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案例】志鉴编纂创新案例│绵阳组织编纂全市名镇志名村志
志鉴编纂创新案例
绵阳组织编纂全市名镇志名村志
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一、实施背景
部分已出版的绵阳市名镇志名村志
2018年,绵阳市第二轮修志和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基本完成。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原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参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提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8年9月印发通知,安排部署全市各县(市、区)、各园区开展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此举旨在充分利用地方志载体的独特优势,挖掘、传承绵阳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绵阳市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明确编纂范围及形式
以绵阳市入选省级及以上的历史文化名镇、经济名镇、其他特色名镇和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为编纂对象,编纂出版21部名镇志(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为20部)和14部名村志。其中,名镇由各县(市、区)、各园区推荐,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审定。在此基础上,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组织编纂出版《绵阳市名镇志》和《绵阳市传统村落志》。
《绵阳市名镇志》《绵阳市传统村落志》
编纂形式采用纲目体(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以记载镇域、村域范围内的微观资料为主,详市县志之所略。概要记述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历史与现状,重点突出名镇、名村“名”与“特”的内涵,反映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不编纂传统意义上的全志。
(二)落实责任分工
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及业务规范,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并统筹做好《绵阳名镇志》《绵阳传统村落志》编纂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和终审验收;各县(市、区)、园区地方志工作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初审、复审;各乡镇政府负责具体承编名镇志、名村志工作。编纂工作纳入县(市、区)、园区目标考核。
绵阳市名镇名村志丛书之《曲山镇志》和《黑水村志》
(三)加强培训指导
举办编纂业务培训班。2019年4月25日至26日,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举办全市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培训班,邀请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两位专家专题授课。各县(市、区)地方志办主任及业务骨干、各园区综合办负责人、参编乡镇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等120余人参会。培训班主要就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基本要求和方法进行培训,着重讲解篇目设计、资料收集、落实编写规范、突出地方特色等重点、难点环节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同时交流分析国内其他地区名镇志、名村志编纂的经验和教训。此次培训既有系统理论,更有实践经验,重点突出,案例众多,对各县(市、区)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绵阳市名镇志丛书之一《重华镇志》
除集中培训,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还加强日常指导工作,包括审查各县(市、区)、各园区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方案和编纂纲目,审读各地报送的名镇志名村志初稿(送审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各县(市、区)举办镇村志编纂工作培训会并开展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
《绵阳市传统村落志》内文
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名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已出版14部,进入出版阶段15部,进入审稿修改阶段5部。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编纂的《绵阳市名镇志》《绵阳市传统村落志》均已公开出版,《绵阳市名镇志》分别获得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绵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经验启示
组织编纂绵阳市名镇志名村志,是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编纂名镇志名村志,充分展示了绵阳市名镇名村的独特魅力和乡土文化的重要价值,从而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名镇名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传承特色和融入现代,为推动绵阳乡村振兴尤其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业农村发展道路起到启示和助力作用。同时,也为全市其他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志书编纂工作提供了可资参考和借鉴的范例。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