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4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86期(总第691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09 08:51:37 浏览次数: 【字体:

特别关注

强化质量意识 推动质量提升

四川省完成市县两级综合年鉴(2023卷)

质量抽查工作

为持续推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按《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试行)》要求近期省地方志办组织开展了对市)地方综合年鉴2023年卷质量抽查和打分排序。88省地方志办正式向各市地方志部门发文通报抽查情况。同期全省21个市地方志部门已完成对所属183个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抽查工作。目前全省已全部完成204部市、县两级综合年鉴(2023卷)质量抽查。

查,省地方志办对市(州)综合年鉴篇目复核情况结果显示:2023篇目审查时提出的183条意见采纳165条,采纳率90.2%,其中12个市(州)采纳率为100%。市级综合年鉴在框架结构、内容记述、行文编校、图表版式、年鉴特色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尤其是在行文编校上,抽查出的问题由2023抽查发现1000处降低为今年的122处,差错率大幅降低。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开展年鉴质量提升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强标准规范,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近年,省地方志办相继出台年鉴质量提升行动配套文件,2018年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后,2021年出台《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2023年制定《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试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起年鉴质量建设的制度体系,引导树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年鉴编纂新理念,进一步完善主编、编辑责任制,明确细化年鉴质量标准与重点,确保在年鉴编纂的每个环节上均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二是强过程把关,完善质量监督体系。2019年起,全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质量抽查制度,强化年鉴编纂过程中的质量把关和年鉴出版后的质量跟踪监督,进一步强化对全省年鉴编纂工作的指导。21个市(州)地方志部门同步开展对所辖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的篇目审查、复核及成品书质量抽查,并探索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交叉审查与集中审查相结合等质量抽查方式,在书面反馈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面谈、分片召开专题会议和工作推进会等多种形式当面交流讲解,确保质量抽查意见落到实处。

三是强精品意识,实施年鉴精品工程。2022年、2023年,《武侯年鉴(2022)》《成都年鉴(2023)》相继成功创建中国精品年鉴;2024年,《四川年鉴(2024)》《广安年鉴(2024)》积极申报创建中国精品年鉴,现已进入专家反馈意见修改完善阶段。2023年,启动实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乐山年鉴(2023)》《广安年鉴(2023)》等5部年鉴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四川省精品年鉴。通过年鉴精品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原则,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年鉴、提高年鉴质量深入年鉴编纂者内心,成为持续深化年鉴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极大增强了市、县两级按精品标准提升年鉴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是强队伍素质,持续推动人才培养。加强综合年鉴人才队伍建设,将省内年鉴专家吸纳进全省地方志专家库,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强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培训的开展,省地方志办录制并公开出版《四川方志讲堂》培训视频,安排年鉴专题内容,供各市(州)及县(市、区)学习参考。多次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年鉴专家对全省开展培训工作。2019年、2021年,分别召开川南片区、川北片区地方志工作会,开展年鉴业务培训2022年,组织年鉴编纂人员参加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和年鉴培训课程学习;2023年,组织全省年鉴从业人员参加中志办第八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2024年,组织全省年鉴从业人员参加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系列研讨会暨第九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召开全省第三轮志书暨精品年鉴与镇村志编纂培训会。

2018年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来,各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逐年提高,全省91部年鉴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选中获奖。2018年,在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选中,四川有9部年鉴获得奖项;2019年,在第六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10部年鉴获奖;2020年,在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19部年鉴获奖;2021年,在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22部年鉴获奖;2023年,在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31部年鉴获奖,其中特等年鉴5部,一等年鉴9部。

通报要求,各市(州)地方志部门要切实重视质量建设,认真研究、吸收抽查意见,不断提升市(州)本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要以质量抽查为抓手,积极探索有效办法,加强对辖区综合年鉴的质量管控,力求提高成效,反对走形式主义,扎实推动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质量不断提升。

