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通知通告>2019年通知通告>详细内容
2024-01-02 15:21:00

关于印发邱新立 陈建春在2019年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川志函〔2019〕19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1-29 17:50:24 浏览次数: 【字体:

各市(州)地方志办公室,《四川省志》各分卷承编单位:

1月25日,2019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表彰了5年来地方志系统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举行了四川省第十八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先进集体及个人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在会上讲话。现将邱新立、陈建春同志讲话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在2019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上的讲话

                 2.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在2019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19年1月29日


附件1

在2019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上的讲话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邱新立

(2019年1月25日)

 同志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四川在新年伊始就召开这次会议,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表彰全省地方志系统五年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部署全省2019年的任务,充分体现了四川地方志部门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

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脉泱泱、底蕴沈沈,是我国地方志事业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华阳国志》,也诞生了社会主义新方志最早的地方法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千百年来,四川为世人留下的大批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和可贵的改革创新精神,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在陈建春同志带领下,四川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强化依法治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四川地方志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亮点异彩纷呈,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春色满园的可喜局面,在实现由方志大省向方志强省豪迈跨越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很大成绩。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下面我结合全国地方志工作的情况谈几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推动地方志事业大突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史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十九大报告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路径之一,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文化自信”写入党章,将文化提升至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志工作肩负新的使命,面临新的挑战。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2019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对新时代的史志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寄予高度重视。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以及国家出台的文件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不是被动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载体,而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地方志事业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双重使命”,既要持续保存民族记忆,承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永葆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又要通过高质量的地方志文化成果再造与传播,激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当前,地方志事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推进“两全目标”的攻坚期、实现地方志“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如扬帆出海的巨轮,亟待广大方志人以击楫中流、百舸争渡的气魄与情怀,在本世纪头20年末推动我国地方志事业实现一个大的发展,开创一个大的局面。面对事业发展机遇期,各级各部门要高举旗帜,始终不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推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提档升级。在地方志理论阐释和实际工作中,始终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修史修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理解全国地方志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与外延,把稳航向、坚定信心,以新时代的宏大气魄、新担当的雄心壮志,全面引领地方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跨越发展,努力谱写地方志事业的新辉煌。

二、总结经验,促进地方志事业大发展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大道”,推动新时代地方志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地方志发展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借鉴智慧,探寻规律,在自觉把握历史潮流中开辟事业的成功之路。四川省大规模开展新编地方志工作近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砥砺奋进,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不负众望,志、鉴、史、馆、网、库、用、刊、会、研各业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机制、依法治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内涵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对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四川有良好的修志传统,四川是出经验的地方,四川有不少好的经验具有普遍性意义,值得系统总结,大力推广。

2018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在以下几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一些经验办法。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201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县主要领导对地方志工作批示多达53次,其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就4次对抓好全省地方志工作提出要求。在省级机构改革中,四川还率先在“三定方案”中明确将史志编纂列入新组建部门的工作职能,为全省地方志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四川省各级政府积极践行地方志工作的官职官责,落实主体责任,与厅、处、科相对应的各级工作机构和各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为持续不断编修地方志提供了顺畅的体制机制;“政府修志、政府审志”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志书的质量,使地方志成果能够体现国家记忆工程的严肃性。

(二)建章立制,科学发展。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始终将法治化建设作为推动地方志工作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破解工作难题,形成地方志工作的良性机制。2018年全年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部门大事记编写报送工作的通知》、制定《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四川省市(州)地方志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动了全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三)突出主业,厚植基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紧抓志鉴编修工作,高度重视“两全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季通报制度,修志工作进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期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分解任务,列出责任清单。指导督促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办理执法证。目前全省地方志机构151名干部职工取得执法资格证,基本搭建起地方志执法队伍建设架构。至2018年年底,规划的《四川省志(1986—2005)》93个分卷已终审验收79个分卷;21部市(州)志已出版16部,179部县(市、区)志已出版171部;21个市(州)、167个县(市、区)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20个省直部门编纂出版部门(行业)年鉴。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是地情书种类丰富,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出版地情书达99种,约占全国地情书籍总数的20%。二是突出资政功能。创办《资政参阅》《四川要闻》,出版《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整理《堰塞湖成因及危情处置》《志书中记载的四川历史上山体崩塌及处置方式》《四川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成因及影响》等文章,编发《资政参阅》报省委、省政府并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参考。三是服务乡村振兴。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传,擦亮“川字号”产品金字招牌;推进《四川乡镇简志》编纂等,为全省工作大局、文化强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及时性、专业化、全方位服务。

