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44期(总第649期)
【特别关注】
省地方志办积极组织参加
《中国地方志年鉴(2024)》编纂培训班
3月27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志办”)采取“现场会议+网络直播”形式举办《中国地方志年鉴(2024)》编纂培训班。中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文学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中志办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邱新立主持开班式。现场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出席会议并致辞。四川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党组成员赵行、邓瑜,机关各处负责人,四川年鉴社全体人员在省地方志办会议室集中收看开班式直播。《中国地方志年鉴(2024)》四川稿件组稿人、撰稿人全程参加视频培训。
开幕式上,陈文学指出,《中国地方志年鉴》是唯一一部全面记录中国地方志事业自身发展历史的专业年鉴,要将《中国地方志年鉴》编纂工作列为全国地方志系统的“一把手”工程。陈文学强调,要牢牢绷紧质量这根弦,紧紧围绕打造“专业年鉴编纂样本”目标,把质量意识贯穿年鉴编纂出版全过程。要在组稿、撰稿过程中坚持全面性、客观性、重点性、特色性,明确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努力编纂出质量上乘、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地方志年鉴》。
培训班上,湖北、辽宁、吉林、安徽、山东、广东6家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稿人代表进行供稿经验交流。中志办年鉴处处长刘永强就《中国地方志年鉴(2024)组稿方案》作说明,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一级巡视员孟亚男就优质年鉴稿件撰写要领进行专题讲授,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崔震对《中国地方志年鉴》编辑常见问题及规范进行详细讲解。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压实责任,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早启动早部署早培训,为年鉴编纂打基础。《绵阳年鉴(2023)》入选四川省首批精品年鉴,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借势狠抓年鉴编纂工作。一是早启动,提前谋划2024年年鉴编纂工作。2023年11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2024年卷编纂篇目。12月底,印发《关于征求〈绵阳年鉴〉〈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2024年卷编写篇目及任务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向全市各参编单位征求意见,收到反馈意见50多条,接到咨询电话40余次。二是早部署,让参编单位明确编纂任务。2024年1月22日,印发《绵阳年鉴》《中国(绵阳)科技城年鉴》2024年卷组稿通知,安排部署相关参编任务和交稿时间,并详细记录相关情况,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三是早培训,从源头上为组稿质量打基础。2024年1月25—26日,集中开展全市年鉴编纂培训和市县两级年鉴主编、副主编及业务骨干培训,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行到会指导,省地方志办市县志工作处处长高伟明等专家莅会授课,共240余人参加培训,为提高年鉴编纂水平和出版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2月底,全市9个县(市、区)均启动2024卷年鉴编纂工作并相继召开培训会。自此,绵阳市2024年市县两级年鉴编纂工作全面启动,为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
走出去请进来细指导,为年鉴编纂强根基。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开门编鉴,为提高年鉴编纂质量争取更多的技术支撑。一是走出去,到先进市州取经。主动向省地方志办相关领导汇报绵阳市市县两级年鉴编纂情况。1月初,分管领导带队到南充、眉山和遂宁等地学习地方志先进经验,为绵阳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长期与全国知名年鉴专家保持联系,随时请教年鉴编纂出版知识。二是请进来,为绵阳市年鉴编纂把脉问诊。邀请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行,市县志工作处处长高伟明出席年鉴编纂培训会,采取以会代训和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指导绵阳年鉴编纂工作;邀请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地情资料编辑部部长、《武侯年鉴》副主编徐敬国编纂团队对绵阳市县两级综合年鉴进行质量和篇目审查,意见反馈后,及时召开审查意见交流会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提高编纂认知,在提高认知的前提下让意见落实更加有效。三是深入基层细指导。坚持市县两级年鉴质量共发展同提高,年鉴工作分管领导多次率队深入各县(市、区)督促指导年鉴编纂,鼓励和支持有编纂经验的调研员和年鉴科负责人到各县(市、区)开展年鉴编纂培训,面对面答疑解惑,提升县(市、区)年鉴编纂质量。
设专人强团队磨篇章,为年鉴编纂夯质量。一是设专人强团队,让年鉴编纂有力量。2023年底,成立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年鉴工作专班,并及时谋划《绵阳年鉴(2024)》《中国科技城年鉴(2024)》编纂篇目设置等前期工作,召开专题会打磨篇章设置等,为全市年鉴工作会和年鉴编纂培训会做好准备。二是在质量抽查和篇目审查中磨篇章,确保年鉴编纂质量有实效。2024年1月,启动县级年鉴审查工作,成立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审查工作组,对9个县(市、区)综合年鉴2023卷进行篇目复核、质量检查,对2024卷进行篇目审查。3月21日,召开县(市、区)、园区年鉴审查意见交流会。针对复查和审查出的问题以及编纂中的疑问,与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提升编纂人员在篇目设计、内容编写、语言表述、表格设计、图片选择等方面认识,夯实年鉴编纂质量。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内江坚持“四个注重”提升史志资政辅治水平
