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春同志在2023年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奋力打造方志理论研究新高地
——在2023年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3年11月2日)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长 陈建春
办党组书记、主任,省地方志学会会长陈建春讲话
同志们:
为认真总结全省二轮修志经验,切实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既有21个市(州)地方志部门主要负责人,也有省直部门、市(州)、县(市、区)部分论文第一作者。大家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以文赴会,充分体现了对方志理论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满腔热情。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征文153篇,我们择优选取70篇优秀论文汇编成集。这些论文内容,涵盖志鉴篇目设计、乡镇志扶贫志编纂、口述史挖掘、旧志整理、人才培养、方志馆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很多论文围绕修志成果、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具体举措、存在不足等方面对本部门二轮修志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三轮志书编纂做了有益探索和思考,文章总体质量较高,很有针对性、指导性。从论文看,一些市(州)及县(市、区)地方志部门突破闭门修志局限,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探索志鉴编纂的新途径、新模式,突出理论和实践相贯通、全面和重点相统一、研究和阐释相结合,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见地的研究成果。
刚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广安市地方志办、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4个部门作了交流发言。江苏省地方志办陈华副主任挤出时间专程赴会,从志书与志书编纂工作、编纂工作的主要环节、编纂质量与时间管控、科学编纂与依法修志4个方面,为我们作了精彩授课,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认识,启发了我们的思考。这次理论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对研讨方志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三轮修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突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地方志理论研究者肩负着传承好、实践好、研究好地方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与重任。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省地方志学会始终把地方志理论研究作为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要着力点,不断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为方志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辟广阔空间。同时,全省地方志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在座各位持续发力,推动方志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研究成果更加丰硕。去年,我省共组织84篇“精品年鉴品读季”主题征文,省地方志办从中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54名,推荐5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选,获特等奖、一等奖各1篇。两年来,先后组织报送中国第二届方志编辑出版学术论坛征文8篇;报送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方志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分论坛征文12篇;报送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征文29篇;报送第六届全国年鉴论坛征文7篇;报送第十二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征文13篇;报送“全国方志馆发展论坛”征文19篇,组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全国前列。今天的理论研讨会,省直各部门、各市(州)地方志机构组织报送153篇征文,系历届理论研讨会论文报送数量之最。其中,雅安、阿坝、广元、绵阳、南充都组织了10篇以上论文,值得肯定。这些理论成果都很有价值,接下来我们还会从这些征文中选出部分精品论文,编辑出版《巴蜀史志》“二轮修志”增刊,进一步加强对我省修志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与运用。
二是研究规格不断提升。为推出更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在省地方志学会每两年发布一批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今年8月,经省地方志办、省社科联、省地方志学会研究,发布了2023年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这些专项课题为省级项目,面向全省公开申报,是我省首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专项课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内江师范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等21个部门共申报了31项专项课题,经专家评审,包括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申报的《方志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的探索与实践》等10个课题成功立项。这些课题对地方志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繁荣四川方志理论研究、传承巴蜀文化、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志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工作,希望在座各位方志理论研究专家积极申报,为建构方志学理论体系和推动学科实践献智献力,为提升方志学在四川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影响尽责担当。
三是理论成果转化日见成效。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近年来,全省方志理论研究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理论探索更加清晰、更加科学,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去年,省地方志学会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果运用,聚焦地方志工作重点难点堵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组织撰写理论研究文章,提出资政建议,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7次。今年,省地方志办联合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新中国工业史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关于更好地处理四川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建议》获省政府省长黄强,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省政府副省长郑备批示;联合团省委撰写的《关于全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建议——以成都市为典型》获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批示;《巴蜀史志》2023年第2期刊载的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撰写的《“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军西藏出发地”专题研究》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强批示。各市(州)、县(市、区)地方志机构也在落实理论研究任务、创新理论研究方式、强化理论研究效果上想办法、定标准、建机制,形成了既注重工作实践又注重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成都围绕“东坡文化”开发、望江公园提档升级、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等课题撰写的资政专报,得到市领导多次肯定性批示,为东坡文化推广和望江楼街区升级改造提供方志智慧。广元撰写的《让厚重文化滋养心灵 用历史智慧助推发展——史志“七进”工作的调研与建议》等资政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遂宁指导编纂出版《盟遂合作志》,为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内江完成多篇资政报告,《关于建设糖业博物馆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进入决策程序,糖业博物馆建设已纳入规划。宜宾撰写《关于统筹保护利用郑佑之、赵一曼故居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建议》《春风村发展史的经验与启示》等资政报告,得到市、县领导签批并转相关方面研究落实。雅安撰写《关于创造性转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IP放大文旅“引擎”作用的建议》资政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泸州、乐山、达州、巴中、资阳等市积极开展资政研究、撰写资政报告,主动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得到当地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资政建议被当地政协列为提案。实践证明,地方志事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才能更好地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才能更好发挥地方志工作的独特价值。
