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冀祥德在2015年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上的总结讲话

作者:XXX 发布时间:2015-08-18 14:17:25 浏览次数: 【字体:

冀祥德在2015年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圆满完成各项学习研讨任务,现在就要结业了。根据安排,我就本期研修班进行简要总结。
     
一、关于研修班的基本评价
     
总体来看,这次培训班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这个特点不仅表现在中指组、中指办领导对研修班的重视,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能部门,特别是人事教育局领导对培训班的重视,以及各级地方志机构及其负责同志对研修班的重视。
      6
24日,我向王伟光院长汇报要在这个周末举办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落实他提出的2015年作为地方志培训年的指示时,他指出,此次培训项目拉开了培训年的一个序幕,并就下一步如何搞好地方志系统的培训年作进一步指示,也对这次研修班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指办党组成员都参加了本次研修班。赵芮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主题报告,刘玉宏副主任、邱新立副主任也来参会并和同志们进行交流。
     
此次研修班从开始筹划到具体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都很重视。今天是周末,人事教育局阮林处长亲自到研修班给予指导。各级地方志机构的领导对研修班也十分重视。一方面体现在像杨洪进主任、牟国义副主任、白延蜻主任、黄玲主任等这些志办领导放下身价当学员,带头来参加研修班;另一方面有多位专家也参加研修班。
     
二是知识前沿性。作为知识人才工程研修班,知识的前沿性应该是一个基本要求。这次研修班所安排的内容中既有关于年鉴数字化方面的前沿知识,也有大数据时代为年鉴开发利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方面的前沿知识,还有关于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如何依法治鉴,以及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深化年鉴工作等,这些都是前沿性的、知识性的问题。
     
三是研修层次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组织主体的层次高。这次是中指办2015年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培训。王伟光院长提出把2015年做成地方志系统的培训年,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设计,这次研修班就是一次开始。其次是授课老师的层次高。包括北京大学的肖东发教授、中国社学科学院的左玉河研究员。再次是学员的层次高。很多省级志办主任、地市级志办主任,还有许多专家、学者都来参加研修班。大家既能听,又能说,还能干,都是高层次的学员。
     
四是研修性强。研修班是研而有修,研而又修;修而有研,修而又研。这表现在专家授课与现场实证教学、地方经验交流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也是研修班讲实效的一个重要表现。不是灌输式,也不是坐在会议室内的交流,而是把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把室外与室内的交融有机联合在一起,使研修班的研修性充分体现出来。
     
五是实用价值高。此次研修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包括如何开发年鉴资源,如何收集整理口述史料、志书年鉴编纂出版中的法律问题等方面。特别是江苏、山东、湖北、浙江、北京、广东、四川、广州、深圳等省市地方志机构的交流发言更增强了研修班的实用性。
     
浙江韩锴同志建议对年鉴的各个类目组织课题攻关,这是很实用的一个课题。如果每一个类目都能梳理清晰,年鉴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北京崔震处长谈到的《北京市民生活年鉴》编纂经验非常有启发意义。他们创而又停,停而又复。一个方面说明这项工作重要,另一方面说明这项工作其实也不容易。在我看来,不仅北京市民生活中需要年鉴,各地的市民和百姓的生活中都有年鉴的需求,所以北京的经验值得借鉴。广东刘波处长介绍《广东印记》,把一个具体而微的年鉴做成一个大而上的工作,进入广东省正厅级干部视野之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不仅在地方志系统,而且在全省事业发展中进一步拉动和提升了人们对年鉴的认识,这样的视野和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四川年鉴社的刘志文同志谈到年鉴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用价值也非常大。提升年鉴对干部的影响和年鉴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机结合,是各地都要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下一步年鉴开发利用工作开展的核心是一纳入、八到位。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标准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纳入、八到位,要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设施、规划、工作等八个到位。
     
具体来说,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抓住机遇。目前至少有三个机遇:首先是中指组换届以来地方志事业的新机遇,即领导空前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到两年时间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讲话或批示,这是空前的。地方志事业与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事业。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建后,王伟光院长、李培林副院长积极开展地方志工作调研,他们现在已经非常了解全国地方志的情况,而且每到一处提出的都是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今年中指办推出的十大工程就是在调研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策划和部署。
     
其次是年鉴工作开展的新机遇。王伟光院长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即将转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很重视年鉴工作。一是一体两翼文化工程。一体即《中国地情报告》。我们先组织编写《中国地情报告》,把各地的情况予以汇总,然后带动各地做各地的地情报告。两翼中,一翼是《中国方志发展报告》,另一翼是《中国年鉴发展报告》。《中国方志发展报告》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年鉴发展报告》正在策划之中。二是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不少地方都在编修综合年鉴,这也是法定的职责。那么如何提高它的质量,怎样打出品牌,年鉴精品工程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再次是年鉴开发利用的新机遇。不仅是年鉴,也包括志书,一定要改变编出来就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传统局面。如何进行开发利用早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讨论解决。唯有做好开发利用工作,年鉴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年鉴事业的繁荣发展才能获取强劲的动力,才能达到修志编鉴为用的目的。我们要以此为龙头,带动志书资源包括新方志和旧志的开发利用。
     
第二,要强化认识。各级地方志机构和年鉴编纂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担负起志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职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志鉴开发利用水平。要在抓好年鉴编辑工作的同时,将年鉴资源开发利用摆在事关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及早科学谋划。广大年鉴工作者要增强开发利用年鉴资源的责任感,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年鉴编辑人员,还要做一个优秀的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者、开拓者和宣传者。
     
第三,要突出特色。年鉴的编修和开发利用,既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共性,也有一些独有的特点和特色。从刚才浙江、北京、广东、四川等省市经验交流的情况看,他们各自有特色,都非常有价值。还有更多没有发言的与会代表,也有他们独特的经验和做法。要注重结合实际,通过建章立制来促规范,牢固树立研究意识,努力培养年鉴开发利用方面的人才。拓宽年鉴资料搜集渠道,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编纂出版年鉴简本、英文版,搭建区域合作平台,编纂区域性年鉴。年鉴工作如何在遵循年鉴事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本地年鉴工作的特色,这是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年鉴工作者应该作出的思考。
     
第四,要真抓实干。做任何事情,光空喊口号是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实干才能兴邦,尤其是地方志工作更需要实干。要编出精品年鉴和精品志书,要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挖掘历史智慧,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抓实干的关键还在于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同时各省级地方志机构在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要起表率作用,要带动地市级和区县级年鉴的开发利用工作。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地方志工作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上下联动、同心协力、共同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现在缺少的是每一个同志、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机构的真抓实干。再过三年、五年、十年,在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大会上,希望你们能够领到盖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你真方志印章的荣誉牌匾。
     
同志们,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没有结束,年鉴工作还在继续,我们要以这期培训班为契机,继续提高认识,完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全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共同推动这项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