下一步,省地方志办将把年鉴质量提升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持续抓紧抓实,紧扣新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年鉴质量,构建年鉴质量保障体系,推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争创中国精品年鉴,努力打造一批堪存堪鉴的年鉴精品,为推动四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广安市扎实开展资政研究推动方志成果转化利用

近年来,广安市地方志系统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市委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大力加强方志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不断强化资政辅治功能,推动方志成果转化利用,全力服务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资政研究。发挥本土方志专家智囊作用,采用田野调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资政研究,组织撰写《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统战成就》《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等资政文章20余篇,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更为真实、更具操作性的决策参考。

强化资政参阅。围绕小平故里原真性乡村园区规划,收集提供《广安出了个邓小平》《不朽的忠诚》等文史资料,报送《关于小平故里原真性乡村园区概念策划方案文化专篇的几点建议》,为文化专篇编制建言献策。多次组织方志专家参加《广安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会议,在红色资源调查认定、保护修缮、传承弘扬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梳理广安古代书院教育历史资料,理清广安的教育脉络,为建设广安理工学院提供史志支撑。

加快成果转化。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互动,建立健全志书编纂、调研报告、场馆布展等协作机制。强化旧志研究,先后整理出版〔清〕雍正《广安州志》等15部旧志,编纂《广安邓氏文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广安大事纪略》《广安古代廉吏》等地情书籍,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史料,也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

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资阳市精业笃行求实善谋

奋力推动史志资政研究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立足资政兴室,紧密围绕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资政研究,积极探索大史志资政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开创史志资政研究工作新局面。

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推动资政格局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是高起点部署。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关心支持,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汇报资政研究思路,市委主要领导对工业强市等课题亲自作出安排部署、对资政成果作出批示2次,市委分管领导对资政成果作出批示6次,推动资政研究工作纳入全市工作整体布局。二是高标准谋划。印发《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要点》《全市党史和地方志系统资政研究工作方案》《服务中心工作大资政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确定2024“5+17”资政课题体系,形成全市史志系统全员参与资政研究生动局面。三是高规格构建。统筹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委室和市社科联力量,与党校、发改、经信、科技、农业等部门深度合作,确立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发展5个研究方向,构建需求互通、优势叠加、成果共享资政格局。

坚持以质取胜、服务大局,推动资政工作向深度拓展、向纵向发力。一是服务国省重点课题。积极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等学术研讨征文活动,报送优质论文7篇,其中1篇被市委宣传部推荐上报省委宣传部。踊跃参加省级以上学术研讨活动,完成川陕革命根据地研讨论文2篇,完成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价值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研讨会资政论文撰写。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市委重大部署要求,紧扣地方历史文化,编撰资政报告集送市委市政府参阅,其中《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加强安岳石窟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等资政报告得到市委领导批示。组织编撰资阳工业史,为再造一个工业资阳提供资政参考,成果送市四大班子有关负责同志。三是服务史志宣教需要。围绕陈毅故里、安岳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连续3年组织开展理论研讨,评选并收录优秀论文80余篇。聚焦资阳重大历史事件,编撰《资阳抗战实录》等4本著作,撰写《陈毅诗词中的革命心路》等专题报告,推动史志宣教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资源整合、业务提能,推动资政水平不断提升、日益精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资政工作深度融合,利用三会一课组织开展毛泽东同志生平事迹、红军长征等历史知识学习,探索史志宣教与党风廉政建设、革命文物保护、红色旅游等方面的协作模式,推动党建和业务双促进、双提升。二是强化资源聚合。组建史志专家库,吸纳市委党校优质教师、本地史志专家进入专家库,为资政研究提供智力支撑。充分整合各县(区)史志力量,市县一体联动开展资政研究,聚焦全市发展重点、热点、难点,精准选题、合力破题、科学答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省地方志办专家、高校教授来资阳开展资政培训,组织史志干部进机关讲授红军长征、陈毅诗词、资阳设地建市等专题课,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阿坝州六个一推动教育系统

史志文化宣传走

为充分发挥地方志育人功能,今年6月起阿坝州州、县(市)地方志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发力,面向全州各类学校开展六个一品牌活动,积极探索史志育人的新路径。

