地方志办创新推出的常态化方志讲堂活动,拟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初期由自贡市地方志办干部职工讲授,待运行成熟之后,将有序发动全市地方志系统参与授课。自贡市地方志办将以“‘志’贡半月谈”为契机,传承中华文明、展示史志魅力、宣传地情文化、讲好自贡故事,为自贡市文化事业发展及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提供史志文化支撑。
《走进阿坝》出版
为集中呈现阿坝州的前世今生,更好献礼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近日,州、县(市)地方志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雪原文史》增刊《走进阿坝》正式出版。该期增刊以跟着红军足迹再走雪山草地等方式,纵观历史唱古今,以史为“镜”记阿坝,用“说话”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介绍阿坝州地域、人文历史和地名由来等,让更多读者“穿越历史”了解阿坝。
广汉市“三强化”推动史志阅览室提质增效
广汉市以建设精品史志阅览室为目标,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宣传推广、文化挖掘等多种举措,使史志阅览室成为全市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将史志阅览室打造成贴近人民群众、乡土气息浓郁的方志文化新空间。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筑强史志文化堡垒。省、市、县三级共建,对史志阅览室布局进行统筹谋划,强化阵地建设。雒城街道依托市图书馆城区分馆建设,打造地方志书籍专区,配备《巴蜀史志》《蜀韵纪事》《广汉市志》等书籍200余册,全馆图书超3500余册。三水镇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将史志阅览室选址在友谊村村史馆,一方面将人流引进“史志阅览室”,通过讲解、书籍、宣传片等形式进行多方位呈现,真正让束之高阁失去“活力”的史志书籍“重生”于广大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地方;另一方面以“史志阅览室”为文化载体,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历史底蕴和特色魅力。阅览室成立至今,已收藏史志、地方志相关书籍70余册,开展老党员读史书忆发展等读书专题活动3次,开展亲子共学历史传承文化等活动10余次,图书借阅100余人次。
二是强化宣传推广,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史志阅览室开展史志宣讲、地方文化讲座等各类宣教活动,让读志用志常态化、亲民化,充分发挥地方志教化育人作用,真正让史志地情类书籍走出储藏室、走入群众中。结合社区活动,定期开展公益类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积极组织辖区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史志爱好者等宣讲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学校等宣讲史志文化。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余场。
三是强化史料挖掘,厚植史志文化底蕴。立足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保保节民俗文化等丰富资源,深挖独具广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专题座谈会,邀请学者、老师、老党员、居民齐聚一堂,畅谈雒城历史,挖掘传统文化,探寻文化底蕴。目前已专题梳理,对辖区内50余处遗迹、遗址、民村民苑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同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推动相关修缮、开发、保护工作,使其真正融入城市血脉,提升街道城市文化品位。
张玉全对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9月14日,广元市昭化区委副书记张玉全在区地方志编纂中心报送的《第一到第四批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进展情况统计表》上作出批示:对此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要肯定,好的做法要推广;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完成较差的单位,要适时动态调度,确保有效有序推进。
按照批示要求,区地方志编纂中心组织开展了历时两周的全区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督查,深入乡镇和区直部门开展实地检查调研,了解情况,对症施策,进行业务指导。通过检查和督促,相关单位纷纷表示要采取措施、加快进度,比照先进、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争取尽早推出成果。
何奎对巴中市恩阳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8月上旬至9月上旬,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以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为主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下沉式调研,形成《关于推动镇、村志编纂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9月21日,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奎在调研报告上批示:该调研报告很有价值。建议对一些重点镇、重点村以及《恩阳古镇志》进行专项编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好地方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区史志档案中心将认真按批示要求,统筹推进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抓好业务指导,把好志书编纂的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质量关;大力开展史志“七进”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史志文化及成果,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发挥好史志宣教作用。
梓潼县开展“扬文化 护地名”专题讲座
为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高社区居民对地名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日,梓潼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以《地名: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题,为翠云社区居民讲授地名文化知识,让居民深入了解地名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故事,了解梓潼县的地名文化。
梓潼作为文化大县,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地名在梓潼的地方文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承载乡愁和保留历史记忆的巨大文化作用值得高度重视。下一步,梓潼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将进一步深挖地名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范围,为梓潼县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