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92期(总第697期)
【市州动态】
广安市全力推进史志阅览室建设
为充分发挥史志阅览阵地教化育人功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地方志服务群众能力,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史志阅览室建设工作。截至8月底,广安市已建成史志阅览室40个,总面积1986平方米,收藏史志书籍1.1万余册,在促进人民群众了解风土民情、传承乡村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精心选址布局,提升点位示范性。依托文化站、图书馆等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对史志阅览室布局进行统筹谋划,选择基础条件好、文化氛围浓、示范辐射强的乡村文化阵地进行设置。例如,蛇龙书院史志阅览室设置在集旅游、研学一体的神龙山景区;凉水井村史志阅览室设置在华蓥市“三展一馆”综合性教育基地附近,有利于吸引人群,充分发挥广安优秀历史文化的教育功能。
创新展陈模式,提升阅读体验感。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市图书馆联合打造集展览、馆藏、研讨、阅读于一体的史志阅览室,“书面阅读+展陈体验”正成为宣传广安优秀历史文化的新模式、新平台。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邀请史志专家为群众讲授乡镇志、村史,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史志文化进村落”宣教活动,为推进乡村德治建设、人民群众常态化学习史志知识作出更大贡献。
严格筛选图书,提升阵地规范性。健全完善史志阅览室管理、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落实、职责落实、人员落实。对在库书籍及展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守牢文化宣传高地。强化史志阅览室与各个文化部门的交流合作,丰富史志阅览室藏书种类和数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阅读选择,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凉山州积极推进镇村志编纂工作
今年以来,凉山州史志办公室认真落实州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任务清单》的安排,把深入推进乡镇(村)志编纂作为“保护传承农耕文明,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利用力度”的重要抓手。
开展新一轮编纂规划。认真总结上一轮编纂工作经验,围绕任务清单核心要求,实现编纂规划与“历史文化底蕴相对深厚、发展条件和辐射带动相对较好的地区”相结合、与“州、市县工作重点发展区域”相结合,动态调整,暂时将不适宜编纂的乡镇(村)调整出来,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优势乡镇(村)的志书编纂工作。全州规划编纂乡镇(街道)志176部、村(社区)志76部。
树立编纂标杆促交流提高。认真总结上一轮编纂成果较好的会东、冕宁、喜德、雷波、木里、甘洛等县(市)的编纂工作经验,推动县(市)间平衡发展。同时把雷波县《黄琅镇志》、喜德县《冕山镇志》作为创新工作试点,纳入2024年度州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创新考核内容。2024年,全州在编乡镇(街道)志32部、村(社区)志20部,计划出版乡镇(街道)志17部、村(社区)志15部。
(凉山州史志办公室)
华蓥市“四注重”推动年鉴编纂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华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通过“四注重”方式提升年鉴征、编、宣、审工作质效,推动年鉴编纂工作上台阶,助推了华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注重广征,强化资料质量“不减退”。在广泛征集资料基础上,突出翔实、充分,夯实年鉴编纂工作的基础。持续征集文字资料50余万字、图片200余张、各类表格30余个、重要文件20余份,有效改善年鉴编纂资料匮乏,提升年鉴内容的全面性。
注重精编,强化编纂成果“出精品”。专题学习年鉴编纂的框架、体例、内容、格式等方面要求,精准制定编纂大纲。及时收集保存、整理核实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系统和准确。严格遵循编纂规范,科学统筹内容,精心编纂书稿,合同约束印制出版,力争编纂出精品。
注重宣传,强化宣传教育“树引领”。2024年,依托“世界读书日”,与市图书馆开展地方志书籍推介活动。与双河街道蓥西新城党群服务中心、永兴镇河心村共建史志阅览室2个,捐赠史志图书1000余册。开展史志“七进”活动10次,“蓥山史志”微信公众号推送史志信息近80篇,提升地方志的宣传面和知名度。
注重核准,强化年鉴审核“出入关”。严格按照“三审三校”原则,纵向严把年鉴篇目设计关、资料征集关、初稿撰写关、印刷出版关,横向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文字关,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年鉴编纂工作,营造“全员办鉴”工作氛围。
(华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
巴中市巴州区“四举措”推动年鉴编纂提质增效
巴中市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把综合年鉴编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着力在提升编纂质量、提高年鉴价值上下功夫,在突出时代特点、打造地方品牌上求突破,探索出一系列高效、创新的编纂经验,为巴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深耕细作,全面采集资料。坚持“开门办鉴”理念,广泛发动各部门提供年鉴资料,加强沟通协调,细化征集要求,全面收集巴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数据、事件和成就,从源头提高年鉴稿件质量。建立年度常规性资料收集整理机制,密切关注巴州政府网、巴州新闻网,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年度大事要事,收集重要文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相关资料,减少基础资料遗漏缺项。
