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00:02:18

四年编纂《四川省志·检察志》有感

作者:邓肖亭 发布时间:2012-05-07 13:06:00 浏览次数: 【字体:

省委、省政府规划的第二轮修志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2008年元月7日省院党组决定成立省院志编办算起,《四川省志·检察志》编纂工作已进行整整四年。回首1500个日日夜夜,使人无限感慨······

感慨一:领导施展“大手笔”,齐心共著“妙文章”。

我们修志的20年,是各项检察工作处在起跑阶段,机遇、困难与辉煌并存,当时有一句名言:千难万难,“老大”(一把手)重视就不难。从那20年走过来的几位老检察,再次体会到这句名言的真谛。省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邓川亲自决定成立志编办,亲自制定修志蓝图,亲自找志编办主任谈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以史为鉴,从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的高度,启发教导志编办主任为担当好这一重任而恪尽职守;从记载、颂扬检察历史的角度,激励志编办的每位编辑、编务人员为修好检察志而不懈奋斗。同时,邓川检察长亲自对志编办配备装备和工作经费作决定。四年中,邓川检察长多次对修志工作过问、批示,每临志编办有重大安排或突发情况,邓检察长都非常关心,认真听取汇报,及时作出指示。2011年8月1日,邓检察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主持初审会,与省检察院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编委、顾问、编辑和省志编委专家一起审阅研讨志书稿,对检察志书如何更真实、准确地记述检察工作轨迹,在今后的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如何发挥独特作用进行了精辟的设计和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给志编办同志们以极大的启迪和鼓舞······

如果说邓川检察长是总司令,郭彦副检察长就是前线总指挥。他亲自筹备志编办的组建和开张,筹划志编办的工作规划、目标和具体要求。郭检带队赴重庆市检察院考察修志工作,主持召开志编办工作会议和全省检察机关修志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决定将修志工作纳入省院和各市级院的目标考评。为使老检察们尽快进入角色,郭检派主任外出学习,请专家培训编辑。特别是在发挥顾问委员会作用上,郭检作出了创造性的决定:要求制定计划,每写成一篇草稿,分别印送每位顾问,确定时间召开顾问评审书稿座谈会,并将此形成制度。从2008年6月19日开始,志编办将12篇书稿和三次印刷的全套志书稿分期印送每位顾问,四年共召开座谈会17次,顾问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千余条。郭检只要不外出开会,每请必到,认真听取老领导老前辈的意见,对下一步修志工作提出中肯意见。“省检察院发挥顾问作用,努力打造精品良志”(省志编委2012年工作报告语)的做法得到省志编委高度评价,在多次全省性工作学习会上推广。省院对志书稿初审通过后,身负繁重工作的郭检,毅然决定直接汇集最后一轮修改稿,亲自审阅修改,志编办的老检察们对郭检更为钦佩之至。

感慨二:如数家珍助修志,打造精品共勤勉。

为修《四川省志·检察志》,省院党组设立了顾问委员会,顾问们都是亲历1986—2005年检察历史的原检察长、副检察长。第一次召开顾问座谈会研讨志书篇目,顾问们按时齐聚到会场,对九篇一附录的编排及名称提出了中肯意见。之后每篇志书稿编出后,志编办及时印送到顾问手中,同时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召开评审座谈会。86岁高龄的老检察长高振中,每请必到,一次在家不慎摔伤腿骨,仍坚持参会认真评审书稿,在最后一次座谈会上还发现并解决了书中照片一个重要问题。原检察长龚读纶在志书表述的20年中任了10年省检察院检察长,退休后一直担任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次因出差未能参加座谈会,回来后亲自到志编办,口述他对印送文稿的意见。原副检察长、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王恒丰对检察志非常关心,对每篇印送的稿子看得最细,改得最多。原检察长、甘肃省委副书记,时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忠信尽管工作繁忙,仍对志书稿认真审阅,三次抽出时间参加顾问座谈会。原副检察长赵希尧在审稿中突然发病昏倒,抢救住院后,在病中仍坚持审稿。原副检察长谭洪信、庞先玉、李锋、苟兴和每次参会前都作了认真准备,大到事件、案例、人物、时间,小到术语、简称、修辞、错别字等都一一指出。原检察长,现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文清,原副检察长、现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原反贪局长、现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陈昌斌都对省院志编办印送的书稿及时回复意见。

