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国方志动态>详细内容

探寻江南文化的时代价值 “志说江南·2020苏州圆桌会议”举行

来源: 方志江苏 发布时间:2020-10-11 19:09:58 浏览次数: 【字体: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协办,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志说江南·2020苏州圆桌会议”在苏州举行。会议从地方志视角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创新,推动塑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软实力。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参事室主任谢润盛,苏州市副市长王飏分别致辞。

地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是地域文化的基础、源头和主脉,与国史、家谱等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研究江南文化,离不开地方志;以地方志的视角,研究江南文化更易追溯事物的本源。江南是全国地方志编纂历史最悠久、编纂频率最高、历代志书数量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三吴郡国志》《吴地记》《吴地志》《江东记》等以吴地为记述对象的志书反复编纂,为江南行政实体以及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固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康熙《江南通志》、乾隆《江南通志》成为其中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江苏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全省历朝历代编纂的各种志书约1200种,流传到现在的有近千种,约占全国存世旧志总量的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大力推进修志编鉴工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首轮、二轮志书编纂工程,并整理出版了一大批旧志。这些志书记述了江苏地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变迁,是了解和研究江南文化的重要典籍。特别是近几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出版乾隆《江南通志》,编纂出版《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长江历史图谱》,举办“江苏方志大讲堂”,编纂全媒体名镇名村志,对挖掘和阐释江南文化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这次圆桌会议,从地方志的视角,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研讨江南文脉的传承创新,对于厚植融合发展的深厚根基,守望长三角共同的精神价值,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软实力,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冀祥德指出,广大史志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新发展,聚焦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地域文化样本的江南文化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加快构筑江南文化的理论体系,增强江南文化的影响力、话语权,把江南文化文明和发展以及其全球意义与人类价值所在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谢润盛表示,江苏作为历史上江南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承载地,一直把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江南文脉传承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和使命。地方志自古以来就肩负着“存史、育人、资政”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江南文化资源,提炼江南文化精髓,全面阐释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大力推动江南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打造成江苏文化的又一标识,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担当尽责、作出更大贡献。

王飏表示,江南是苏州的地理标签,文化是苏州的精神标识,江南文化赋予了苏州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底蕴和文化特质,其旺盛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江南文化资源,探寻江南文化的当代创新,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凝神聚力,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的著名文化研究者、方志学者、文史专家80多人齐聚一堂,先后就江南文化精神、江南文化标识与文脉、历史江南与社会发展创新、历史文献中的江南印象、江南社会文化与当代创新、江南文化与文旅融合、江南与区域一体化发展逐一进行精彩演讲,激荡出思想火花。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茅盾文学院院长

朱玉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范金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陈自立,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运营主任

朱栋霖,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昆曲评弹研究院院长

王卫平、苏州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汪长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名誉主任

徐刚毅,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原副主任

叶正亭,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袁牧,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柯继承,苏州市楹联研究会名誉主席、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

 方志江苏

来源: 方志江苏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