匠心独运,创新编纂思路。在保持年鉴体例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深入挖掘巴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色亮点,梳理大事、要事、新事、特事,与时俱进调整框架条目,着力彰显年度特点和地域特色,做到年鉴内容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编纂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编纂效率和质量,为年鉴编纂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精益求精,强化质量把控。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将质量把控贯穿于年鉴编纂全过程。建立严格的审校机制,对年鉴内容反复推敲、多次修改,通过多轮次、多角度的审核把关,确保年鉴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注重装帧设计和排版印刷,选用巴人广场、回风亭、飞霞阁、红军纪念碑等地标性建筑,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增加地域辨识度,展现大美巴州的风采和底蕴,提升年鉴吸引力。
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注重年鉴的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年鉴交换力度,建立书籍交换机制,与洛阳、阆中、邯郸、句容等地史志部门、方志馆、学校开展年鉴交流互换,提高《巴州年鉴》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索年鉴多元化利用途径,电子版年鉴上线“四川省情网”及“四川方志云”小程序,为群众查询资料提供便捷渠道,进一步拓展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
(巴州区史志研究中心供稿)
眉山市彭山区高质量推进第三轮修志工作
眉山市彭山区第三轮修志工作启动以来,彭山区史志编纂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地方志部门关于修志工作的要求,积极作为,强化举措,扎实推进第三轮区志编纂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完善修志工作机制,将修志工作纳入各单位主要职责,确保领导、机构、经费、队伍、条件到位。成立区志编纂委员会,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主任,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检查督导和审查验收,加强修志工作的领导。设立区志编辑部,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设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相关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和撰写工作,形成领导有力、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区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制定修志工作方案,并抽调力量组建编纂专班。
突出彭山特色,打造精品志书。彭山区第三轮区志是一部跨门类、跨学科、跨行业综合记录彭山区情的重要载体和百科全书。为充分突显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彭山区第三轮区志编修工作注重融入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和忠孝文化,力争彰显2001—2020年彭山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创业,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的举措和成效。修志过程中,注重运用现代方志学理论与方法,严格遵循各项条例规范,始终秉持求实创新的原则,严格执行逐级审查验收制度,致力于提升志书的学术价值与品位,着力打造既具深度又具精度的精品良志。
精心收集资料,夯实编纂基础。组织召开区志目录编审会,统一区志编纂思路,拟制区志目录征求意见稿,并印发到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征求意见。以区委办、区政府办名义下发征集区志资料的通知,明确参编单位工作任务和要求。先后2次组织召开区志编纂培训会议,明确编纂要求,对编纂方法进行系统培训。为推进编纂进度,编纂专班逐一走访参编单位,进行一对一培训,解决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问题。截至目前,在全面整理考证参编单位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综合篇、大事记、大事记略、财政税务、审计监督等篇章的编纂工作。
(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乐至县运用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
近年来,乐至县地方志办公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运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塑造特色红色文化底蕴。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开发精品课程。组织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会,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构建“历史素材+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艺术表达”的思政课程教学链,研发《陈毅故事集》等本土课本教材、“革命文物说”等网络精品课程,完成《纹枰对坐观世界——陈毅与围棋》专题纪录片、大型国画绘本《陈毅元帅》的制作发行。
数字驱动红色实践,提升育人质效。依托陈毅故里景区打造数字教学场景,灵活运用色彩、灯光等手法,展出文物实物、珍稀视频共502件,采用主题浮雕、模拟天花等手段,原景重现“智取宜章”等7个历史革命场景和“陈毅到荣毅仁家赴宴”等3个经典故事。推出全息智能讲解技术,拓展学习方式。
多元传播文化基因,用活研学资源。组建“巾帼”宣讲团、“弘毅”研究生支教团、帅乡银青宣讲队,推动群众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宣讲者,拓宽红色文化覆盖面。投资5亿元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将红色文化、旅游休闲融入研学资源开发,串联邓小平故里等川渝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伟人将帅故里行·川渝联线”经典研学旅游线路,有效开拓省内外研学旅游市场。
(乐至县地方志办公室)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