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29期(总第761期)
【市州动态】
自贡、眉山等地积极推进扶贫志编纂
3月21日,《自贡扶贫志》总编室召开编纂工作推进座谈会,从完善编纂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全力推进资料收(征)集、认真组织初稿编写等系统回顾总结前期工作,深入分析编纂过程中存在问题短板,提出解决方案举措。会议强调,要从拓宽丰富资料来源、加大对供稿单位督导协调、精心打磨完善初稿、认真开展文稿自查互评等方面着力加劲,确保《自贡扶贫志》资料更翔实、内容更丰富、质量再提升,为6月底前形成送审稿奠定坚实基础。《自贡扶贫志》总编室及业务指导组人员参加座谈会。
3月20日,眉山市召开《眉山扶贫志》编纂工作推进会,通报《眉山扶贫志》编纂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总编室专家就县(区)扶贫志资料收集和编纂规范交流发言。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各县(区)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好、落实好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资料收集和文稿撰写工作。要加强指导。采取当面沟通、重点授课、分类指导等方式,解决参编单位在编纂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保障。参编单位要为扶贫志编纂工作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和服务保障,为编纂工作创造条件。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投入这项工程,编纂出堪存堪鉴的精品佳志。《眉山扶贫志》总编室相关编纂人员、各县(区)史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30余人参会。
3月20日,壤塘县召开《壤塘县扶贫志》工作推进会。县委副书记孙小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地方志办市县志工作处处长高伟明就扶贫志编纂和年鉴稿件质量提升进行授课培训。会议强调,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扶贫志、年鉴供稿工作,县史志中心要加强协调和督促,确保《壤塘县扶贫志》《壤塘年鉴》编纂工作高质量完成。严格对照《壤塘县扶贫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壤塘年鉴2025编纂供稿大纲》,按时高效完成供稿任务。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史志工作负责人及业务人员150余人参会。
(综合自贡市、眉山市、壤塘县信息)
南充深化方志馆开发利用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022年3月23日,南充市方志馆正式开馆运行。三年来,市方志馆始终秉承“鉴古知今、以志育人”初心,深化“地方文脉、发展历程”立体展陈,拓展“数字方志、云端共享”智慧服务,构建“展教并重、以志育人”文化高地,充实“全民征集、多元共享”资源宝库,成为南充的文化地标、城市名片,共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外来嘉宾、投资客商等各类团队400余个,市民游客近3万人次。
建设开放共享的“市情会客厅”。方志馆设有临展区、特色地情展示区、方志文化阅览区三大主题功能区。三年来,市方志馆累计接待中省市各级领导、省内外方志同仁以及市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团队400余个、游客近3万人次。创新实施“展厅+运营”模式,与市直机关工会合作举办“书习语·红旗漫卷”书法特展,与西华师范大学蜀道学院共同制作“寻找古籍里的蜀道”临展,与南充市作协联合策划本土作家新书发布会等文化共享活动,不断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三年来,方志馆运行得到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打造全域覆盖的“地情资源矩阵”。三年来,方志馆采取征集募捐、购买交换以及搭建电子平台等方式不断丰地情资源库。在实体馆藏方面,通过“党政联动+社会捐赠+跨地交换”模式,藏书量从开馆初期的2万册增至3.3万册。在全民征集方面,近两年收获捐赠文献和实物资料200余套册。在数字赋能方面,同步构建南充市地情网和“方志南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一网三号”新媒体矩阵,并依托微信公众号和地情网站建设数字方志馆,上传电子书225套,图片资料2000余张,视频资料300余件,数字资料1300件。方志馆原创宣传视频《志里乾坤·魅力南充》获全省地情短视频拍摄宣传活动特等奖,并被选送参加“中国地方志网络精品征集展播”。
培育多维联动的“文化共生体”。三年来,方志馆成功构建“1+5+11”文化传播网络,以方志馆为平台建设社会科学、党史教育、双拥示范、社会实践等教育基地11个,建设高校分馆、机关分馆、企业分馆、红色景区分馆等5个,形成以方志馆为圆心、分馆为支点、教育基地为脉络的文化涟漪效应。整合资源,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机制。联合南充市顺庆区政协录制“政协委员直播间”视频节目——《用地方志打开南充记忆》,全网浏览量超16万人次,《四川政协报》予以报道。与学校分馆仪凤街小学开展“小小讲解员”课后实践服务,与嘉陵江文旅集团签订研学游合作协议等等,各类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开展80余次。创建文化活动品牌体系。2023年创建“方志文化大讲坛”宣讲品牌,走进学校、乡村、机关单位开展宣讲20余场,“志载南充·志在家国”课件纳入市社科联科普教育专题。2024年,坚持一月一期开展“同在一座城共读一本书”分享活动,创新组织“京剧会友”“汉服出行日”等传统文化活动,南充市广播电视台、《南充日报》等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南充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达州完成2025卷县级地方综合年鉴篇目审查
