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4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9期(总第61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16 10:31:02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2023年以来,全省地方志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全省地方志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为促进全省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和典型推广,省地方志办特刊发2023年度各市(州)地方志特色亮点工作,供学习借鉴。


巴中:维新更序 厚积薄发

以三项建设为抓手树立史志新形象

2023年,巴中市地方志办在坚实中坚守,在奋发中奋进,在创新中创造,大抓主责主业、史志宣教、内部管理三项建设,亮点突出、特色明显。

一、主责主业再提升

面向全球发行中英双语版《巴中文旅康养图志》,该书入选巴中市“十大推荐书目”并获一等奖;《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志》《光雾山镇志》等特色志陆续出版,《巴中市档案志》等36部部门志有序推进,编纂审定乡镇村志57部、公开出版21部;《巴中建地三十周年重要文献汇编》压轴“巴中建地30周年系列活动”;参照国家标准编写《巴中年鉴》,并首获国家奖。同步加强理论研究,1篇理论文章入选国家级论坛,3篇获省级奖,7篇公开发表,史志类成果在市级社科成果奖占比38.6%,《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关于推动镇村志编纂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15篇资政成果获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全省综合优秀等次增长200%。

二、史志宣教更亲民

巴中市278个史志阅览室全部不上楼,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运营,通江县参照教师课时津贴落实管理人员待遇,巴州区校本教材编写试点稳步推进,巴中市史志馆到访团队超100个。市县史志网站、微信公众号、“七进”示范点、微视频等形成多维矩阵,在国省级媒体推送方志成果4870件次、文章视频800余件,“神秘蜀韵∙百部川扬”视频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短小精干的“红色轻骑微党课”成为全市地方志宣教第一品牌,助力系统社会满意度、知晓度直线上升。与近三分之一的市直部门开展嵌入式合作,资源开发跳出“自娱自乐”的围城,方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内部管理敢较真

对内以“半月谈学习会”为基点锤炼内功,“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问策能对”助力团队认知逐步拓宽。严格执行《地方志业务工作考核细则》《目标任务考核考评管理办法》,推行现场验靶、现场评分、面对面考核,既红脸出汗又凝心聚力。有序实施全员轮岗,扎实开展“两个作风”整顿,有序推进“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长期积累的定势思维得以破除。打破科室、人员、身份、职级“四个界限”,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悬榜攻坚”,发布急难险重榜单任务7个,《巴中发展光影记忆》《巴中扶贫志》《川陕苏区红色经典故事》等项目远超时序,“争干抢干齐心干”成为新风尚。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定期督导制等机制逐步健全,全面推行“清单化”“一表清”管理常规工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会“弹钢琴”让地方志团队的向心力、战斗力、影响力稳步增强。


雅安:聚焦主业提质效 凝心聚力谱新篇

一、聚焦时代发展大局,编纂特色专题志书

紧跟脱贫攻坚战略步伐,同步启动编纂《雅安市脱贫攻坚志》,历时6年完成编纂出版;积极推进《雅安扶贫志》编纂,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编纂方案,确定编纂服务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助力雅安文旅强市建设,编著出版《雅安藏茶志》《名山茶歌民谣》等志书,持续推动《雅安名胜概览》《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芦山根雕艺术志》等编纂。服务乡村振兴,指导《上里镇志》《清溪镇志》等申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全力推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启动编纂70部、完成出版2部。制定部门(行业)志指导意见,开展业务培训,启动编纂《人大工作志》等5部市级部门志。

二、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撰写优质资政文章

坚持编报资政专刊,组织撰写资政文章30余篇,《史志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探索》等10篇资政文章,获得雅安市委原书记李酌和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等肯定性批示11次,部分资政建议已被市委、市政府和省地方志办采纳运用。

三、深挖地方历史文化,开展方志理论研究

深入挖掘雅安红色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积极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基于二轮志书编纂对第三轮修志的思考——以雅安市为例》在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全市6篇论文入选《总结二轮修志经验 探索三轮修志方法——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村志编纂研究——以雅安村志编纂为例》等3篇理论文章在《巴蜀史志》刊载。

四、树牢质量管控意识,提升志鉴编纂水平

制定《雅安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严格志鉴编纂篇目审查和质量抽查,严控编纂出版各环节质量,分层分级开展编纂业务培训600余人次,不断提升志鉴编纂水平。《雅安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奖,《荥经年鉴(2023)》入围全省精品年鉴创建。