如果说顾问们助了省院志编办修志一臂之力,那么省志编委的专家就是与省院志编办同志们同舟共济。编写《四川省志·检察志》的虽是亲历这20年的老检察,但他们毫无修志的知识和经验。在郭检和省志编委领导的支持下,省院志编办请省志处处长陶利辉、编审马渝川对志编办进行业务培训。两位从事修志几十年的专家被老检察官们谦逊、认真、刻苦、执着的精神所感动,明确表示要跟踪《四川省志·检察志》的编纂,力争将其打造成“精品良志”。他们经常参加省院志编办组织的志稿修改研讨会和顾问座谈会。专家们“抢一稿,磨二稿,精益求精第三稿”的修志要求,在省院志编办得到很好的执行。2010年,59岁的马渝川手中有22部省级分志,他在《四川省志·检察志》上批改得最细最多。2011年初,组织挽留已经退休的马渝川,他向组织明确表示:他被老检察官们甘于寂寞,不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决心不谈任何报酬,一定要坚持把《四川省志·检察志》等较成熟的多部志书审改完毕。他那种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也深深激励着老检察官们。老检察官与专家在革命事业中的心心相印,互相支持,激情互动,使省检察院的修志工作一跃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感慨三:一片真心帮志办,二话不说伸援手。

《四川省志·检察志》涉及检察机关每项工作,收集、筛选、甄别、印证资料自然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通力协助。省院从业务部门到综合部门,对志编办的“求援”是一片给力声。办公室随时提供各种档案、数据和打印、复印;业务部门及时派专人接待办理,落实相关要求;后勤部门主动热情为志编办日常办公、出差、开会提供经费、装备、车辆······省院经历过这20年历史的老同志都很关心《四川省志·检察志》的编纂,主动向志编办提供文字资料和历史照片。热情接待志编办编辑的询问和印证,有时因一件史料,编辑反复数次登门,老同志们毫不厌烦,孜孜不倦地回忆述说,有的还亲笔书写······四年里,省院各部门和80余位老同志为修志提供和印证了难以计数的史料。

如果说省院各部门和老同志是滋润大地的涓涓江河,那么全省各市、县两级检察院就是蕴藏无数宝藏的名山大川。市、县两级检察院敞开胸怀对省院志编办倾情相助,为《四川省志·检察志》提供了雄厚珍贵的史料资源,高效率地印证了志书中所涉的460个案例、事例。四年中,省院志编办向市、县两级院收集印证的三万多件(次)资料,90%以上是电话中解决问题,省检察院修志真可谓低成本、高效率。更可贵的是,各市级检察院对《四川省志·检察志》征求意见稿非常重视,认真阅读,细致修改。绵阳市检察院在支卫平检察长重视下,检察官杨德强三次细读60余万字志书稿,提出大大小小上千余条修改意见,并形成正式文件报送省检察院,其审稿的认真态度和质量效率受到郭检的赞赏。

感慨四:老骥伏枥“志”千里,竭尽所能“功”不没。

省院志编办7名编辑,平均年龄66岁,四年里,是什么力量把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而不溃散?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在修志这一特殊战场上,单兵基础和书稿实体从“尾”一跃而成为全省修志的“尖”?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干完人员和工作量相等的单位6年干完的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在2010年省级机关93部分志中,仅评选5人为全国修志先进个人就占有一席?是几十年党培养出的一种奉献精神,是几十年执法炼就的一股检察“志气”,是检察机关大家庭创造的互敬互助积极向上的创先争优氛围。四年中,他们共查阅资料12725卷、8316件,复印64895份,每人平均摘抄笔录10多万字。创办《四川省志·检察志》编纂动态,四年编写35期近20万字。修志中,每位编辑都有将自己书稿推翻重写的经历,有的章、节被推翻重写三、四遍。虽然每人的上书字数平均不足10万,但却都有上百万字的草稿销毁和“库存”。更值得一提的是,“5·12”特大地震第二天,全体老同志照常上班伏案疾书。郑直言亲如生母的老姐姐在重庆去世,他仅回去一天处理完后事即赶回。不久他摔倒左手严重骨折,挂着绷带按时上班······冯光华、赵光文、周洲有较严重的疾病,他们吃药打针在办公室,住院都将书稿带上编写······万家明、张明森积极想办法,克服所写篇章资料少且散的困难,不厌其烦广收漫查,登门求证。同时他俩承担着退休二支部和志编办临时支部部分党务工作,从不叫苦叫累。

如果说编辑们有一股“决战淮海”的志气和勇猛,那么编务人员们就有“小车推到大上海”的毅力和耐性。编务人员汪蜀渝身体瘦弱,腿有严重关节炎,有时她一人一天提几十斤资料上下楼梯十几次,实在难以承受时,她便自费购一台理疗机在办公室一边理疗一边工作。去年她赶公交车摔倒股骨严重骨折,伤未痊愈便投入工作······驾驶员郑兴太、打字员兰逊仍然保持过去在省院工作时勤勉、忠实、聪慧、伶俐的优良作风······

修志四年,感慨万千,拙笔难书,众谱新篇。《四川省志·检察志》很快将送到省志编委复审了,这洋洋60万字的巨著,难免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敬请各位领导、前辈、同事、专家再审查再修改再支持。

祝愿省检察院首部独立的志书——《四川省志·检察志》早日面世!

四载穿越二十春,

 立“志”检察无黄昏;

老夫力著执法颂,

后代勇创新乾坤!

                                                      省检察院副巡视员 武家荣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