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祥德同志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8年1月22日)
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站在新起点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8年1月22日)
冀祥德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邀请,出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四川省在新年伊始就召开这次地方志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总结5年来的地方志工作,部署全省2018年地方志工作,充分体现了四川方志人“高铁”般的方志速度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四川人杰地灵,编史修志历史悠久,是传统方志大省。马小彬主任在地方志系统工作多年,是一位有担当有实干、有理想有谋略、讲规则重感情、专家型的领导。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地方志机构在他的带领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型发展,多项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非常大的业绩,实现了从方志大省到方志强省的转变。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5年来连续交流提任6名厅级干部。2017年四川省委常委会5次研究省地方志办班子建设,新增了省地方志办副主任领导职数,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班子形成一正两副、厅级干部职数达到5名的格局。二是依法治志卓有成效。率先修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全省21个市(州)、20余个县(市、区)出台地方志工作“十三五”规划或实施方案。三是“两全目标”有序推进。2017年底,规划编修的《四川省志(1986—2005)》93个分卷已终审验收75个分卷,其中已出版印刷40部;21部市(州)志已出版16部;181个县(市、区)志已出版173部。《四川年鉴》实现(中、英文)双语出版。全省21部市(州)年鉴全部实现一年一鉴,183个县(区)年鉴中有165个已实现一年一鉴和公开出版。四是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方志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川省方志馆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财评。成都市方志馆完成终审验收,并于2017年6月23日开放试运行。五是信息化工作有力推进。完成“四川省情信息库”(四川省数字方志馆)项目平台建设。“方志四川”政务账号入驻“今日头条”,开通“方志四川”企鹅号。省、市、县建成地情网站34个,数字方志馆(数据库)5个,新媒体建设29个。六是旧志整理扎实推进。《四川历代方志集成》(共四辑)全部出版。完成《西康通志稿》《刘赞廷·康藏图志36种点校》出版。完成了《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第一辑、第二辑)《雅州府志》《金川妖姬志》等25部历代方志的整理出版,旧志“古为今用”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七是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拓展。利用方志资源,积极编纂出版地情读物、教材、理论著述、工具书,《治川史鉴》《大唐西域记珍稀文献汇刊》《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成都精览》《蜀警录》等一批拓展成果编纂出版。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四川省广大方志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下面,我结合全国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明确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方位
新时代,新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地方志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地方志事业正从传统的“一本书主义”到志鉴馆史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志、鉴、馆、网、库、用、会、刊、研、史“十业并举”的转变。地方志正全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从一项工作到一项事业的转型升级。
全国地方志事业进入新时代主要表现在:其一,新时代是地方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其二,新时代是地方志实现省省、市市、县县有志有鉴,实现国志、省志、市志、县志、乡镇志、村志、社区志和综合年鉴从中央到社区的全覆盖,地方志成为国家、民族、社会、各级党委政府不可或缺的伟大事业的时代。其三,新时代是全国方志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扩大地方志的功能和影响力,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地方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地方志实现家喻户晓,方志人挺直腰杆的时代。其四,新时代是全体方志人勠力同心,弘扬精神,奋力挖掘弘扬方志文化,继而助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其五,新时代是方志文化引领中华文化日益走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央,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时代。
二、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新时代,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对于全国地方志事业而言,也同样面临着一个大有可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
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办、国办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任务,地方志顶层设计更科学,地方志发展方向更明确。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按照“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地方志资料的权威性、准确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做好志鉴主业的同时,也为党委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宣传、育人、资政工作。
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地方志工作。586家方志馆在全国建成,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示了“方志中国”魅力。中国国情网、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方志中国”微信平台等方志文化传播阵地相继建成,成为与社会各界互动交流的桥梁纽带。名镇、名村、地情、年鉴等一系列论坛的举办,以及《中国影像方志》的连续播出,使得地方志日益走进群众的生活。地方志从一本落满灰尘无人识的冷门书,变成人们认识地情、了解过去首选工具书的不二选择。
可以说,地方志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而这一机遇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首先,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地方志自成一脉,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性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其次,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需求。“仓廪实而知荣辱”。人民群众在物质需要得到较大满足的时期,会对文化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盛世修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地方志事业长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与人民日益增长的读志用志美好生活需要产生了矛盾。再次,这是方志人长期努力奋斗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地方志机构被视为冷部门,地方志工作者被描绘为“白首太玄经”的腐儒形象。然而他们不甘寂寞,弘扬“三耐一强”的“仙人掌”精神,奋发作为,特别是近年来,“十业并举”,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文化工程,在冷部门做出了热事业。这是对他们无数次殚精竭虑、苦思冥想的褒奖,是对他们无数次加班加点、推敲苦吟的赞赏。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遇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牢牢把握当前的重大机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未来将会是这样的画面:方志成果硕果累累,有许多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事被我们记录,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名垂青史;方志事业蒸蒸日上,各项业务全面发展,方志事业作为重要的工作被各级党委政府摆上议事日程;方志机构体制理顺,设置健全,有法可依,运转良好顺畅;方志人扬眉吐气,成为受人尊重、被人欢迎的社会群体。
