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9期(总第624期)
【特别关注】
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八届五次理事会在成都召开
1月30日,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八届五次理事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听取学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讨论2024年度工作要点,审议通过学会理事会人事调整和团体及个人会员入会申请事项。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省地方志学会会长陈建春代表学会常务理事会作工作报告。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赵行作学会理事会人事调整说明和团体及个人会员入会申请说明。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邱俊主持会议。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秦勤、秘书长张晓颖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2023年,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会员单位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在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开展培训交流、提升志鉴质量、传承弘扬文化等方面取得新成绩,为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指出,2023年,学会始终把稳政治之舵,夯实思想之基,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抓好学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最大政治优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形成系列调研成果。坚持旗帜鲜明地在学会相关成果中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创造的辉煌成就。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把好志鉴产品、文化宣传的政治关、史实关,坚决守牢地方志领域意识形态阵地。
会议指出,2023年,学会立足自身定位,围绕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主责主业,配合做好志鉴编纂、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资政服务、宣传弘扬等各项重点工作。聚焦主业出成果,执笔存史树品牌。配合省地方志办有序推进《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简史》《四川羌族通志》《四川年鉴(2023)》《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2)》等编纂工作;各会员单位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动特色志鉴、部门(行业)志鉴、图文志、大事记、地情读物等编纂;全面落实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并积极开展“中国精品年鉴”“四川精品年鉴”创建。理论研究上台阶,夯实基础谋创新。召开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征集地方志理论研究论文153篇;组织报送“全国方志馆发展论坛”征文19篇;成都、达州各有2篇论文入选第六届全国年鉴论坛优秀论文集。学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多次在全国性年会、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同省社科联发布2023年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10个课题成功立项。全省20项地方志理论课题顺利结题,各地理论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制度建设强保障,会员队伍增活力。坚持“成熟一个吸纳一个”的原则扩大学会队伍,充实学会力量。认真执行学会章程,规范学会管理。推进四川省地方志专家库建设,114名专家进入地方志专家库。坚持开展地方志业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增强会员业务能力,筑牢学会发展根基。关注现实谱新篇,服务大局担使命。配合省地方志办编发《资政参阅》29期,其中18期送省领导参阅,获得批示10次。各会员单位撰写资政报告203篇,71篇报告获批示82次,31篇转化实施,资政辅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宣传弘扬共推进,史志文化润人心。2023年,《巴蜀史志》出刊7期,各会员单位37种史志期刊出刊116期;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省地方志办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发布各类文章114篇,各会员单位在国家级报纸杂志刊发文章5篇,省、市报纸杂志刊发文章451篇;用好新媒体宣传平台,“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发布2953篇,各会员单位196个史志新媒体发布文章22779篇;全省5部音视频作品入选全国地方志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深化史志“七进”,各会员单位向全省史志阅览室、各高校分馆及相关单位赠送书籍13671册,并积极开展方志文化宣传宣讲活动;全省建成方志文化阵地1844个,数字方志馆13个,逐步建强方志文化宣传服务集群。
会议强调,2024年,省地方志学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要注重强化政治引领,守牢意识形态;忠实记录时代,服务治蜀兴川;深化理论研究,弘扬巴蜀文化;推进依法治志,加强自身建设,要坚持锐意创新,务实前行,更好服务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
会议增补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江红英为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理事40余人参加会议。
【市州动态】
乐山市地方志系统积极抓好资政辅治工作
近年来,乐山市地方志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实主责主业,践行“三个服务”,围绕中心大局,加强资政研究,彰显方志力量。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在产业发展上献策。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加强研究,发挥资政辅治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及时查核乐山历史资料,撰写资政文章《乐山历史上的疫情防控》,为疫情防控提供历史经验,获省地方志办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总结乐山股份制经济发展经验,撰写资政文章《乐山市股份制试点的历史回顾和启示》,获省地方志办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巴蜀史志》建党100周年专刊采用。结合乐山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撰写资政文章《乐山市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围绕乐山“中国绿色硅谷”建设,撰写资政文章《关于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博物馆”擦亮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发祥地和“中国绿色硅谷”金字招牌的建议》,获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领导批示。《沐川打造“中国紫茶之乡”的调查与思考》获沐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批示,助推全县紫茶产业发展。《沐川县建好红色党性教育基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调查与思考》获沐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批示,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方志力量。
二是传承历史文化,在文旅融合上添彩。服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文旅经济发展,以文润城、提升品质。结合中心城区文旅工程实施,撰写《关于提升白崖山公园文化品位的建议》资政文章,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把脉支招。围绕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撰写《讲好石窟艺术故事 共谋川渝协调发展——乐山、大足共建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研学旅游长廊的思考》资政专题文章,获省地方志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13期和《巴蜀史志》2020年第6期刊发。围绕活化历史资源,撰写资政文章《“背街小巷”蝶变“文化街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城市街区改造中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的具体实践》,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被中国方志网“开发利用”专栏刊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19期刊发,《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刊发。撰写的资政文章《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出发地专题研究》,在《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沫若书院》和“方志四川”“沫若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加大对宋蒙时期历史文化研究,《宋蒙(元)四川及嘉定战事》一文在沫若书院院刊两期连载,并在“沫若讲堂”宣讲。市中区地方志研究室撰写的资政文章《乐山市市中区积极打造主题板块 促进非遗保护和红色薪火传承》,立足乐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现嘉城形象,有力促进非遗保护和文旅开发深度融合。犍为县地方志办公室撰写的资政文章《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重构——犍为县罗城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契入思考》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14期刊发。
三是结合城镇建设,在乡村振兴上助力。认真落实《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加大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文化资料整理,将研究成果融入农旅发展、古镇建设、村史馆建设等规划设计中。撰写的资政文章《乐山市建设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获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和市委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61期转发全省学习。撰写的资政文章《乐山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做法与经验》上报市委。沙湾区地方志办公室撰写的资政文章《挖掘福禄资源 打造特色小镇》,为文旅小镇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四是促进社会发展,在推动落实上着力。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合作交流,积极推动资政辅治建议意见落地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向文旅部门建言,推动乐山大佛石窟文化研究院成立。与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对接,提出18军进藏乐山出发地“五个一”(制作一个石刻、建设一个网上展厅、召开一场座谈会、重走一次18军进藏路、编纂一本书)方案。加强与五通桥区委、区政府联系,推动“中国绿色硅谷博览中心”在五通桥区建设布展。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协调,推动村史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成都2本年鉴入选新华出版社2023年年度好书
近日,新华出版社发布2023年年度好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志鉴系列”专题推荐了5本年鉴。其中,《天府新区年鉴(2022)》《简阳年鉴(2023)》入选。
平昌县抓实《平昌大事(月报)》资料报送工作
近日,平昌县地方志办印发《关于做好〈平昌大事(月报)〉资料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相关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每月大事的收集上报,特别强调每条大事至少配1张与文字内容相匹配的图片,图片主题突出、画面清晰、构图美观、大小不低于3M、采用JPG格式,并将报送情况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
2021年开始,平昌县地方志办连续3年编印《平昌大事(月报)》,每两年辑册成书、内部出版,及时送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参阅,其“存史资政”功效日益彰显。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