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创新案例>详细内容
2024-05-11 22:48:53

【创新案例】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案例│“以书为媒”凝聚乡愁助力发展——绵阳市游仙区创新推动地情书籍编纂利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19 14:57:41 浏览次数: 【字体:

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案例

“以书为媒”凝聚乡愁助力发展

绵阳市游仙区创新推动地情书籍编纂利用

绵阳市游仙区地方志办公室

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紧扣全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主题,以编纂和利用地情书籍为抓手,推动文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香”起来,取得明显成效。

绵阳市游仙区编纂出版的部分地情书籍

一、实施背景

绵阳游仙是古绵治所,三国故地,因西汉高士李意期仙游隐居而得名。夏、商、周、秦时,分属梁州、雍州、蜀侯、蜀郡疆域。汉高祖六年设涪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为绵州。境内先后设置盐泉县、魏城县。从历史到现在,游仙地域文化已生根开花。为全面展示游仙的文化特色、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游仙区委、区政府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责任,策划了分步骤、分领域编纂系列文化丛书工程,旨在传承独特、真实、美好,能为游仙加快发展注入活力、有根有源的地方文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系统编印丛书,纵深挖掘游仙文史资源

一是编纂《美丽游仙全域旅游丛书》。包括游仙民俗、传说、歌谣、文物和映像5本,收集民间习俗64个、传说38个、歌谣142首,遴选重要文物(点位)60余个(处),刊发展示游仙重要历史瞬间、文化遗产的摄影作品180幅。

二是编纂《游仙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文化丛书》,出版《鎏金叠翠曾家垭》《钟灵毓秀上方寺》《静水流深绣山村》《煦色韶光铁炉村》《物华天宝鱼泉村》。

三是指导各单位编纂出版《登仙路上马蹄疾》《小枧印象》《飞龙故事》《盐泉苏氏传》《文昌年画品鉴》《信义风物》《仙鹤风华》等一批地方文史研究成果。

(二)做好发行推广,助推传统文化泽润人心

一是组织公开发行仪式。举办《美丽游仙全域旅游丛书》《游仙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文化丛书》公开发行会,邀请市区领导、相关单位,旅游企业、媒体及专家学者出席,2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是推动读书用书。向企业、学校、文化站室等赠阅书籍近1000套,指导开展仙山植物园、鹤林绿洲本地文化品牌挖掘塑造工作,依托在外人才联谊会,吸引游仙籍人士将丛书作为文化礼品。

三是积极对外宣传。与国内186个县进行了文史资料交流赠阅,编撰的丛书作品先后被荣获四川省第十九次、二十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被省图书馆、省政协文史馆等收藏。

(三)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史资源落地转化

一是以项目化方式推动“仙圣文化”产业化。“仙圣之乡”文化品牌建设纳入游仙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芙蓉花溪”乡村振兴文旅综合体、仙海风景区、仙山植物园、“汉唐风韵”组团景区等文旅融合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以商业化带动三国文化产业发展。建言推出以“芙蓉汉城”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以蜀汉文化为主题,以文创、文博、文艺为特色的“游仙夜游”项目,解锁三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三是以民俗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将地方风俗、人文典故、历史传说等深度融入乡村振兴项目,推动全区“山湾农庄”建设,涌现铁炉、洛水等知名山湾农庄。

三、经验启示

(一)继承地情文化,重在“追根溯源”

丛书记载的“富哉,今日之乐乎”,是三国刘备在“涪城会”时发出的一句浩叹;“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是状元苏易简母亲的育儿心经;“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是诗人杜甫的千年绝唱。这些耀眼的历史文化符号,成就了游仙地情的“根脉”。“理清家底”,把散落的文化明珠浓缩成卷,能更好地推动地情资源开发利用。

(二)研究地情文化,重在“立骨壮魂”

游仙系列丛书的编纂,重点围绕以汉平阳府君阙、越王楼、富乐山为代表的汉唐、三国文化,以朝阳厂、飞龙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李意期传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为代表的仙圣文化,以苏易简为代表的状元文化,以金牛古道为代表的巴蜀文化,以老院、老手艺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文化。这些文化经脉,是地情研究的源泉,有骨方有魂。

(三)发扬地情文化,重在“各方联动”

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不是简单拿投资、拿规划就可解决的,必须靠一批有家国情怀的人。游仙系列文化丛书的编纂出版,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单位部门的鼎力支持,巴蜀文化学者、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们的献计出力,以及游仙本地文化人士的全力参与。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绵阳市游仙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