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05期(总第710期)
【特别关注】
回顾梳理明方向 凝心聚力再出发
省地方志办向各市(州)地方志部门反馈6年来年鉴质量建设总体情况
市级综合年鉴作为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的重中之重,对上是省级综合年鉴的重要基础素材来源,对下为县级综合年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年鉴质量的高低对全省年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10月中旬,省地方志办点对点向21个市(州)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质量意识 提升年鉴质量的函》,针对性总结各市(州)自2018年开展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尤其是2019年起全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复核、质量抽查制度以来,在加强年鉴质量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
多措并举提升质量,年鉴质量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明确将市级综合年鉴作为全省年鉴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持续抓好顶层设计,强化流程监督,注重示范引领,加强队伍建设,多措并举辐射带动全省年鉴质量提升。
抓好顶层设计,构筑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年鉴质量提升有章可循。2018年9月,省地方志办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强调要以上率下开展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大纲)审查、复审和成品书质量抽查,为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建设提供了总纲;2021年1月,印发《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从编、审、用全过程多维度为全省年鉴质量建设提出指导性举措;2023年12月,印发《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覆盖编纂人员素质、编纂流程、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等影响综合年鉴质量的关键因素,持续深化年鉴质量体系建设。
强化流程监督,注重审查结果运用,确保年鉴质量提升措施有力。2019年开始,全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复核、质量抽查制度,市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报省地方志办审查,前移质量把关关口,省地方志办对已出版的上一年市级综合年鉴编纂篇目进行复核、质量抽查,加强跟踪问效。审查、复核、质量抽查均进行量化打分,在系统分析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点对点梳理个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确保审查反馈意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
注重示范引领,激发质量提升动力,确保年鉴质量提升行稳致远。2022年,在全省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营造读精品、学习精品、编精品的良好氛围,产生了一批年鉴理论研究成果,其中有2篇论文分获中志办评比特等和一等论文。《武侯年鉴(2022)》《成都年鉴(2023)》先后入选“中国精品年鉴”。2023年3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实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采取务实举措,严把申报、评审、修改、复核、评定关口,同年12月,评选出首批5部“四川省精品年鉴”,其中市级年鉴4部,县级年鉴1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持续组织实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共有19部年鉴申报参评。同时,2022年开始,逐年开展省级年鉴成果评奖活动,全省形成你追我赶、精益求精的良好态势。各市(州)年鉴质量提升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精品参评热情高涨,精心打磨提升年鉴质量,实现由被动提升向主动提升转变,为年鉴大省向年鉴强省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业务指导,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年鉴质量提升力量充实。年鉴编纂是一项主观能动性极强的工作,年鉴质量高低关键在于编纂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近年来,省地方志办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现场指导、邀请专家和业务骨干面对面授课、录制授课视频云端授课、选派基层干部上挂业务处室锻炼等形式,拓宽培训人员广度,延展培训内容深度,避免“浅尝辄止”式培训,切实提升年鉴编纂人员能力水平。2019年、2021年,分别举办川南、川北片区地方志工作培训会,2022年10月召开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明确工作任务,为年鉴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经过6年努力,全省市级综合年鉴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2018年以来,全省91部地方综合年鉴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奖,10部获评特等年鉴,其中市级综合年鉴41部获奖,占获奖总数的45%,5部市级综合年鉴获评特等年鉴,占获奖总数的50%。
客观分析存在问题,找准制约发展堵点痛点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不容忽视。客观上看,全省市级综合年鉴质量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对外,与全国年鉴质量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内,市(州)与市(州)之间,市(州)各县(市、区)之间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较突出。从近几年抽查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重视程度不够,问题整改不到位。部分市(州)对提高年鉴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面对反馈意见,没有认真组织研究、举一反三、总结经验,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年鉴质量提升进度缓慢。
业务知识欠缺,专业能力不足。部分市(州)年鉴编纂人员无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满足于传统编纂年鉴模式,没有主动学习钻研新的编纂业务知识,无法做到年鉴常编常新。
闭门编鉴仍然存在,年鉴开发利用欠缺。部分市(州)对年鉴作为工具书属性认识不足,没有从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开展年鉴编纂,“编鉴为用”的意识还不强,年鉴开发利用产品少。
深化年鉴质量意识,持续推动年鉴质量提升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省地方志办将继续深化年鉴质量意识,切实抓好市级综合年鉴这个重中之重,辐射带动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努力实现年鉴大省向年鉴强省转变。
持续采取系列举措,巩固年鉴质量提升成果。常态化长效化分级开展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工作,切实提升市级综合年鉴质量。同时,引导市级地方志部门在抓好市级综合年鉴的基础上,切实担负主抓主管职责,持续开展对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情况的抽查复核工作,强化督促检查,形成上下一盘棋、省市一同抓实年鉴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建强年鉴人才队伍,提升编纂规范化水平。围绕《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这一蓝本,对年鉴编纂质量标准、工作流程、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系统梳理解答,采取专题研讨、业务交流、专家授课、个人视频自学等方式,对年鉴编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渠道,扩大培训覆盖面,确保培训到每一名基层年鉴编纂工作者,自上而下提升年鉴编纂规范化水平。
抓好示范带动,深化年鉴开发利用。持续组织实施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和省级年鉴评奖活动,激发编纂精品年鉴内生动力。鼓励各级地方志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年鉴资源的深加工,通过编辑(写)资政报告、年鉴简本、地情书籍等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行业部门发展服务,为社会各界参考借鉴服务;同时,依托地情网站、微信平台和方志馆等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查阅、咨询服务,真正让年鉴用起来活起来。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50万
2023年11月17日,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突破10万,成为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一个粉丝数超10万的微信公众号。11个月时间,“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再次实现飞跃,11月23日粉丝数突破50万。
一年间,“成都方志”微信聚焦“以历史关照现实,以方志跟踪热点”,方志文化专栏推陈出新。依托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耕内容,深化系列。“成都地名溯源”首次系统、详尽地讲述各区(市)县地名由来;“成都百年名校寻访”讲述成都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名人与成都”追寻苏轼、李白、杜甫、陆游等历史名人与成都的情缘;“寻访成都历史建筑”勾画出成都历史建筑的风貌,展示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一个个专栏、一篇篇文章,于字里行间触动心灵、振奋精神。
一年间,成都方志文化活动热闹非凡。联动市直部门策划举办“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方志进高校”“方志好课评选”“成都方志馆社教活动”“以书会友”等活动。第二届“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吸引全市1600余所中小学学生报名参赛,超100万人次参与知识学习,累计答题超20万人次;首届“志成都·知未来·方志进高校”吸引22万名学生参与线上答题,第二届“方志进高校”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志成都·致成长·方志好课评选”得到广大教师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社教活动与“以书会友”活动在各区(市)县频频举办。
一年间,方志作者妙笔生花。“成都方志”作者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之中有作家、教师、公务员,也有地方志系统工作人员、文史爱好者、成都方志学会会员……他们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用心用情书写方志文化,讲述成都故事。
一年间,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百花齐放。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服务中心,回应热点。“成都方志”微信公号单篇阅读突破10万;“成都方志”视频号累计播放突破1亿人次;成都方志新媒体矩阵获评全市“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在成都市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排名中,“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首次跻身全市前十,“成都方志”抖音号、头条号长期位居全市前十……
在一篇篇推文中,一个个视频里,“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搭建起粉丝们的交流空间。地方志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是“成都方志”对自己的要求,“有温度”“有互动”“有感动”是网友对“成都方志”的评价。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请点击查看原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05期(总第710期).pdf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