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4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16期(总第721期)

发布时间:2024-12-06 18:10:42 浏览次数: 【字体:

特别关注

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一行

到乐山市调研历史文化传播工作

123日,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一行3人到乐山市嘉州记忆·地情文化馆苏稽跷脚牛肉非遗馆、乐山文庙调研历史文化传播工作。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成定彬,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吴道鸿、副主任税俊峰,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丹陪同调研。

嘉州记忆·地情文化馆位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系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于202312月建成开馆。陈建春一行认真参观馆内乐山历史沿革”“三线建设中的乐山”“乐山名人”“乐山非遗文化等展陈,详细了解馆藏史志书籍、史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陈建春强调,要充分利用地情文化馆内丰富的史志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苏稽跷脚牛肉非遗馆位于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是一座展示苏稽跷脚牛肉历史文化与特色技艺的展馆,于20233月开放。陈建春一行认真观看馆内古老的炊具、照片、文献资料等陈列,并聆听讲解员讲述翘脚牛肉的起源、发展和传承。陈建春强调,要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研究、宣传、展示和传播,深入挖掘、活化利用乐山特色美食等地情资源,开展好史志文化宣讲,形成更多史志文化成果。

烽火西迁路——武汉大学在乐山纪念展位于乐山文庙内,主要展出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期间的老照片、学习书单、投身抗战的师生名单、学生漫画作品等第一手史料。陈建春一行认真观看展陈,并聆听讲解员介绍展品背后武汉大学师生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陈建春强调,要加强对本地抗战文化、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利用,引导大家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在乐山调研期间,陈建春还与乐山市委书记赵波,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文春雷,乐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彦,乐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王玻就地方志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抽查复核找准突出问题 监督整改推动质量提升

省地方志办完成县级综合年鉴2023卷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情况的复核工作

125日,省地方志办完成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年鉴2023卷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情况的复核工作。这是继2023年后第二年开展该项工作。

本次复核仍随机抽取7个市(州)的7部县级2023卷综合年鉴,对市级地方志机构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的工作情况进行复核并打分排序,进一步掌握市(州)地方志机构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质效,力求科学评价市级地方志机构该项工作情况,省地方志办在总结上年复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省地方志办开展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情况复核工作的方案》,从意见是否准确,图表版式、框架结构、编校方面是否有未发现的问题4个重点方面开展复核,根据复核情况撰写较详细反馈意见,进行量化打分排序,并通报相关市(州)。

从复核情况看,各市级地方志机构对县级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意见基本准确,各县级地方志机构也基本采纳所提意见,但市(州)地方志机构在对县级综合年鉴在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中仍存在未发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全面、分类不科学、重点不突出、图表不准确、行文不规范、编校质量低等方面。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采取系列举措提升年鉴质量。2019年开始,全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制度,精准掌握市级综合年鉴质量建设情况,市级综合年鉴质量大幅提升。县级综合年鉴体量大、基础差,是影响我省年鉴质量整体提升的最关键因素,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开始,省地方志办创新开展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情况复核工作,进一步督促各市(州)地方志部门加强工作主动性、提升工作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县级综合年鉴编纂质量。

下一步,省地方志办将持续用好年鉴质量提升系列举措,常态化开展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情况的抽查复核工作,加强对市级地方志机构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加强对县级地方志部门年鉴编纂业务指导;鼓励县级地方志机构在提升综合年鉴质量上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学习借鉴精品年鉴、优秀年鉴的经验做法,以扎实务实的举措切实在提升县级综合年鉴质量上取得实效,加快推动全省年鉴大省向年鉴强省跨越发展。

(省地方志办)

历史上首部《四川羌族通志》出版发行

126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的《四川羌族通志》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最迟在秦汉时期就已在四川生活、繁衍,是四川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四川省西北部的岷江和涪江上游地区。20085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给四川各地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造成极大的破坏,生活在岷江和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则是其中受害最深、损失最重的民族之一。为及时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遗产,把因震灾损毁的羌族特有文化形态用志体形式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下来,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志编委,20157月更名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简称省地方志办)即着手调查、论证和筹备《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于20119月正式启动编纂。编纂工作先后历经资料收集整理、初稿编写、初稿评审、补充资料、统稿修改、专家终审等多个环节,从开始组织编纂到最终出版发行,历时13年。

《四川羌族通志》系历史上首部羌族通志。该志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设凡例、概述、正文、附录等,正文设羌族源流、当代羌族分布区域、羌族地区自然环境、羌族社会经济形态、羌族地区政治、羌族人口、羌族地区综合经济、羌族地区社会事业、宗教信仰、禹羌文化、风俗礼仪、羌族碉楼、工艺、文学艺术体育、羌语与羌族新文字、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羌族人物、大事记、专题记述19篇,100万余字,全面、客观记述了先秦至2011年间生活在四川省行政区划内羌族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及其生活区域的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四川羌族通志》的编纂出版,既是省地方志办在四川民族方志编修方面积极有益的尝试,也是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开展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举措,既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更具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该志的顺利出版,代表四川世居民族文化研究取得新的阶段性成就,也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四川方志编修博大浩瀚的成果体系。

下一步,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坚持修志为用不断扩展工作思路和方法,推陈出新,打造出更多富有四川地方特色和巴蜀气象的精品良志,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德阳市多措并举推动年鉴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通过抓基础、抓培训、抓评比,不断提升年鉴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年鉴编纂质量持续迈上新台阶。

抓基础,建立稳定的编纂队伍。事多人少是市县史志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动向市级分管领导汇报史志工作特点难点,推动史志部门合并,争取人员资金支持,重点解决市县史志部门年鉴工作人员少、不固定的问题。县级史志部门合并后,人员编制由原3-5名,增加至6-10名,广汉市增设史志编纂中心;市级史志部门人员编制增加至19名,力量构成持续得到增强。年鉴编纂人员由原来的兼职变为现在的专职,由一人干多件事变为多人干好一件事,人员专业性大大提升。

抓培训,提升年鉴队伍业务水平。大力开展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以评代训、调研交流等,重点解决年鉴编纂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等问题。2021年以来,先后邀请专家授课20余次,分层分类开展培训,针对市县史志部门撰稿人员开展写作培训,重点从如何把握部门主要工作设立条目入手提升初稿撰写质量;针对市县史志部门年鉴编纂人员,重点培训大纲设置、篇目逻辑、文稿精炼等提升年鉴的科学性、逻辑性,每年以会代训300人次以上。大力开展业务交流,年内,主要领导率市县史志部门相关人员赴广西、福建、江苏、安徽等先进省份学习年鉴编纂经验,既更新了认识又提升了业务水平。

抓评比,调动年鉴编纂人员积极性。广泛开展年鉴理论文章评比、编纂经验交流、精品年鉴品读、年鉴质量评比等活动。在精品年鉴品读活动中,5人撰写的理论文章获省地方志办表扬,20人撰写的心得体会获市级史志部门通报表扬。每年开展优秀稿件评比活动,对提供优秀稿件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并颁发证书。大力开展年鉴篇目审查和质量抽查,创新采取县级年鉴交叉审查,市级史志部门综合审查并会议反馈审查意见的方式,促进县级年鉴质量提升,优先推荐质量抽查排名靠前的年鉴参与中省评奖,通过正向引导和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年鉴编纂人员的积极性。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请点击查看原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16期(总第721期).pdf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