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巴中市在市县换届中强化方志职能

来源:巴中市志办 发布时间:2012-12-25 08:28: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机构职能进一步强化

巴中市地方志办公室1993年11月成立时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挂靠市政府办公室;2003年1月升格为市政府正县级直属事业单位。2011年8月,与市委党史办合并。2012年10月19日,巴中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巴中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简称“三定方案”)。明确市史志办公室为市委直属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党史工作科、方志工作科、地情信息科。下设3个直属机构:(1)设立巴中市史志馆,负责全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史志资料征集、保管、研究、利用,为巴中市史志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内设文献史料科、保护利用科。(2)《巴中年鉴》编辑部,主要负责《巴中年鉴》的资料征集、编纂、出版和发行工作,为巴中市史志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3)巴中市文献史料中心,牌子挂在巴中市史志馆。

市史志办的基本职能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党史、地方志工作的方针、政策,编纂、出版巴中市党史、地方志,指导辖区内党史、地方志编修,履行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外,增加了“参与巴中市革命遗址、地方史迹、文物、民俗风情、名胜风景的鉴定、保护、规划,指导红色旅游开发;组织开展重大史志事件和地方人物纪念活动”等内容。其主要职责除党委、政府赋予的一般职能外,增加了“负责组织拍摄党史、方志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党史、方志题材文学作品,开辟革命胜迹游览景点,举办党史、方志图片展览,组织党史、方志宣传文章,举办党史、方志类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负责为市内机关、厂矿、学校、农村的地方史和地情教育提供乡土教材;参与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地方史迹、文物保护、民俗风情、名胜风景和红色旅游的鉴定、保护、规划工作”内容。

二、编制经费进一步增多

 “三定方案”核定市史志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编制9名,机关工勤事业编制1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纪检监察员按市委规定配备。核定市史志馆全额财拨事业编制6名,设馆长1名,按副县级配备;副馆长1名,按正科级配备;副科级领导职数2名。核定《巴中年鉴》编辑部全额财拨事业编制1名,经费自筹事业编制5名,设主任1 名,按正科级配备;副主任1名,按副科级配备。

在保证职工人头经费和经常性办公经费的同时,列出重点项目报送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审签后,列入财政年度预算,从经费上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

巴中是方志资源大市,出版的各类方志成果和地情资料众多。为充分开发利用好方志资源,促进方志成果转化,服务于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方志事业阵地建设。2007年,市政府决定筹划建设巴中市方志馆。将市方志馆定为全市公共文化工程,纳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重点工程。要求把方志馆打造成巴中文化强市的标志性工程。2008年2月,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选择最佳位置,将该馆定在市政中心大楼右侧,与市政中心大楼左侧的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对应。2009年12月,市政府批准市方志馆划拨用地5亩。2010年上半年实施“三通一平”;下半年开始主体工程建设。201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成。2012年进行外墙装饰和馆内设计、装修;6月,市方志办主要负责人随省志编委马主任一行赴北京、江苏考察方志馆建设后,对巴中方志馆布馆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并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方志馆布馆新方案,其功能定位为巴中的地情资料中心、宣传教育基地、对外交流平台。集办公、收藏、展示于一体。馆内设入馆大厅、展览厅、借阅厅、多功能厅、县区成果展室、会议室及活动中心等,通过实物、沙盘、电子触摸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巴中地情和巴中方志事业的发展。目前,方志馆正在进行内装修,将于年底全面竣工验收。

四、方志工作进一步体现特色

队伍建设方面,在全市方志系统内开展“三破三立”,全力提升方志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即破除清水衙门的观念,树立干事创业的理念;破除休闲安置的观念,树立部门一线的观念;破除书斋故纸的观念,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在市委、市政府机关作风建设中,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史志队伍的战斗力、机关干部的执行力。在年初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五型”(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攻坚型)机关建设,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全体干部职工坚守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着力工作创新创造。

业务工作方面,巴中市二轮修志启动以来,出版市级部门事业志36部、县(区)事业志92部、乡镇志8部、地情资料34部、谱牒32部。市、县(区)全面启动年鉴编纂工作,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进一步提高。截止目前,续修《通江县志》、《南江县志》已出版,续修《平昌县志》已送交印刷,巴州区作为全省二轮修志的试点县,完成续修《巴中县志》后,启动了《巴州区志》编纂,并完成志稿评议、修改,年底印刷出版。8月17日,《巴中市志》通过省级终审验收。根据审查意见,市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确定由市政府秘书长负总责,按总志、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类,每类组成一个审查小组,分别由一名副秘书长牵头,市志编纂部配合,组织与内容相对应的部门进行审查。市志办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全市修志专家集中3天时间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对志稿进行全面修改完善。在认真做好地方志常态工作的同时,结合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精心编制地方志年度重点项目工作。

基层管理方面,加大县(区)方志工作的指导力度,抓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平昌县立项建成了70余平方米的方志馆,财政解决专项经费,购置了密集架、档案柜及现代办公设施,藏书7000余册,对书籍、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达省二级标准。通江县加强队伍建设,现有职工10人,领导班子按一正两副配备。巴州区注重特色工作,加强谱牒及村志编写指导和管理,成效明显。南江县在人员少、经费紧的情况下,创新工作机制,聘请专家修志,提前完成续修任务。对全市修志工作者进行集中轮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改变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

服务中心方面,一是参与红区第一村建设。为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巴中时关于“打造红区第一村—王坪村”的要求,以服务大局为己任,积极参与建设之中。先后参与了展馆设计、展陈布展、标示牌内容编写审核及解说词编写等工作。二是编纂出版《巴中概览》。按市委、市政府把巴中建成为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的要求,为全市招商引资、文化强市、促进跨越发展提供服务,及时组织专门班子,编纂了《巴中概览》。该书设“悠久历史”、“富集资源”、“灿烂文化”、“夯实基础”、“跨越发展”五部分。该书既为来巴投资者提供服务,也填补了我市无全面系统反映市情工具书的空白。三是编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志》。全面收集整理红区第一村建设史料,并启动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志》编纂工作。该书由通江县志办负责初稿编纂,市方志办负责审核把关。

五、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随着方志职能扩展、工作理念更新、队伍结构合理、修志成果增多、修志环境改善,全市地方志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除积极提供志书、年鉴、地情资料外,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和决策。在统筹推进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中、建设“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的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多次参与全市现代农业扶贫开发战略研讨会,发表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巴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围绕巴文化作深度研究,促进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直接参与全市文化强市重大项目的研究。先后参与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巴中城市形象宣传语研讨会,参与了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实施方案的研究,参与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升级改造实施方案的研究。巴中市晏阳初文化研究会挂靠市方志办,对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思想进行深度研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巴中市晏阳初文化研讨会。(巴中市方志办  聂步兴)

来源: 巴中市志办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