五、秉持史志为民理念,构建宣传教育新格局

始终坚持史志为民,整合资源建好用好宣教阵地,面向群众积极开展史志宣传教育。联办雅安日报周末版《新雅州》史志专栏。常态化举办“史志讲堂”“蒙山大讲堂”等讲坛。深入党校(干部学院)、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宣传宣讲《运用国学智慧加强党性修养》《雅安历史文化与市情》等史志课程。升级改版“雅安党史方志网”和“雅州史志”微信公众号,管好用好县区史志新媒体平台,借力“学习强国”和“四川省情网”等宣传平台,全力打造线上媒体宣传矩阵,不断提升宣教质效。新命名市级史志“七进”示范点7个,新建乡村史馆、史志阅览室56个,累计建成乡(村)史馆、史志阅览室140个。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村史馆规模大、展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突出,深受社会好评。


眉山:传承历史文脉 展现时代风采

以史志馆为引领推动全市阵地建设大发展

2023年,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简称眉山史志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中志办、省地方志办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存史、育人、资政”职责使命,以眉山市党史和方志馆(简称眉山史志馆)为示范引领,全力以赴建阵地,齐心协力抓宣传,以点带面,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全市史志阵地建设新局面。2023年12月31日,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地方志工作优秀创新案例的通报》,《以史为鉴守初心 匠心实干开新篇——眉山史志馆建设运维下好“四步棋”》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创新案例”。

一、讲好眉山故事,提升服务水平

2023年,眉山史志馆接待省委第九巡视组、主题教育省委第八巡回督导组、中志办及浙江、青海、湖北等各类社会团队168个4232人次。11月10—11日,中志办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一行莅眉调研眉山史志馆、东坡区永丰村和仁寿县哨楼村村史馆,对眉山史志馆和及全市史志阵地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二、规范整理文献,努力丰富馆藏

2023年,眉山史志馆广泛开展史料征集和书籍交换,藏书馆整理上架各类书籍近10万册,与全国各地交换书籍2923册,接收方志出版社、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等捐赠书籍7050册。

三、拓宽宣教渠道,普及地情文化

通过编印《史知眉山》、与传媒公司合作拍摄史志馆宣传片、积极推广“史志眉山”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扩大史志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史志宣教的重要窗口。

四、积极创建基地,强化爱国教育

2023年,史志馆成功申报四川省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市少年队实践教育基地,挂牌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三大实践基地,助力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五、做好记录传承,主动口述存史

史志馆充分运用口述室功能,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来眉视察口述视频拍摄,完成永丰村第一书记刘超、村支部书记李雪平、卫生员周良伦的视频拍摄并整理成文,当好历史记录者和传承者。

2023年,眉山史志中心以眉山史志馆为引领,大力强化全市史志阵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县(区)史志馆5个、党史教育基地9个、镇(村)史馆35个、史志阅览室28个,在建馆4个,市、县、乡三级史志阵地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史志馆立足阵地,强化宣教,成为眉山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器,跑出了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资阳:突出政味志味资味

推进地方志“三个服务”上台阶

一、巩固地方志基础主业

一是高位推进扶贫志编纂。资阳市人民政府印发《资阳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成立资阳市扶贫志编纂委员会,以及由40余名人员组成的资料收集组。

二是聚焦优势产业编纂特色志。围绕资阳特色农产品和文旅产业,重点推进《雁江柑橘图志》《安岳石刻图志》《乐至蚕桑图志》等志书编纂。

三是扎实做好三轮修志准备工作。开展前期调研2次,常态化开展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高质量完成《资阳市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2)》《资阳市工业志(1998—2021)》出版。

四是推动年鉴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平衡协调发展,建立县(区)供稿评价制度,开展年鉴质量评议评价,进一步提升年鉴编纂时效和质量。4部地方综合年鉴均在年内公开出版,充分发挥市级年鉴示范引领作用,《资阳市年鉴(2023)》于10月出版,总体完成时间较上年提前一个月。

