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李培林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6日)

发布时间:2016-12-06 19:59: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市隆重聚会,召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2017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王伟光组长,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为承办这次会议付出艰辛劳动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培林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统领,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全面总结交流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与教训,探寻方志事业发展规律,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提高方志文化自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转型升级,并就2016年工作进行总结,对2017年工作提出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观察、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复杂形势,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在新起点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伟大斗争,进而赢得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指南,也为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实现全面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全国地方志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统领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全国地方志工作者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地方志事业开拓创新、成果丰硕。主要包括:《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加强修史修志”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成国务院交办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全国名镇论坛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首发式;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召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会议等10多个全国性会议;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研究会、年鉴研究会、方志馆研究会、信息化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5个研究会;制定《〈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等全国性专项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认清事业发展现状,理清事业发展思路,把握事业发展规律,增强事业发展信心,全力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第一,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刘延东副总理在接见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代表时指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建党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这为地方志工作搭建了广阔的历史舞台。”这既充分肯定了地方志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志工作的重心始终是修志存史,但地方志的价值和活力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在于对历史智慧与文明的记述与传承,更在于育人与资政,在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地方志要在“五大建设”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与其自身价值、功能相匹配的作用,就要因时而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我们要坚定信念、转变思路、胸怀全局、着眼长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构建修志编鉴、开发利用、网馆库建设、理论研究等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把地方志事业做大、做强。

第二,要全面认识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适应形势发展,推进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等工作协调开展的事业格局。地方志不是单纯修志编鉴工作,而是全体方志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一项事业,这一事业包含着巨大的时代担当与使命追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所谓转型升级,当下的目标,就是完成“两全”目标,长远的目标就是形成成熟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从“一本书主义”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转型。这种转型在一些地方发展较快,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一本书主义”的观念影响很深,甚至有的地方,在第一轮修志结束后就把地方志工作机构撤销了,至今没有恢复,还有的地方,第二轮修志任务完成后就认为无事可干,人员也被任意抽调。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转型升级仍旧任重而道远。

第三,要准确认识地方志全面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地方志转型升级,要实现“六个转变”,即实现“六化”:一是从围绕自身工作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大局化;二是从单纯修志编鉴向同时多业并举全面发展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化;三是从依规修志向依法治志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法治化;四是从地方志机构修志向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社会化;五是从单一纸媒体志向广泛运用数字媒体志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信息化;六是从修志囿于当地向把地方志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转变,实现地方志知识的全国化、国际化。通过“六个转变”,地方志将成为记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中国国情、地情的重要窗口,成为“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宝贵智库。

二、2016年全国地方志工作总结

自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指组及其办公室一直致力于引领地方志事业在全国范围内转型升级。2015年,是培训年、调研年,中指组及其办公室一方面调查研究,发现与分析问题,一方面统筹规划,着手顶层设计。2016年,是改革年、创新年,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转型升级,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着力顶层设计,拓展地方志功能,增强地方志事业活力。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坚决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两全”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省省有志鉴、市市有志鉴、县县有志鉴,一个都不能少,以这样伟大的文化壮举,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二是抓拓展。立足于拓展地方志功能,提升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能力,我们积极尝试,全面推进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反响很大。三是抓质量。我们一方面以中国志书精品工程和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两大工程为抓手,狠抓志鉴编纂质量;一方面加快推进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先后在四川、湖南、山西、黑龙江、山东等地设立方志出版社分支机构,从出版环节严把质量关。四是抓队伍。在狠抓“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的同时,我们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全国地方志队伍培训,举办第一次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培训班、第一次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培训班、第一次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培训班、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培训班等;另一方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作办学,培养地方志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地方志队伍素质水平。五是抓平台。全力推进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建设与研究工程,完成“方志中国”布展并对外开放,积极推进“魅力中国”布展工作,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的桥梁纽带和学术引领作用,做好《中国地方志》编辑等,打造网、馆、刊新平台。六是抓自身建设。中指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圆满完成巡视整改任务,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着力抓好内部建设。总体来看,中指组及其办公室2016年的工作可以说顶层设计科学,工作思路清晰,问题把握准确,措施办法得力,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完成《规划纲要》任务依旧非常艰巨、担子依旧很重,还需继续努力拼搏,奋力攻坚,甩开膀子,迈开步子,苦干实干。

一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其中,以下方面成绩突出:

第一,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扎实到位。一年来,全国各地坚持“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省(区、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多个省份均属首次。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5处提到地方志工作。北京、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还将地方志工作纳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政府工作任务。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省(区)主要领导重视地方志工作,分别作出批示。

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规划性文件。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规划纲要,内蒙古、江苏、湖北、贵州、西藏、新疆等省(区)先后出台贯彻《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或方案,辽宁等省出台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第二,志书编修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紧抓第二轮修志进度,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第二轮志书年内共出版213部,累计出版2400多部。除广东省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外,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宁夏等省(区)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编修任务完成过半,安徽市、县两级志书规划任务已完成,湖北市、县两级志书规划任务完成90%以上,西藏的市级志书规划任务已完成。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编修成果丰富,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年内出版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400多部,累计出版23500多部。乡镇志、村志编修掀起热潮,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年内出版乡镇志、村志250部,累计出版4700多部。

各地坚持狠抓志书质量,通过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建立志书专家库、规范评审验收办法、严格志书编纂程序、建立业务帮扶制度、健全和落实质量责任体系等,强化制度约束,强化流程管理,确保第二轮志书质量。

第三,年鉴工作又上新台阶。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地方综合年鉴年内新创刊93种,共编纂出版2400多种。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省(市)实现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总体来说,除个别省(区、市)外,省、市两级综合年鉴已全部覆盖;县级综合年鉴覆盖问题比较严峻,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全覆盖问题上,今年有较突出进展的是,辽宁省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管理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江苏省三级地方综合年鉴管理体制已全部理顺,全部由地方志系统编纂。在出版时效性方面,山东、河南等省多措并举推动全省年鉴编纂提速,增强时效性。在扩大影响方面,北京市编纂出版《北京年鉴2015》(简本),通过全球华人华侨创业大会,把地方志工作推介到海外,扩大了影响力。专业年鉴编修成果丰硕,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年内新创刊专业年鉴9种,编纂出版1180多种。

第四,旧志整理工作稳步推进。各地加大旧志整理工作力度,北京制订旧志整理规划,黑龙江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广东省在完成《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出版后,开始了新一轮旧志整理工作。上海市完成《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出版,山东省完成《山东省历史地图集》编纂。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等省(区)继续推进《江苏历代方志全书》《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民国广东年鉴资料汇编》《四川历代方志集成》《贵州历代方志集成》《陕西历代旧志文库》《宁夏旧方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其中,《江苏历代方志全书》被列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福建、江西、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区、市)出版部分旧志点校本、影印本。截至2016年9月底,年内全国地方志系统整理出版旧志246部,累计达2800多部。旧志整理的范围不能仅限于当地,要进一步拓展。例如宁波天一阁藏有几十万卷的文献,其中有非常丰富的明代旧志,涉及全国,要纳入旧志整理的规划范围,摸清全国旧志的底数。

第五,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各地按照“互联网+地方志”的新理念,加快推进网站、数据库、微信平台等建设。地情网站群覆盖面逐步扩大,河北省情网、内蒙古区情网蒙文版、手机版正式上线,山东、广东等省实现地情网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区)实现地情网省、市两级全覆盖;内蒙古、吉林、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海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完成地情网改版升级。地方志数据库(数字方志馆)建设规模快速扩容,各省(区、市)不断完善地情资源数据库建设。其中,上海市初步实现全市志书数字化,江苏省全面启动“智慧方志”信息化工程,福建省有序推进“数字方志”二期项目,山东省开展首轮县志数字化工作,湖南省正式启动“湖南数字方志馆”工程。方志新媒体矩阵初具规模,北京、内蒙古、江苏、福建、广西、海南、重庆、四川、宁夏等省(区、市)开设微信公众号,为社会各界读志用志提供服务,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地方志系统年内新建网站、网页57个,累计建设网站、网页1130个;开通省级方志微信19个,市、县级方志微信200多个。

第六,方志馆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运行中的北京、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湖南、广西、陕西等省级方志馆不断丰富馆藏,举办各种专题展,提升服务力,增强影响力。福建、湖北等省级方志馆完成改扩建,广东、海南等省方志馆开始布展,辽宁省内方志馆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在全省档案馆升级改造中把方志馆列入其中,推动全省方志馆建设。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重庆、四川、西藏、新疆等省级方志馆建设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市推进乡情村史馆建设。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年内新建各级方志馆69个,累计建成方志馆460多个。