实现一个全覆盖,打造学史用志新阵地。结合史志七进活动,各县(市)地方志机构牵头,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分级、分类逐步在州内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建立史志阅览室(史志图书角),并由地方志机构为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捐赠史志书籍。2024年底将实现全州大中专院校史志阅览室建设全覆盖。

搭建一个宣传平台,引领史志服务新潮流。州、县(市)地方志机构做强志中阿坝微信公众号,每周二、周五更新,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模式,打造展现何以阿坝的阅读平台。州、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发力,大力推广和使用志中阿坝,广泛动员学校师生积极关注、浏览观看文章和视频。目前,志中阿坝关注人数达1.84万人。

打造一支宣讲队伍,开启史志宣教新模式。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牵头成立首批阿坝方志文化宣讲小分队,为每位宣讲队员量身打造宣讲课题,制定2024年阿坝方志文化宣讲菜单。州、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精准对接学校和学生需求,采取菜单+点单”“你点我讲的模式,深入校园开展史志文化宣传工作。

上好一堂地情课,焕发史志文化新活力。地方志机构利用方志资源,以方志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本地区的学生策划打造一堂精品地情课,引导青少年传承文化脉络,留住家乡记忆,厚植家国情怀。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在每个县(市)确定一所试点学校、一批授课教师,组织上好一堂地情课。

开展一次读志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新氛围。总结2023童心悟志 青春励志活动经验做法,自2024年起,州、县(市)地方志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将于每年7—9月常态开展童心悟志 青春励志活动,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好阿坝故事,感悟阿坝精神品牌活动中,树牢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截至目前,集中展播读志作品11部,最小的讲述者仅57个月。

编纂一批精品校志,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阿坝州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办学20年以上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及幼儿园编纂校志,确保2025年底前每个县(市)有2所以上的学校编纂校志。地方志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参与,强化日常督促和质量检查力度。

(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

巴中市恩阳区全力推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始终坚持从恩阳实际出发,以“1234”工作法致力发挥好史志部门职能职责,全力推动恩阳区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恩阳区委、区政府提供有力决策参考。

制定“一个”详尽工作规划。年初,制定出台《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2024年地方志工作规划》,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等方面作为年度工作的总指南,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为扎实推进全区地方志工作提供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建好用活“两个”前沿窗口。一是突出抓好村史馆前沿窗口,以全区村史馆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史志文化元素,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地三区现代化新恩阳建设提供历史资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截至20247月,全区已建成村史馆32二是设立史志书籍专窗,在图书馆设立党史、地方志专架,为群众提供了解恩阳本地风土人情的专窗,并计划结合实际在社区、学校、企业持续设立史志专柜、专架,丰富市民阅读书籍库。

充分利用“三大”宣传平台。一是开展史志七进宣教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地方本土文化,讲述恩阳特色故事,展示地方志成果和价值,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借助恩阳发布”“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强化地方志知识和恩阳区特色文化宣传,不断扩大恩阳地域文化的宣传面和影响力三是建好恩阳区史志档案工作群,将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党史地方志负责同志纳入宣传工作的第一跑手,区史志档案中心实时推送国家、省、市、区关于党史地方志相关信息,再由第一跑手结合各单位实际进行推送,确保党史地方志工作的声音有的放矢。

不断完善“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社会舆论宣传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党史地方志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机制,乡镇(街道)、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史志资料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镇(街道)、部门志编纂工作纳入考评,切实推动志书编纂工作;三是建立人才引入与培养机制,2024年通过人才招引新招录研究生1名,为史志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恩阳干部讲习堂”“方志大讲堂”“业务提升大讲堂等有效载体,开展以老带青、以青带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切实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四是创新资源整合与利用机制,依赖部门与社会力量,建立人才资源库,在全区范围内吸引热爱史志文化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利用恩阳区党史、地方志、档案合署办公的有利条件,深入挖掘恩阳地域文化,推动全区史志事业发展。

(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

请点击查看全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86期(总第691期).pdf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