达州市委史志研究中心紧扣“四川省精品年鉴工程”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县级年鉴篇目审查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高质量完成2025卷县级年鉴篇目审查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县级地方综合年鉴2025卷编纂篇目审查工作的通知》,制定审查方案,明确审查标准,要求各县(市、区)地方志部门安排专人对接联系该项工作,确保篇目审查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业务学习。组织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学习省地方志办2024年反馈的篇目审查、复核、质量抽查意见以及其他精品年鉴篇目设置。结合全市史志工作会议,对各县(市、区)年鉴编纂人员进行现场授课,重点解读《达州市县级地方综合年鉴篇目设置指导意见》,强化对框架结构、地方特色、条目设置等要素的把握,确保编纂人员对篇目审查要求有清晰认识和理解。进行细致审改。严格对照年鉴编纂标准和规范要求,对各县(市、区)报送的年鉴篇目进行逐一、交叉审查,重点聚焦地方特色和年度亮点,从框架结构、类目设置、条目编排到标题拟定等方面提出详细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审查意见不再出具统一格式的修改意见,而是直接在年鉴篇目文档上标注修改,使审查意见更加直观明了。
(达州市委史志研究中心)
资阳市委书记专题研究地方志工作
3月20日,资阳市委书记元方组织召开全市大党办系统工作务虚会,专题听取并研究全市地方志工作,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周月霞主持会议。听取汇报后,元方充分肯定2024年全市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强调,全市地方志部门要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全市红色资源、地情资源,编撰出版一批权威、精准、严谨、丰富的精品年鉴、扶贫志、市直部门大事记等著作,加快推进史志馆建设,提前谋划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全市正在推动落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确定一批课题开展资政专题研究,努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贡献智慧力量;要统筹兼顾资阳地方志成果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和宣传资阳地方志中的红色故事、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家教等,发挥好地方志以文化人作用。
(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梓潼县、通江县、芦山县
积极开展志鉴编纂业务培训
3月19日,梓潼县召开全县史志工作培训会议。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慕婵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党史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梓潼执政实录》《梓潼年鉴》业务培训,安排部署2025年全县史志工作。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史志工作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180余人参加会议。
3月21日,通江县举行2025年志鉴著作首发式暨方志业务培训会,围绕《〈通江年鉴〉(2025)》稿件撰写、乡镇(街道、村)志资料征集与统稿、如何突出乡镇(街道、村)志地方特色3方面,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操作实务专题培训。县各乡镇(壁州街道办)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县直各部门,中央、省、市驻县单位,县属国企,特邀单位业务人员180余人参加活动及培训。
3月21日,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召开2025年年鉴编纂工作培训会,通报《芦山年鉴(2024)》编纂出版情况,开展年鉴撰写业务培训和组稿工作意见交流,对年鉴供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县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驻芦单位88名编辑人员参加培训。
(综合梓潼县、通江县、芦山县信息)
峨眉山市、理县积极推进镇村志编纂
3月21日,峨眉山市召开2025年乡镇(村)志编纂工作推进会,通报全市乡镇志、村志编纂进度,部署2025年上半年工作。相关乡镇汇报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开展情况,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峨眉学会相关负责同志就乡镇志、村志编纂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与会编纂人员逐一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作表态发言。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峨眉学会相关负责同志及乡镇(村)志编纂人员参加会议。
3月20日,理县召开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推进会,通报当前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红出席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会议邀请马尔康市史志中心作经验交流分享,观摩了《桃坪镇志》初稿评审会,通报全县乡镇村志编纂工作整体开展情况,各乡镇依次汇报了现阶段编纂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和困难。全县11个乡镇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
(综合峨眉山市、理县信息)
请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