三、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新时代,新作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面对大好局面,全国方志人一定要凝聚共识、激发自信、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开创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新辉煌。
(一)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的主要工作
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开展《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落实督查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地方志事业法治化建设。加大二轮志书任务完成力度,进一步扩大年鉴覆盖面,推动“两全目标”高质量完成。有计划地推动全国旧志整理、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方志馆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推进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用好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地方志”。围绕国家利益、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三个方面,开拓创新性工作。加强方志理论研究,推进方志学一级学科建设。出台《关于全国地方志系统支援西藏、新疆地方志工作的意见》,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地方志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全国地方志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出台地方志资料收(征)集、保存、管理制度,强化地方志资料建设。加强对地方史编写出版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出台相关文件,稳步推进地方史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进一步走出去传播中国方志文化,推介新方志编纂成果,面向世界贡献中国方志智慧。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国家级、省级地方志专家库,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等等。
(二)对进一步做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树立方向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要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政治责任,要充分认识、认真思考、深刻理解方志人在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所肩负的新使命和新担当,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省地方志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及时传达学习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安排,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举办的各类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形成有针对性的贯彻措施,做到事事有着落。
二是树立责任意识,按时保质全面实现“两全目标”。“两全目标”是刚性任务、法定责任。2018年是实现“两全目标”的攻坚年、决胜年,距离2020年实现志鉴“两全目标”不足三年,时间紧、任务重。四川省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科学规划,全力推进,力争早日全面完成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任务。要尽快完成《四川省志》年度复审、终审、出版的任务。对志书编纂进度缓慢和尚未实现一年一鉴的县(区)予以重点督促指导,对已经完成第二轮修志的省志分卷承编部门,要抓好部门年鉴、部门志或部门大事记编纂工作;已经完成第二轮修志的市(州)要指导开展名镇(村)志、特色志编纂工作。及时总结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经验,精心做好第三轮修志的规划与资料准备。
三是树立法治意识,深入推进依法治志。要继续争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抓手,完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及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尽快拟定四川省《<关于全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强对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继续完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行政工作,指导各市(州)做好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上的监控和管理、行政执法证管理,完善执法队伍建设。
四是树立创新意识,切实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围绕国家利益、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和人民群众需要三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彰显地方志价值、展示地方志魅力、提升地方志影响力。将深入挖掘、抢救保护地情资源作为常态化工作,继续完善地情资料收(征)集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做好抗日战争史料的收集工作,完成《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当代史》全面编纂出版任务。围绕四川省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大对地情信息资料的研究,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工作联合,推进廉政文化、抗战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小镇建设、旅游与文化、自然保护区志等相关工作,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丰富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弘扬巴蜀文化,讲好四川故事,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开展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等各类活动,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方志文化资源需求。
五是树立服务意识,拓宽平台建设渠道。持续高效推进方志馆建设。加快推进省级方志馆建设进度,积极指导市(州)、县(市、区)开展方志馆建设的方案论证、立项、布展等工作。加大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力度。丰富“四川数字方志馆”的内容,加强“四川省地方志”网站及网站群维护管理,用好“方志四川”微信、微博、政务头条号、企鹅号等新媒体平台,做活地方志和地情文化宣传。推进各地地方志网站建设,整合省、市、县三级网络资源,逐步实现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我们地方志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的时代有新的使命,新的使命意味着新的征程。让我们牢牢把握机遇,齐心协力,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朝着地方志“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力前进!
谢谢大家!
(来源:方志中国 微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