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在全省市州志办主任眉山学习会上的讲话

作者:谢鑫 发布时间:2011-08-01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眉山市召开的全省市州志办主任

学习会上的讲话

 

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马小彬

2011728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完成全省抗震救灾志和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的关键之年,这次全省市(州)志办主任学习会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朱佳木同志有关新时期地方志工作“九个创新”的讲话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全力推进2011年全年地方志工作完成任务。

这次学习会在眉山市成功召开,与中指组办公室、眉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分不开;中指组办公室刘玉鸿副主任专程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对四川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也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点期望,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眉山市人民政府李静市长亲临会议看望大家,并作热情洋溢的讲话;眉山市志办精心筹备,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细致并卓有成效会务筹备组织工作;各市州志办主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材料,在此,我代表省志编委和与会同志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上,眉山、成都、德阳、绵阳、甘孜、广安、广元七市(州)作了大会交流,会议印发了书面材料,请大家相互学习借鉴。这次会议时间短,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上半年工作和下半年的任务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今年工作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级志办积极组织,全省地方志工作者辛勤工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和大局,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安排,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高位求进,加快发展”,重点加强了抗震救灾志、二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在地方志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上,开拓创新,勇于作为,取得成效。

今年上半年,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8个分卷中有4个分卷已总纂,另4个分卷正加紧编纂;眉山市、德阳市抗震救灾志已出版,广元市出版了《广元市抗震救灾大事记》;有关市州抗震救灾志编纂进展顺利。

市州志编纂,继《绵阳市志》、《遂宁市志》、《甘孜州志》、《达州市志》、《攀枝花市志》、《南充市志》已出版后,《泸州市志》、《宜宾市志》、《阿坝州志》、《凉山州志》已交出版,《德阳市志》、《广安市志》已通过终审验收。截至目前,市州志已通过终审验收12部,《乐山市志》正在审查,《巴中市志》、《自贡市志》即将送审。县(市、区)志已出版80余部,有20余部进入出版程序,全省已完成100余部县级志书编纂任务。

《四川省志(1986-2005)》出版印刷招标按程序结束,封面设计、内文版式将送审,计划今年送审33部,有30部将终审。《四川年鉴》(2011年卷)已出版。全省21个市(州)全部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今年省志编委举办了有200人参加的地方综合年鉴培训班。

为总结两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经验和作法,省志编委编辑印发了《地方志工作文献选》、《四川省地方志论文选》、《四川省历代旧志目录》;四川省旧志整理出版项目经费已落实,《四川省历代旧志提要》编纂工作已启动,四川地方志网站已开通。

总体而言,上半年,全省各地地方志工作有序开展,在抗震救灾志、第二轮三级志书、年鉴编纂、旧志整理、地情资源开发、方志馆建设、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和服务型地方志工作机构”建设活动不断深入,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有力的推动了全省地方志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如成都市围绕统筹城乡、建设国际田园城市,以提高志书质量为抓手,启动城乡统筹志、推进“书香农居”活动、出版《成都概览》(双语版)、筹建数字方志馆、华阳国志方志馆等;德阳市、泸州市围绕“三农”工作,启动《“三农”图志》、《泸州农村年鉴》。成都市、乐山市、南充市等政府将地方志事业目标纳入十二个五年计划。巴中市方志馆今年将竣工,峨边彝族自治县投资130万,建成方志馆。

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各地各部门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于这些经验,各地要认真总结,对照全年目标,查漏补缺,尤其要针对薄弱环节,及时研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工作健康有序较快发展。

二、对下半年工作的意见

1.要认真学习,开拓创新。

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提出了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在论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时,他强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文化则是反映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精髓内涵。毛泽东当年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邓小平也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之一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今天,胡锦涛提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总书记关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辟论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文化在党的建设和未来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任务也更加艰巨。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要以“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引和动力,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争当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表率,为推动“两个加快” 、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再建新功。