第七,用志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各地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抗战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如黑龙江省启动编纂《东北抗日联军图志》等特色志书,山东省推出山东抗战研究丛书并完成专题片制作。四川省落实李克强总理夜访成都宽窄巷子的重要指示,启动中心城区《成都风土人文丛书》编纂工作,组织编纂《宽记窄览——宽窄巷子的成都记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四川省编纂系列地情图书。各地深入开展地情研究,通过编辑资政刊物,编写志书干部读本或地情书籍,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广东省围绕中心工作先后编纂《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志》《广东资政志鉴》《广东历代方志南海史料辑录》等。各地积极参与规划编制、旅游开发、气象研究、地名普查、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扶贫行动、陈列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北京市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与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记住乡愁——让地方志延续北京历史文脉”发布会、打造“一把手走上京华讲坛”文化品牌等,传承历史文化。江苏省组织编纂《江苏好家训》。河南省启动编纂《传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实录》丛书。广东省继续推进全省18万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服务文化建设。各地积极扩大地方志宣传工作,开展志鉴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活动,服务相关文化建设。广东省编印《领导同志关于历史文化和地方志工作讲话批示选编》,向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地方工作领导赠阅。北京、内蒙古等市(区)依托地方志资源,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地方历史文化。

第八,地方志理论研究稳步推进。理论研究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北京市健全科研工作体制,发布年度地方志课题;广东省推行课题研究制度化,公开向社会征集研究成果。各地举办学术年会、理论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地方志课题研究,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编辑出版论文集,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志学会、地方志期刊等平台、阵地作用,努力推动地方志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理论研究。河北、安徽两省联合举办第二届“冀皖方志论坛”,吉林省继续推进“方志理论研究三百工程”,影响力渐显。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地方志系统年内共发表志鉴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论文集50多部。其中,浙江省《中国方志馆研究》课题成果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公布为“优秀”等级。

第九,依法治志取得较大进展。2016年,各地地方志法治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山东省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志法规规章全覆盖基础上,西藏自治区出台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使得出台省级地方志法规规章的省份达到28个。天津市将在年内出台《天津市地方志工作办法》,《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已被列入2017年吉林省人大立法计划,《江苏省地方志条例》已被列入2017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项目,黑龙江省修订《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被列为广东省人大立法预备项目(预计2017年出台)。北京、上海、广西、四川等省(区、市)政府正式公布本省(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江苏、山东、海南、四川、贵州等省依法对第二轮市县志编修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其中山东省由副省长带队开展督察工作。上海、广西、海南、陕西、宁夏、新疆等省(区、市)组织开展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行1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法规宣传。尤其是,上海市开展上海市“地方志知多少”网络与微信有奖竞赛活动,在市民中引起较大反响。

第十,地方志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江苏省11个市辖区建立地方志工作机构,实现省、市、县三级修志机构全覆盖;山东省调整省志办内设机构,省情资料处更名为信息工作处,不再与年鉴工作处合署。广东省地方史处正式运作,内设机构增加领导职数。各地还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以规范管理促进工作发展;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交流制度,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地方志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组织开展技能比赛、表彰先进等活动,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

同志们!

2016年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和积极参与,更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团结一致、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不怕苦、不怕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各有关方面、有关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规划纲要》任务的完成还任重道远。如一些地区机构、编制、经费落实还不到位,事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别明显,第二轮志书编修进度形势逼人,质量参差不齐,理论研究水平亟需加强,服务大局能力还需提升,方志人才青黄不接,等等。面对这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难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实干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7年全国地方志工作部署

2017年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地方志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是全面督促落实《规划纲要》任务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加大贯彻落实力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2017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推动《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国地方志系统要继续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联合国务院办公厅督察室,开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督察,建立督察通报和年报工作进度报告制度,以加强行政督察为手段,全力推进地方志工作。要加强分类指导,就《规划纲要》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各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本地落实《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实施意见,倒排工期,把控质量,加大对《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督察考核力度,确保《规划纲要》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全面推进修志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志书。第二轮修志已进入攻坚期,要抢进度、抓质量,实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规划任务已经完成的地区,要认真总结首轮、第二轮修志经验教训,做好第三轮修志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和为当地发展大局服务的工作;规划任务未完成的地区,要统一认识,明确这是在2020年前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出台《关于加快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的若干意见》,加强业务指导;继续推进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支持民族地区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组织召开南海主权与地方志论坛暨《中国南海志》编纂启动会,继续推进《三沙志》编纂工作;启动编纂《中国抗日战争志》,做好抗战研究工作;适时建立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督察通报制度和年度工作督察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第二轮志书编纂质量和编纂进度。继续深入推进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要继续开展编修一统志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推进中国志书精品工程,推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贯彻落实,制定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等规定。

