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成都方志是这样上“星”的

作者:李天翔 高赛琦 龚珂仪 来源:三色智库 发布时间:2024-12-19 17:56:21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方志是这样上“星”的

李天翔 高赛琦 龚珂仪

导读

地方志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被称为“一方之全史”。成都是中国地方志重要发祥地,方志资源丰富。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传承文化基因、赓续成都文脉”理念,与成都传媒集团强强联手,构建“一网一馆五平台”传播平台,建强“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优化平台样态,深耕专业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推动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史志工作,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赋予了地方志工作新的要求。地方志部门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地方志办携手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红星新闻网,积极打造“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自2023年初以来,“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12月,成功实现“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由8000到70万+的跨越式增长,抖音号粉丝144万,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粉丝量排名第一,年度总阅读量5亿人次。“成都方志”连续2年获得成都市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在成都市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中,多次跻身前20,头条号4次排名全市第一,打造了解成都千年地方文化的传播窗口。

图1:“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70万+

图2:“成都方志”抖音号粉丝突破144万+

平台焕新

擦亮方志文化品牌

红星新闻网作为成都城市新闻门户网站,在成都市地方志办指导下,积极践行媒体深度融合,致力于将悠久的成都本土文化与现代融媒体技术相融合,积极参与打造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号、视频号在内的“成都方志”政务全媒体矩阵。从历史与文化维度开启洞察成都的新视野,让公众得以透过这扇窗口洞悉天府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城市精神。

数字助力传承,再塑方志号多矩阵。“成都方志”构建起“一网一馆五平台”的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

“一网”是成都市地方志办的官方网站—成都市情网,作为信息资讯的集散地,不仅关注时事新闻热点与工作进程,同时呈现丰富的方志文献和研究成果。

“一馆”是成都方志数字馆,整合古今历史文献,让访客跨越时空限制,用“图说”“眼观”“耳听”等诉诸多感官体验,让用户随时随地感知历史脉络。

“五平台”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头条号和小程序设置的新媒体号,充分发挥多平台联动效能,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增加地方文化的覆盖面,扩大本土文化符号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方志云”小程序作为全国地方志系统首家在线阅读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电子史料与书籍资源,通过移动便捷的数字阅读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志资源的可及性和普及率,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新思路。

图片

平台创新演进,打造方志号新样态。“成都方志”公众号整合成都市地方志办的古籍旧志、地情资料、年鉴、刊物等在内的大量资源,在社交媒体平台搭建起功能明确的数字化“移动方志史料馆”。利用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以史料信息资源、内容栏目集合和活动安排三部分,划分为“方志园地”“志鉴成都”“小史官”,将公众号作为“数字方志馆”的移动入口,无需下载、一键直达浩瀚的史料库。一站式的界面设计,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使用体验,多元服务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间和互动频率。

创新设计IP,塑造品牌护栏。优质IP的精髓,在于其精神与价值的本质挖掘[1]。借助熊猫IP,“成都方志”公众号设计推出了以熊猫形象为基础、具有方志特色、地域属性的方志IP形象。它身着唐朝常服,头戴写有“成都方志”和以两片竹叶为点缀的乌纱帽,左手拿着一卷《华阳国志》,右手端着一个盖碗茶,凸显出成都作为“中国方志之源”的独特地位。同时开发系列衍生表情包,配以“雄起”“巴巴掌撇起来”等极具地方色彩的趣味方言,让用户在社交场景中“种草”使用,通过圈层传播,让“成都方志”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让看似严肃与庄重的方志公众号变得可爱亲近、可感知、可触碰。

专业赋能

原创精品传承本土文脉

在追求外部形态的新颖多样之余,内容依旧是媒体立身之根本。“成都方志”探索提振方志文化影响力的创新举措皆为提供优质内容服务。只有优质内容才会吸引用户,才能提升用户的留存率与粘性。“成都方志”把握好的内容与叙事方式,用原创的选题角度、专业的制作过程以及多元的展现形式,活化史料与城市人文资源。

跨界互动,开放唤醒方志号新活力。“成都方志”注重发掘新的观点与故事,融合汇集来自社会各界的线索、资料与建议。红星新闻网“开门办号”,广开大门,长期对外征稿,诚邀各位用户来当“史官”,充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让“听故事的人”变为“讲故事的人”,以多维视角书写亟待“破土”的成都故事,成为绚烂天府文化银河中的点点星光,共同守护成都的历史文脉。

原创专题栏目,书写方志新韵。“成都方志”注重从地方历史中汲取养分,通过对已有史料的深入研究和整理,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以新的表述重新呈现在公众面前。“‘一’说成都”“成都街道”“成都古镇”“访贤成都”“城市更新看街巷”“大城小事”等脍炙人口的品牌专栏,从不同视角与层面搭建起丰富立体的文化景观。