二、加强地情信息服务供给

一是做好地情信息推介。做精做强史志网站和“资阳史志”微信矩阵建设推广,公众号全年发布图文信息100余篇,粉丝1000人以上,较上年底上升800%。

二是探索轻量化产品制作与传播新形式。拍摄“方志青年说”等系列短视频7期,在“今日资阳”等媒体平台播放,浏览量逾十万,其中《小柠檬的十年巨变》获“百年辉煌·十年巨变——我们的四川记忆”主题短视频大赛“十佳短视频”奖,并在“学习强国”四川平台展播;在《资阳日报》“史志之窗”专栏刊登宣传文章4篇。

三是突出行业特色,讲好资阳故事。大力挖掘资阳市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市大党办系统上“微党课”4次,在市委、市政协主要领导所在支部主题党日讲授主题党课2次;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面向小学生的资阳地情知识讲座和面向全市社工、医务人员的红军长征史、资阳设地建市史等史志党课讲授,受众1000余人次。

四是提升史志场馆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制发《资阳市史志“七进+”示范点评选和命名办法》《资阳市史志阅览室建设和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探索史志线下阵地建设路径,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史馆,文化站(室)、图书馆(室)等公共文化场所,新建史志“七进”示范点2个、史志阅览室10个,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史志宣教新格局。

三、深化资政辅治功能

印发《全市党史和地方志系统资政研究工作方案》,形成资政文章汇编,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开展“弘扬老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评选优秀成果13篇,组织撰写《关于推动地方志工作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探索——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等论文,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等8部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价值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研讨会”报送论文4篇入选3篇,占全省入选总数1/3。

二是聚焦经济建设。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编纂出版《资阳市工业志》;撰写《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得到相关市领导肯定性批示。

三是聚焦文化建设。组织撰写的2篇论文被推荐至第四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参评,占全省选送总数1/5;撰写《毛泽东思想与“两个结合”的关系探究》被推荐至省委宣传部,占全市推荐总数1/5。


阿坝:探索凝心铸魂固根本的史志传播新模式

2023年,阿坝州地方志办以史志文化助力培根铸魂,擦亮一地一域的“精神名片”,强化“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第八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称号。

一、以地情研究开发为切入,精准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视野

着眼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和建州70周年重要节点,在省、州民宗部门大力支持下,创新策划并启动编纂“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丛书。

一是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地情课题研究成果,编辑成《阿坝州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出版发行,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鲜活历史事例佐证和资政服务。

二是致力地情开发成果线上传播线下转化,精选精编“志中阿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137篇地情文章,公开出版《阿坝印记》,进一步丰富“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地情丛书内容,为人民群众从史志层面了解阿坝提供更多方式。

三是以“老阿坝”再游阿坝,知阿坝说阿坝,站在金山望北京,站在河源看阿坝,跟着红军足迹再走雪山草地等方式,编纂出版《走进阿坝》,寻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新视角。

二、以试行州年鉴精品工程为抓手,有效塑造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根脉新载体

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问题检视,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距离人民群众‘堪存堪鉴’的期望有差距”作为重点问题整改整治,试行为期3年的阿坝州年鉴精品工程,成立指导评审专班,将全州13个县(市)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1名质量提升责任人,强化篇目审查,质量抽查,向各县(市)“发点球”指导调整编纂思路,优化篇目,规范表述,务实内容,突出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同时采取“县(市)联合推荐,片区择优申报”方式整合资源,促成片区内和各片区间的良性竞争;全年分两次对申报年鉴进行集中评审,推动阿坝州综合年鉴“片区协同、全域发展”,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以史志文化宣讲为突破,着力构建地方志铸魂育人新格局

将史志“七进”与“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有机结合,用史志文化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浸润度”和“滋养度”,组建由全州地方志部门、有关高等院校文史专家、地情文化研究者、教师等10人构成的阿坝方志文化宣讲小分队,原则上每两月开讲一次,在藏寨羌乡、田间草原、寺庙学校讲好阿坝故事,擦亮阿坝史志文化宣讲金“志”招牌,守护好阿坝儿女的精神家园,自觉扛起以优质史志文化供给坚定全社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大责任。2023年开展“让历史活起来动起来——口述历史纪录片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传播研究”“这就是阿坝——地方志视野下的多彩阿坝”两场主题宣讲,呈现阿坝州多元多彩多维的优秀民族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出新声音、绘就新形象。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9期(总第614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江婷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