四是理论研究平台更加开阔。2021年,四川省地方志办与重庆市地方志办、内江师范学院合作共建“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有效整合研究力量,拓宽研究视野,提升学术水平,为弘扬巴蜀文化提供广阔平台。省地方志学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搭建平台,持续下发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办好两年一度的地方志理论研讨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拓宽理论视野,启发研究思路,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比较研究,形成上下互动、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今年,省地方志办领导带队,组织21个市(州)分批赴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开展调研学习、学术交流、业务探讨,并形成调研报告、理论成果。
2023年11月2日,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近年来,我省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与党和国家对文化战线提出的要求和地方志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地方志理论研究尚有很大进步空间,距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市(州)、县(市、区)对地方志理论研究的认识不到位,对方志理论研究不重视、不积极、不支持。二是理论研究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市(州)还需下力气,进一步加快理论研究步伐。三是高质量理论成果不多。虽然这两年我省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有所增长,但就成果本身而言,广度、深度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不多,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在成绩面前我们要不骄不躁,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知难而进。要实现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加强地方志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加强地方志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与推广。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这次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就是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总结二轮修志经验,探索三轮修志方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实干奋进,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理论研究,不断提升我省地方志理论水平谈几点意见。
一是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方志理论研究正确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理论研究,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理论研究全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传统文化及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所有的理论研究,都必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开展。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发展阶段,地方志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研究地方志事业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为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是深刻认识地方志事业特色优势,保持方志理论研究定力。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代代相传、连绵不绝。地方志不仅能“使人生今世而知往古,不出户而知天下”,更能供“为政者知其务,观风者采其俗,作史者核其实”。地方志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理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志鉴的编修方法、实践发展、功能作用、成果运用,研究的内容应着力反映地方志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存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每一名方志理论研究者,都要满怀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自豪感,积极投身方志理论研究。
三是准确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方志理论研究繁荣发展。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要肩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理论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我们研究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编史修志工作推进到哪里,我们的研究就跟进到哪里,让地方志理论研究更好指导编纂实践。方志理论是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理论,不是藏于深闺、束之高阁的“绝学”,而是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和运用的“实学”。埋头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做好新时代地方志理论研究。要发扬工匠精神,深钻细研,努力推出一批有穿透力、有指导性的理论成果。近年来,各级地方志部门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修志实践,形成了一大批志鉴成果,我们要善于从中挖掘素材、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把真知灼见、真招实招找出来,更加广泛地运用到今后的志鉴编纂实践中去,促进精品佳志的不断出现和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是培育壮大方志理论研究人才队伍,推进方志理论研究再上台阶。搞好理论研究,关键在于研究队伍能力强不强、水平高不高。要坚持人才强志,抓好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以开放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加快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全省地方志系统对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培训交流力度,拓展人才培养形式,壮大专家人才队伍,为谋划三轮修志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省地方志学会要继续推进方志专家库建设,采取定期开展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选、适时汇编地方史志研究论文集、支持会员出版研究著作、组织会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等形式,为会员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在全省营造方志理论研究的浓厚氛围。
加强理论研究是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推进理论创新是地方志事业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始终牢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