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00:02:18

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在《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会上的讲话

作者:邓肖亭 发布时间:2011-10-12 16: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部署《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在省民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得以启动。省民委杨秀珍副巡视员还将作重要讲话;孙晓芬同志代表将编辑组就编纂工作做说明,参会代表对编纂大纲、凡例、收集大纲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下来后,我们将尽快修改下发。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志编委对省民委、绵阳市、阿坝州等市、州、县对我们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今年年初我们即着手筹划《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通过前期调研、论证和筹备,今天正式启动编写工作。下面,我就有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编纂《四川羌族通志》,对抢救保护和开发羌族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加快羌族地区灾后重建,意义重大。

第一,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是加快灾后文化重建步伐的重要举措。我省的羌族地区,既是“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主战场。当前,在全省上下奋力掀起灾后重建宏大热潮的重要阶段,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把因震灾损毁的羌族特有文化形态用志体的形式记录下来,让灾区的羌族群众重温熟悉的文化记忆、重建原有的精神家园、重构温暖的文化氛围,对于鼓舞他们抚平心理创伤、点燃生活激情、重建美好家园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一定要从重建美好精神家园的高度,去深刻认识编纂《四川羌族通志》的重大意义。

第二,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是履行民族文化传承使命的光荣任务。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人口为30.6万,主要分布在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平武等地。羌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都颇具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羌族历来以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历史悠久而被文化史家们所瞩目。羌族的开天辟地神话、图腾祖先神话、大禹出生地及治水的传说、长篇叙事诗《羌歌大战》、巫师所传的经书、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故事、多声部民歌、羊皮鼓舞、独特而含义丰富的仪式、图案绚丽多样的刺绣和剪纸、碉楼建筑艺术、颜色崇拜等等,融汇了游牧、农耕、战争,以及与自然抗争等内涵和理念;羌族村寨、古碉楼、羌绣、羌族史诗、羌族民俗、羌族服饰文化、羌笛、羌戏、羌舞、羌族民歌与音乐等文化遗产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向重视羌文化,第一批、第二批名录里都有羌文化的项目,包括羌笛、汶川的刺绣等等。

四川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特别是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四川地方志部门以及方志工作者负有传承和发扬羌族文化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从传承民族文化命脉、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历史高度,深刻理解编纂《四川羌族通志》的重大意义,把羌族文化保护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保持羌族文化的资源丰富性、生态完整性和增强整个中华文化软实力作出地方志部门应有的贡献。

第三,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是地方志部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具体举措。羌族文化代表着羌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情趣,既包含着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又蕴藏了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提供了无尽的魅力源泉。用志书来记录羌族文化的历史符号,对羌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民俗旅游产业提供了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民族文化产品元素,必将有力推动羌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地方志工作服务于繁荣全省文化建设具体举措,也是羌族地区地方志工作者服务大局的具体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立西部文化强省战略,加大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同时,我省面临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四大机遇。地方志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大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的契机,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充分利用地方志部门优势,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是贯彻去年全省地方志工作报告的有益探索,也是加强地方志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努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地方志办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对于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国家、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非常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指示要加强对抢救保护羌族文化,国家启动了羌族文化保护区建设。可以说,编纂《四川羌族通志》,对传承保护羌族历史文化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编纂《四川羌族通志》的总体要求

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系统而全面的记述羌族的历史和现状,自然和社会的基本面貌,羌族和羌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业绩和经验教训。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想和科学性的统一。

编写上,我们要立足当代,放眼世界,充分吸收海内外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在羌族和相关民族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双遗产”的大生态理念;要加大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积极借助和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编纂工作。时间断限下限放在2011年,我们设想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初稿,100万字,公开出版。

     三、明确任务,全力推进编纂工作。

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头绪繁多,任务很重,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要做好编纂大纲的修改完善,尽快提出编纂方案。这是编纂好《四川羌族通志》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深不深、细不细、实不实,最终影响着《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质量问题。各地有关部门,要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严肃态度,修改好编纂大纲、资料收集大纲,要结合各地实际将有关本地羌族文化的情况列入大纲,明确各自承担的编纂任务,省志编委将做好编纂方案的拟定工作。

二要及时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各地有关部门要根据编纂大纲,对本地羌族文化资料开展调查工作,准确掌握羌族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拟定出收集大纲,重点做好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和多媒体资料收集工作,并在全面搜集和系统梳理基础上,建立起羌族文化数据库,有序开展资料长编以及初稿编纂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

编纂《四川羌族通志》,是一项涉及面广、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同,做到上下联动。

一是领导务必重视。根据工作安排,下一步我们将要组建《四川羌族通志》编委会、编纂办公室,制定相关方案、规范。在编纂组织工作上,《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委员及编委会办公室,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组织和业务指导。凡《四川羌族通志》内容所涉及到的地方,各参编单位也要明确分管领导,选择水平较高的同志承担编写工作,明确编纂职责、工作重点,倒排时间和工期,落实任务,按照编纂方案,全力推进编纂工作。省志编委要建立联席会议、协调议事制度,定期研究编纂工作,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推进《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提供提供领导支持和工作保障。

二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各参编单位要加强联系,加强交流,及时反馈工作经验和困难。省志编委将根据情况还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召开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人员培训、资料收集、篇目拟定、资料长篇以及初稿编纂工作。针对编纂工作,制定《四川羌族通志》篇目、《四川羌族通志编纂工作方案》、《凡例》、和《〈四川羌族通志〉资料收集办法》等文件,各参编单位按照规范文件进行编纂工作。

    同志们,编纂《四川羌族通志》工作开始启动,期望大家按照要求,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全力做好编纂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