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编纂成果质量可控——《达州扶贫志(1949-2021)》编纂阶段工作评述
以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编纂成果质量可控
——《达州扶贫志(1949-2021)》编纂阶段工作评述
编纂扶贫志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要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根据中志办、省志办通知要求,市(州)、县(市、区)扶贫志编纂由同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023年3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志办)印发《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方案》。省志办通知印达后,达州市高度重视,赓即成立《达州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和《达州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达州扶贫志编委办),组织开展《达州扶贫志》项目论证工作,重点围绕资金预算、采编组织、编纂管理、质量控制等确保成书质量及完成时限的核心要件集思广益、充分调研。
调研中,达州扶贫志编委办了解到,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近年来志书编纂实践,目前,除综合志外,专志的编纂组织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主编单位临聘部分人员组建编纂团队自主编纂,二是主编单位购买社会服务实行编纂外包,两种编纂模式各有利弊。
自主编纂模式:优点是参编人员多为熟悉当地情况的老专家、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人熟、事熟、地情熟,在资料收集上有熟人熟事的便利,在编写内容上更容易把握地方特色和亮点。缺点是非志书编纂专业人士,不熟悉志书体例、编纂流程和行文规范,需要经过大量前期培训才能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短时间难以改变总结报告、新闻宣传、文学作品式文体文风;尤其是按月计酬,绩效考核实施难度大,整体工作进度难把控,难以确保按时完成编纂任务是最大的隐忧。
编纂外包模式:优点是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参编人员一般为经验丰富的志鉴编修专业人员,熟悉志书体例和编纂规范;资料收集、长编编写、志稿初纂、志稿总纂、成稿审查验收等全程细化分工,流水作业,各专其职,考核到位,工作进度一般较快,可以确保按时完成编纂任务。缺点是主编单位在编纂过程中不直接参与或很少参与,不熟悉情况,对志书质量缺乏话语权,成书质量难把控,容易出现被动或被迫接受编纂成果的尴尬局面。
综合比较两种编纂模式的优缺点,为确保《达州扶贫志》编纂质量并按时完成编纂任务,达州扶贫志编委办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提出“过程管理+编纂外包”志编工作新模式。区别于单纯的编纂外包,该模式主编单位将全过程参与和管控志书编纂质量,过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畅通日常信息沟通。主编单位、承编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承编单位每月至少向达州扶贫志编委办汇报一次工作进展并提交阶段成果,接受编委办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建议。
二是严把阶段成果质量。将编纂过程分为篇目大纲、资料收集、志稿初纂、志稿总纂四个阶段,达州扶贫志编委办组建由志编专家、扶贫领域专家组成的《达州扶贫志》审稿组,适时召开质量审查会,对每一个阶段性工作成果进行质量审查并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完善情况未经达州扶贫志编委办审核同意,承编单位不得进入下一个工作阶段,财务不得安排进度拨款。以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成果质量可控。
“过程管理+编纂外包”模式,有机融合自主编纂和编纂外包两种模式的优点,有效规避两种模式的缺点,得到《达州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和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市政府、市财政将《达州扶贫志》的过程管理费用和编纂外包费用分别、单独列支财政预算,给予大力支持保障。目前,《达州扶贫志》已完成编纂外包的招标采购和篇目大纲草拟工作,全面进入资料收集阶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