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04期(总第599期)
【特别关注】
《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等珍贵史籍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12月22日上午,四川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代表四川省地方志办向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捐赠《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第一轮《四川省志》及《迪山日记》共196册珍贵史籍,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王志庚接受捐赠。中国国家版本馆征集编目部主任李立鹏主持捐赠仪式。
邓瑜指出,国家版本馆作为展现国家形象和传承中华民族记忆的文化殿堂,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担负着赓续文脉、发展文化的使命。国家版本馆此次接收的196册四川珍贵史籍,是四川地方志系统的荣誉,也是对四川方志工作者的鼓舞,希望借助中国国家版本馆这一重要平台,发挥出四川方志书籍更大的公共文化价值。
王志庚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捐赠表示衷心感谢,希望今后保持和加强联系,共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本次入藏国家版本馆的珍贵史籍,《四川历代方志集成》(全四辑108册325部)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历时5年搜集、整理,2017年底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编纂的第一部大型旧方志丛书,对于学界深入研究不同时期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沿革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轮《四川省志》(63卷,78册)是2000年完成的四川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出版成果,主要记载1840—1985年四川的发展历史。该书全面系统记录时间断限内四川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充分反映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迪山日记》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整理,2016年10月出版。该书为清末民初四川礼州(西昌)人陈光前所撰。记述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止于1932年,基本每日一记,鲜有中断。日记中记述了当时的政治时事、经济政策、教育文化、风俗习惯、文物土特产等各方面内容,保留了大量记录当时四川省、西康省的社会文化史料,对于研究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书也具有较高民俗文化价值、文学研究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和书法鉴赏价值。该书的整理出版,对于地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史研究、民族史资料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哲社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成功立项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要求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出更多高质量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期,省地方志办、省社科联、省地方志学会联合发布2023年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这些专项课题为省级项目,面向全省公开申报,是我省首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专项课题。
根据《202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申报通知》,经专家评审,省地方志办、省社科联、省地方志学会审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申报的《正德〈四川志〉整理与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申报的《日本东亚同文社〈新修中国省别全志(四川省)〉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申报的《历代地方志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价值与作用研究》《高校方志馆性质、功能及定位研究》《清代川西北地方志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书写研究》《近代四川特色方志地图编目、述要与政务治理研究》、西南民族大学申报的《地方志资源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价值及实现路径》、成都师范学院申报的《地方志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研究》、内江师范学院申报的《乡村振兴时代内江蔗糖志的价值及编修策略研究》、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申报的《方志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的探索与实践》10项“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成功立项。这些课题立项的7家单位,既有高校科研院所,也有地方志工作机构,研究方向既有方志理论研究的探索,也有修志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强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对推进四川方志理论研究、传承巴蜀文化、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高度重视地方志理论研究,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地方志学术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地方志学科建设及科研成果发表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一批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更好指导地方志工作实践,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