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72期)
编者按:1964年,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者们以非凡毅力、精湛技术和科学态度,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其壮举在精神层面孕育和凝练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这些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宝贵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契合,与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三线建设时期的集中体现,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而熠熠生辉,对新时代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之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撰写了系列文章。今日印送的《三线建设宝贵精神的凝结与弘扬》,特别梳理了三线建设宝贵精神形成的脉络、内涵与现实启示,供参阅。
三线建设宝贵精神的凝结与弘扬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三线建设集中和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为中国国防工业、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交通设施战略布局的改善和国家区域均衡发展、建立巩固的国家战略腹地起到了决定性历史性作用。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三线建设者以非凡的毅力、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劈山平地、帐篷为家,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在精神层面上表现出超凡的巨大动力,孕育和凝练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这些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宝贵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契合,与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三线建设时期的集中体现,不仅影响着当时的三线建设,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仍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一、“两弹一星”精神与三线精神的提出
“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在自主完成“两弹一星”研发过程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崇高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突出体现,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24个字。
2011年1月26日,习近平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2021年9月29日,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在内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发布。
三线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经过三线建设者的亲身实践和大力宣传弘扬,特别是众多专家学者不断总结提炼,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2014年,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等在攀枝花市举办首届全国三线建设史研讨会,大会通过的《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中,明确提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作出重要评价: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2018年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第一次将三线建设作为典范列入。2018年10月,中央宣传部将三线精神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斗争精神之一,进行主题宣传报道。2021年8月30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组织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出版,该书在“三线建设及其成就”部分首次写进了三线精神。
二、“两弹一星”精神与三线精神的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的三线精神,是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顽强奋斗、建功立业的真实写照。三线建设者们用青春、热血和智慧捍卫了国家安全,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凝练出的“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
(一)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底色,浸润着三线建设的整个历史
三线建设早期,出于战备和保密的需要,当时的三线企业都要“依山傍水扎大营”,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有的甚至是未通水电的不毛之地。建设者们面临着一无住房、二无后勤、三无基建的困难局面,条件十分艰苦。面对这种条件,在祖国召唤下,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干部、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大学毕业生和工人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来到包括四川在内的三线地区。科学家们在国家一穷二白之际,在西方技术封锁、苏联撤出援助的情况下,硬是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出“两弹一星”;建设者们放下枪支和笔杆,扛起镢头和铁锹,在荒山野地安营扎寨、排除万难,顽强地建成了千余个工程项目。
三线建设者们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真正用汗水和生命铸造起三线建设的伟大奇迹。
(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的灵魂,传承着几代三线人的家国情怀
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号召,祖国的优秀儿女“好人好马上三线”,为大家舍小家,以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放弃了舒适生活,奔赴边远偏僻的三线建设战场。他们立下“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的誓言,充分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建设中,涌现了不畏烈火、保护油井的重庆江津32111钻井队英雄集体;抱病死在工地的人民的好干部丌伟、陶惕成;突遇飞机失事,为保护保密公文包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牺牲后尸体被烧焦仍保证重要数据完好无损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牺牲40年后,才被家人知晓青山埋忠骨的816地下核工程一碗水烈士陵园76名烈士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广大建设者所表现出的义无反顾听从党召唤,无怨无悔为祖国三线建设代代接力、奉献终身的精神,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思想境界,是把国家建设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生信条。
(三)大力协同、团结协作,是“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的根基,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三线建设投入2050余亿元和几百万建设大军人力物力,安排千余个建设项目,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社会动员之广泛、行动之快、影响之广,在中国建设史上实属空前。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与试验过程中,国家先后组织全国26个部(院),20个省(区、市),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攻关会战。正是一代又一代三线人如此这般通力协作下,军工、冶金、机械、电子、原煤、建材、天然气、化工、医药、核工业、航空、航天、导弹发射基地、铁路等行业和产业,在西南西北13个省区落户,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改变了新中国初期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为中国筑起了牢不可破的战略大后方。
三线建设体现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与地方机构相配合、各部委之间相配合、地方各部门之间相配合,各行各业行动一致进行大协作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显著特点,筑成了三线精神的根基。
(四)勇于登攀、勇于创新,是“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的旗帜,引导着三线人不断攀登高峰
三线建设涉及西南三线、西北三线和中南三线,重点在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四川又是重中之重,建设了众多科技含量高、生产力先进的项目。广大三线建设者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及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刻苦钻研、自主革新,勇攀科技高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推动中国航天、冶金、路桥、水电、核电技术走向世界高峰,国防尖端科研工业技术也得到重大突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第一枚远程导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台加速器,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第一门远程火箭炮等的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绝大部分都在包括四川所在的三线地区,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顶尖科技创新能力。
三线建设者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开拓创新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三、继续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过程中凝结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成功推动三线建设创造伟大奇迹,不仅为四川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新时代四川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今天,“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力量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建设中仍然启示我们,为我们提供精神的力量。
(一)坚持对党忠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三线建设的决策、组织发动和推进,无一不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三线建设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在于党统一领导下的全国支援和共同建设。党是三线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党的组织在三线建设中发挥了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巨大作用;同时,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下,三线建设过程中涌现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先进集体。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勇于实干担当,切实创造更多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广大三线儿女实干苦拼、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该传承三线建设前辈们干事创业的优秀作风,树立舍小家、顾大家、保国家的家国情怀,在国家面前不计个人得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祖国建设贡献毕生力量;应该弘扬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秉持淡泊名利、清廉自守的道德情操,以“老黄牛”精神担当尽责、苦干实干,创造出更多实绩,更好地为国担责、为民谋利,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积极开拓创新,提高干事创业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勇于创新是三线精神的精髓,这种创新既体现在科学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也体现在管理体制上的敢为人先,更体现在战略方向上的高瞻远瞩。在当前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工作中遇到更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思考问题,探索新路子新方式,发扬创新智慧,提高创新水平,不断加强自身本领素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三线建设在四川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四川人民上下齐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抓住了三线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主动置身于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大潮,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传承好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主动投身中心大局,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拓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建设好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