第三,继续加强年鉴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年鉴。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召开第二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年鉴工作。推动贯彻落实《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修订《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建立健全年鉴编纂评议机制。全面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加强对试点单位的业务指导,启动专业年鉴试点工作。组织全国专业年鉴编纂与出版研讨班,加强对专业年鉴的指导与管理。各地要继续高度重视年鉴工作,尚未理顺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管理体制的,要加大推进力度;坚持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积极推进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覆盖工作,争取尽早实现全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全覆盖。

第四,有步骤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延续历史文脉。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全面统筹全国旧志整理、保护工作,召开全国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完成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合作项目后期加工处理工作,并开放使用。积极推动旧志数字化建设,推进国家方志馆善本书库建设。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继续集中整理本地历代方志,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旧志点校、提要、考录、辑佚等工作。

第五,稳妥推进地方史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深入开展系列调研,开展地方史编写研讨,起草关于地方史编纂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地方史编写、研究工作。要开展地方史理论研究,深化对地方史编写的认识,指导地方史编写实践。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

第六,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高方志理论话语权。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出台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规划,发布第一批地方志科研课题,并组织申报;要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平台作用,办好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及相关活动。启动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召开地方志国际学术研讨会,走出去考察台湾地方志编修和年鉴编纂,联合港澳台地区学者开展《中国抗日战争志》编纂,面向海内外征集抗日战争史料;赴相关国家交流地方志收藏研究情况。编辑出版《中国方志发展史》《方志馆概论》等。继续开展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加强地方志期刊的理论引导作用,大力推进《中国地方志》名刊建设,创刊《中国年鉴研究》,编辑出版《史志集刊(第一辑)》、《中国方志馆研究(第一辑)》。

第七,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事业发展活力。要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要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分类对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志鉴主编(总纂)、后勤业务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地方志信息化、方志馆建设、科研工作、期刊工作等业务培训。建立各级地方志专家库,选拔一批方志和年鉴专业领军人才。出台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和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支持地方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继续教育,努力培养一支现代化、专业化人才队伍。

第八,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蓄事业发展新能量。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协调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推动《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贯彻落实;有序推进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中国地情网二期正式上线,完成国家数字方志馆(一期)建设,搭建国家数字方志馆平台。加强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扩大方志中国微信、方志中国手机报、《中国方志》报的影响力;要加快推进各级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民族地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

第九,加强方志馆建设,规范方志馆管理。强化方志馆馆藏资源建设,出台《方志馆建设标准》,举办全国方志馆馆长论坛,推动方志馆建设的规范化。颁布《国家方志馆分馆管理规定》,指导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各级方志馆申报立项和建设工作,大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全面提升各级方志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倾力打造方志馆品牌,不断扩大方志馆的社会影响力。

第十,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提高服务大局能力。继续实施以《中国地情报告》为主体、《中国方志发展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程。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做好抗战研究相关工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继续编辑信息简报、编写地方史和地情书籍、开展专题研究;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一,推进依法治志,加大执法力度。要启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修订完善工作,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法》立法论证工作。各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完善地方志法规规章体系,没有制定或正在制定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地方,力争早日出台;要严格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全面履行相关职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将相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于地方志编纂、审查验收、出版、开发利用等全过程;要强化地方志工作的督察考核,加大地方志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

第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地方志事业发展。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团结带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完成《规划纲要》既定任务。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全国地方志工作情况,提高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能力;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对地方志工作中涉及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及时请示、汇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对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顶层设计精准理解,精准发力,精准落实,无愧于党和人民的要求,无愧于时代的担当。

第十三,加强中指组及其办公室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中指组及其办公室要继续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要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新形式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完善以中指办党组为领导核心、以机关党委为依托、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的组织体系,认真落实好组织生活,在“严”和“狠”上下功夫,切实起到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的作用。要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刚性规定,强化监督检查,增强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和执行能力。

同志们,2016年即将结束,2017年的帷幕即将拉开,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方志文化自信,不忘初心,敢作为、勇担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锲而不舍,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终审:何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