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4期(总第736期)
编者按:1月9日,《人民日报》第9版刊载《发挥村志的独特作用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文化动力》一文,指明村志编修的价值、意义,提出以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志鉴编修、扩大村志运用范围挖掘其多元价值、培育阅读村志习惯建立乡村文化传承长效机制三方面为着力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文化动力。现全文转载如下,供全省地方志部门学习借鉴,并加快推进全省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
发挥村志的独特作用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文化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村志是记录、传承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作为地方志书的一种,村志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一个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河流、风物特产、民生百业、文化风俗、村规民约、能工巧匠等内容。编修村志,有利于以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比如,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自1981年以来,四修村志并以此振兴乡村文化、发展村级经济,大幅提高了乡村振兴效能,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又如,“全国村志编修示范县”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积极开展全域村志编修工作,自2021年以来已完成村志初稿219部。该县把村志编修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村志编修的综合效益,助力乡风文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深沉持久的文化动力。充分发挥村志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独特作用,可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深入调查研究,扎实推动村志编修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村志就像是乡村的“百科全书”,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做好编修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编修一部村志,就要对该村庄做一次“摸清家底”的工作,就要对该村域的“三农”问题做一次全面、深入的社会调查与个案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村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编修出版的村志越多,对我国乡村社会的调查研究就会越广泛越深入,也越能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决策支撑。
扩大村志运用范围,挖掘其多元价值。修志是为了用志。只有把用志这一环节抓好,充分挖掘村志在不同领域的价值,才能让“三农”画卷更加壮美。比如,村志中记载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内容,对于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此,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经济价值,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又如,村志记载了丰富的乡土文化相关内容,对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使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利用具有农耕特质、乡土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培养阅读村志的习惯,建立乡村文化传承长效机制。村志不是“文化快餐”,而是一种可持续发挥效用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记录乡俗,留住乡思。培养阅读村志的习惯,建立乡村文化传承长效机制,将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此,要培养村民阅读村志的习惯,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建设家园的热情,引导、鼓舞村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开创美好未来。
(原载《人民日报》2025年1月9日第9版,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颜越虎)
【市州动态】
成都市县两级综合年鉴2024年卷全部出版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成都市县两级2024卷综合年鉴24部全部出版。《金牛年鉴(2024)》《新津年鉴(2024)》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精品年鉴”,15部年鉴在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中获得特优、优秀等次,全市年鉴质效同步提升工作初见成效。
评价全覆盖,抬高质量底部。近年来,成都市地方志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志办关于年鉴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的工作部署,将质量抽查扩展为对全市23部县级综合年鉴开展全覆盖质量评价。一是采取按分数划等次、不限名额的做法,鼓励区(市)县自我提升。二是将全国、全省精品年鉴最新要求以及历次审查、复核发现的问题,分解为9大项29细项可量化的评分项目,实行倒扣分制,着力解决县级综合年鉴分类不科学、行文不规范等常见问题。三是为23部县级年鉴逐一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问题“销号”制度,力争每年消灭一批共性问题。同时建立整改督促机制,将评价结果通报区(市)县政府,对质量评定得分后进单位进行约谈。2024年,全市85分以上年鉴由8部上升到17部,其中90分以上6部,已“消灭”75分以下年鉴。
精品全动员,扩展质量顶部。以创精品年鉴为抓手,提升全域年鉴整体质量,建立创精品年鉴遴选培育机制,每年培育一批、后备一批,分批次组织区(市)县综合年鉴申报创建“四川省精品年鉴”。实行已创单位与培育单位“实战演练”的做法,先进带后进,实战中推进。编印《创建精品年鉴指导手册》,作为提升全市年鉴质量的“实操手册”。以精品年鉴为标准,结合篇目审查和质量评价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全市相继有5部年鉴入选全国或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武侯年鉴(2022)》为全省首部中国精品年鉴,《青白江年鉴(2023)》为四川省精品年鉴首部县级年鉴。《金牛年鉴(2024)》《新津年鉴(2024)》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精品年鉴,9家单位申请纳入2025年培育名单,全市年鉴事业发展初步形成学精品、创精品的良好氛围。
优化全流程,抓质量促效率。成都年鉴社优化“组稿+采编”的编纂模式,建立“年初抓供稿、过程抓编审、年底抢进度,专业人员+专家保质量,滞后通报+先进表扬促效率”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制。各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质效同步提升的方法和路子。武侯区累积历年供稿发现的问题每年更新编纂指导手册,金牛区用行政力量强力组织抓供稿质效,新津区提前研究全局、从被动编向主动采促深度,简阳市、青羊区等区(市)县对标精品、优化大纲,倒排时间节点率先出版,形成各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在确保“当年鉴当年出版”的同时补齐欠缺年度,全市20个区(市)县和3个新区全部实现当年鉴当年出版。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广元方志馆开馆
1月2日,广元城市展示中心(广元规划馆、广元方志馆)举行开馆仪式。市委书记何树平宣布开馆。市级相关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常务)负责同志、各县(区)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参观了展示中心,详细了解广元历史文化、城市发展历程、未来规划建设及馆内展陈布局。
广元城市展示中心一层为方志馆,总面积1428平方米,分城市客厅、城市概况、建置沿革、三国重镇、女皇故里、风云利州等15个版块,集地情展示、志书收集、史料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德阳、内江、乐山、宜宾、广安、雅安
成都市武侯区、新津区地方志成果服务两会
1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德阳印记(2024)》首次亮相市两会。
1月,《内江史志(2024综合刊)》首次进入市两会会场,为委员、代表们了解内江史志工作和内江党史、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其建言献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1月2—4日,乐山市两会召开。两会期间,乐山史志部门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阅《乐山简史(口袋书)》《乐山书院》1200余册。
1月7日,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宜宾印记(2024)》送交市两会使用。这是宜宾史志成果首次进入两会会场。
1月5日,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向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阅《广安记忆(2023)》800余册,便于其更加直接、全面了解2023年广安经济社会发展全貌。
1月5日,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将700余册公开出版的《雅安市情(2024)》送到市两会代表、委员手中。这是雅安市地方志成果第二次亮相市两会。
1月,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武侯年鉴2024》《武侯印记2024》亮相区两会,获得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1月,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新津微记录(2024)》首次进入区两会会场,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焦点。
(综合相关市、区信息)
达州印发县级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置指导意见
1月6日,达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印发《达州市县级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置指导意见》,为即将全面启动的2025年卷年鉴编纂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范例。
《意见》依据《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试行)》等中央、省相关规范性文件,在充分学习借鉴全国、全省多部优秀年鉴框架设置范例的基础上制定。
《意见》建议将年鉴框架结构设置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同时,将条目结构分为概况条目、常规条目、单一性条目,其中概况条目反映年度内该行业或领域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年度特点、存在问题等;常规条目反映该分目各分支行业、领域年度发展情况或主要职能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以记述基本信息、基础数据、政策措施、主要成效为主,体现发展脉络;单一性条目记述年度内的大要特新事,体现年度特点,一事一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基本要素应齐全。
《意见》要求,每年度必须辑录的基础资料部分,其类目、分目和分目下的概况条目、常规条目一般应连续、固定设置,以保证基础资料连续不断、纵横可比。
《意见》强调,年鉴框架应保持相对稳定,可依据年度特点和事物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各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应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基础资料篇目,并增设反映年度特点、地方特色的特色篇目,实现年鉴框架相对稳定与合理创新有机统一。
(达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