注重目标引领。坚持“史志姓党”鲜明立场,持续打造“甜城史志资政辅治”品牌,将资政专报文章撰写纳入年度史志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动态调整资政研究专题课题,定期通报资政文章撰写情况,不断提升资政服务质效。近年来,内江市史志部门撰写上报资政文章59篇,其中资政专报23篇,党委政府和上级史志部门领导批示率100%,主要领导肯定批示率64%,服务支撑重大事项决策20余项。
注重资源整合。建强内江甜文化研究会,充实内江史志人才专家库,联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等共同开展甜文化、工商文化、商贸文化、沱灌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研究。《关于充分发挥〈内江市东兴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价值》有效助推内江师范学院、内江市东兴区“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收藏馆”开馆,《内江红色遗址传承利用现状及建议》有力促进范长江纪念馆、云顶古寨等红色资源提档升级。
注重以史为鉴。坚持带着现实问题到史志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提出意见建议,服务现实需要。资政专报《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内江市抗击重大疫情的实践启示》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参考借鉴,《关于建设成渝铁路红色主题公园的建议》《成渝铁路在内江的建设历程、重要贡献和时代价值》撬动成渝铁路文化公园相关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内江糖业历史回顾及启示》《“甜城”美食文化品牌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助推内江荣获“中国甜食之都”称号。
注重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资政专报《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江农村扶贫的实践启示》获“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川之路”研讨会一等奖,《进入新世纪以来内江抗击重大疫情的实践启示》梳理的经验启示写入有关报告文件,《四川省内江市融入成渝发展的实践启示和未来展望》在第四届“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上作交流。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自贡、南充召开2024年地方志工作会议
4月2日,自贡市召开2024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会,总结2023年全市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任务。会议通报表扬2023年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并对县级综合年鉴2024年卷篇目审查2023年卷质量抽查情况、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工作信息及地情文章报送情况进行通报,印发《地方志工作重要文件》工作手册。会议要求,2024年全市地方志系统要转变工作思路,推动观念迭代更新;要加强质量建设,巩固存史修志主业;要聚焦文化建设,提升地方志宣传质效,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宣传阵地;要深化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建设世界恐龙之乡、中华彩灯之城和中国盐文化传承发展高地;要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方志队伍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保障事业行稳致远。
3月27日,南充市召开2024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并表彰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副市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欧阳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聚焦主业、突出重点,推进地方志事业开创新局面。把握正确方向、提升修志质量、坚持服务大局、强化宣传兴业、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以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助力南充现代化建设。要夯实基础、优化保障,筑牢地方志事业发展根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建强方志队伍,立足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职能,用心用情用力记录好南充现代化的铿锵足迹,书写好南充高质量发展的逐梦新篇章。
(自贡市地方志办公室、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成都市举办书籍交流暨成都方志馆捐赠活动
3月31日,成都市地方志办、市地方志学会主办,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办承办的“龙行龘龘 志启2024——‘以书会友’书籍交流暨成都方志(文献)馆捐赠活动”在成都市社区微方志馆——宝墩书房举办。活动现场完成单位和个人带来的成都历史文化书籍约57种,450余册。活动现场还推广“成都方志云”微信小程序以及“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受到读者热情欢迎。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宣汉县地方志成果亮相当地两会
3月23—27日,宣汉县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举行,《宣汉年鉴(2023)》亮相两会,受到组委会和与会代表、委员好评。
(宣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