723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刘奇葆书记强调要突出城市发展特色,注重城镇风貌塑造和品位提升,要克服文化的缺失、民族地域特色不明显得问题,强调文化特色,城市建设要与文化融合,旧城改造要加强对城市文化遗存的保护,留下延续“城市记忆”。蒋巨峰省长在总结中也强调四川是文化资源富集地区,要加大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这为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

其次,要认真学习朱佳木同志“九个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

2011年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上,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同志指出地方志工作要在“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志书编纂创新、资料收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学科理论创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修志队伍组织与培训创新”等方面进行实践和思考,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把地方志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佳木同志的“九个创新”是站在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阐述了创新对于完成好地方志工作新任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用创新精神抓好地方志工作,以创新精神做好重点工作,以创新精神服务好中心工作,开创地方志事业的新局面。

2.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按时保质完成2011年工作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明确了2011年全省的地方志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抓住机遇,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开拓创新,加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和服务型机构”建设,重点推进抗震救灾志、第二轮三级志书、年鉴编纂,方志馆建设,推进地方志资源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促进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两个加快”、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服务。

1)全力推进抗震救灾志、三级志书编纂工作。

2011年我省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按照中央要求,灾后重建任务在今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各个分卷、6个重灾市(州)及39个县级重灾区要全面完成编纂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把握总体工作进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编纂进度。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县志三审验收办法和质量标准要求,组织好志稿送审评议修改工作。要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严格审查程序,加大对省志、市(州)志、县(区)志编纂工作的分类指导,确保编纂工作有序推进,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工作。二轮志书编纂已结束的市州要加强对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特色志以及地方文献资源开发的编纂规划和指导。

2)切实推进年鉴编纂工作

各级地方志部门要加强年鉴编纂工作,各市(州)县(市、区)综合年鉴编纂要争取全面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省志编委将继续加强年鉴工作编纂指导, 制定年鉴编纂规范,切实推进全省年鉴工作上新的台阶。

3)加强旧志整理以及地情资料开发利用工作

四川是方志大省,地方志资源富集,省志编委整理出版了《四川历代旧志目录》,拟定了《四川旧志整理工作方案》,目前旧志整理工作已按计划启动。各地要按照要求,做好向省志编委送交旧志版本副本工作,有序开展旧志整理出版工作,有重点地推出地方特色鲜明、学术价值高、社会效益好的旧志,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满足社会各界的文化需求。

加大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地方志工作及资源优势,各地要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特色突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情资料读物,把地方志资源优势和成果转化为服务中心和大局的工作优势,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体现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功用。成都市的作法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4)继续加大地方志“三网一库”和方志馆建设力度

地方志工作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发展趋势。当前,我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各地要按照《关于加强四川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分期分阶段切实推进互联网站、党政网、办公网、数据库建设力度。对出版的地方志资料要进行数字化处理,新出版资料应配光盘;要稳步推进地方志资料目录、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推进照片、录音录像、旧志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建设。

方志馆建设是各级地方志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功能的重要载体。朱佳木同志在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会议上指出,方志馆要定位在国情馆和地情馆上,要成为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国情、地情教育的场所。这一新的定位思路对当前全省方志馆库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方志馆库不仅仅作为保存地方志书和资料、展览修志成果的场所,更是一个综合的地情资源中心。这个定位对于各地方志馆库立项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各地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为,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抓紧方志馆库建设。

5)要加强地方志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工作建设。要积极做好志书年鉴编纂中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做好向国家方志馆、省方志馆报送已出版志书年鉴的工作;要加强对中国地方志期刊、巴蜀史志的征订和投稿工作,要加强协会工作,积极参与地方志艺苑的征稿评比活动。

3.强化质量意识,严把“四关”。

打造精品良志。强化质量意识是以史为鉴的需要,体现的是地方志工作的价值和目的所在,地方志书记载的内容应真实、全面、系统。各地要加强志书编纂工作指导,切实做好志稿总纂、评议修改、送审工作;要本着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和体例关”。要依法依规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长效的管理机制,确保质量和进度协调统一。

同志们,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迎难而上、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寻求破解难题的措施和办法,坚持服务大局,贴近中心,主动作为,为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服务全省跨越式发展服好务。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