图片

“‘一’说成都”栏目抓住“第一”的题眼,从各行各业发展的多角度讲述昔日成都到新一线城市的标杆式发展。“名人与成都”栏目聚焦历史纵深中在成都留下深刻印记的各界名人,如蜀汉先主刘备、蜀中传奇女子薛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等,深入挖掘他们的生平、成就以及对成都的影响,让读者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名人与成都的记忆,感受到他们与这座城市之间深厚的情感牵绊。

挖掘地方史志文化,让城市记忆与时代发展交相辉映。以历史为镜,映照时代之光,“成都方志”迅速捕捉好的新闻眼并阐释时政主题的深刻内涵,使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成都方志”在重大时间节点深挖志书史料中印下的历史细节,关注城市发展和名人轶事的挖掘,打造出一系列富有文化价值与时代底色的“爆款”文章。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用129个字向世界推介成都,他提到“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

“成都方志”敏锐地抓住这一用典,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发现此句古语出自成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分类总集《成都文类》的序言。随即推出原创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的这句用典,你知道出处吗?》,从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入手解读《成都文类》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点明自古流淌在成都人血液中好修地方史的文化基因。此推文一经发布在全网被广泛浏览,先后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受到社会密切关注,阅读2万+,留言100+。

图片

专业深耕为基,吸纳“网感”化内容。红星新闻网不断以专业媒体角度在抢抓时机热点中求“准”,选题策划中求“新”,内容制作中求“精”,宣传推广中求“亮”。“成都方志”亦积极创新表达方式。电视剧《繁花》热播,《成都人也有自己的“繁花”》这篇文章巧借热点将读者的思绪拉回20世纪90年代的成都。文章选取红庙子股市、热盆景火锅、方言喜剧以及城市街道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事件和场景,并配以具有时代色彩的老照片与短视频,展现了20世纪成都“繁花似锦”的城市面貌和人文情怀,成功地勾起了读者对于90年代成都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

新建文化空间

媒介化实践拓方志新域

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往往陷入一种与城市空间文化疏离的焦虑、孤独与不安之中。为缓解这种文化断裂感迫切需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空间,重建个体与城市空间在文化层面上的紧密联系[2]。

“成都方志”线上城市文化空间,为用户阅读海量的地方志史料提供便捷入口。红星新闻网作为本土主流媒介,通过深入挖掘成都千年历史,回溯梳理成都历史脉络、名人轶事以及特色习俗,展现古往今来成都崇文重教的科教发展、市民生活态度、市井气息以及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融合的精神内核进行创新化的媒介表达,在全网获得热烈反响,不断让读者在历史与时代洪流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生动。

“媒体+方志”的模式,为“成都方志”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时代气息,让“成都方志”在平台建设以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助力其突破传统界限,以更加多元、具有“网感”的形象走进公众视野,活力“出圈”,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一只强力“粘合剂”。

“成都方志”激活联动各界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先后联合团市委、市少工委、各区教育局等开展“蓉城红领巾小史官”“志成都知未来——方志文化进高校”“‘五四传薪火志汇新征程’青年交流活动”等多群体覆盖活动,让方志文化以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环节浸润人心,“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知史学史”“学史增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获得中国城市网盟2023年度创新类精品奖。

图片

第二届寻找“蓉城红领巾小史官”活动颁奖仪式

此外,“成都方志”不定期特邀地方志专家,如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弘涛等,针对领域热点话题解读交流,让思维碰撞衍生至现实生活,在交流对话中勾连起个体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成都地方文化的共鸣与共识。

同时以“成都方志”讲述地方志文化为代表的媒介化实践,调动社会组织、个人进行社会参与,将以往修史讲史的少数人参与拓宽到全社会的协同合作,让沉寂的史料资源,不断在社会中进行流动再生产,为提升成都文化认同提供思想助力。

结语

成都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方志资源富集。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成都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文献史料,更要发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核与时代价值,寻找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亮点,让历史与现代在数字空间中交相辉映,以创新形式为精品内容“锦上添花”,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原文标题《“红星照方志匠心书传承”——红星新闻网对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的文化价值探索路径》,本文略有删节)

参考文献

[1]陈昌凤,仇筠茜.技术可供性视角下优质IP的媒介逻辑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63-168+197.

[2]计可欣,朱雅新.“共享”与“创新”:实体书店对城市形象与文化空间的媒介化建构研究——以合肥三孝口24小时书店为例[J].视听,2018,(11):170-171.

来源:三色智库

作者:李天翔(红星新闻网总编辑)

高赛琦(红星新闻网移动事业部副总监、方志文化工作室主任)

龚珂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来源: 三色智库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