(五)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大力破除“闭门修志”的传统意识,加速网站提档升级,《巴蜀史志》期刊改版扩容,充分利用“方志四川”微信、微博、头条号、企鹅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已基本形成“报纸上有稿、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新媒体上有互动”的巴蜀文化立体传播格局,“方志四川”的品牌美誉度、传播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三、统筹协调,实现地方志事业大跨越

2018年12月,2019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河北保定举行。会上,中指组组长谢伏瞻作题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努力开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讲话。这次会议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加深对改革开放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的认识,明确进入新时代地方志的定位、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目前,全国地方志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两全目标”,推动地方志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省级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集中精力攻克“两全目标”,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战略,全方位践行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崭新使命,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地方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地方志事业是为国存史、提供历史智慧的重要事业,地方志工作是一个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2015年是调研培训年,2016年是顶层设计年,2017年是督查年、落实年,2018年是质量年、攻坚年。根据今年省级主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2019年确定为拼搏年、冲锋年。今年包括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质量发展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题。当前“两全目标”的完成,不仅有量上的考核,更有质上的要求。我认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今后要逐步在组织发动、志稿编写、总纂统稿、审核出版、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环节都制定相关制度、建立质量标准。地方志十业并举并不是要求事业发展十个指头一样长,而是十业有质量地向前不断推进。

(一)继续狠抓“两全目标”。2019年是实现“两全目标”的关键期,是完成使命的冲刺年。四川省的二轮修志和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出版工作虽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仍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继续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科学统筹,全力落实,加强督查督办,力争早日跻身全国按期保质完成“两全目标”的第一方阵,把四川积极推动“方志大省、方志强省”建设的战略步伐夯得更实,筑得更牢。当然,随着“两全目标”完成期限越来越近,大家比以往更关注进度,一些地方可能会出现一味强调进度,不自觉忽视质量的现象。我们应该时刻紧绷质量这根弦,要明白修一本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志书,比不修志书危害还大。大家要在抢进度中保质量,在保质量中抢进度。质量是本,进度是硬任务,两者都要重视。要严把质量关口,扩大精品阵营,确保地方志成果真实性、系统性、严肃性的统一,打造出“堪存堪鉴”、存留当今、传之后世的精品佳作。同时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已经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的地区、部门部署开展年鉴、大事记、部门志或乡(镇)村(街道)志等的编纂工作。要把握好审稿、出版的时间节奏,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科学合理的规划、行之有效的措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二)充分开发地情资源。一是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作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通过组织编纂纪念书刊、策划方志展览等多种形式,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利益、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三大主题开拓创新,配合中指办做好《中国地情报告(2019)》,在促进全民读志用志方面有所作为,丰富地方志产品序列,促进产品样式的多样化和实用化;培育、扶持、拓展地方志产品市场,推动地方志产品走向社会大众,走入千家万户;要提升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紧跟时代主题,围绕中心工作、服务核心大局,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反应力,走出“深闺”,贴近民生,让地方志真正“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

(三)提前谋划三轮修志。目前,四川省不少部门、市县已经完成“两全目标”,未完成“两全目标”的很多地区二轮修志工作也接近尾声。“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根据中指组的部署,应及早谋划三轮修志工作。针对二轮修志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资料搜集、方志理论、质量保障等,展开研讨,探索一些可以复制、能够推广的经验。利用二、三轮修志的空档期,充分总结二轮修志的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料征(收)集制度,讨论三轮志书在断限、篇目、结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编制、修订一批方志学教程、志书编纂指导手册,为三轮修志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四)有序建设“人才方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才队伍是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是转型发展的智力之源和创新之本。建设方志强省,归根结底是要建设人才强省。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纵览四川方志史,常璩以降,“三范”、李焘、吴缜、费著……名家大师,灿若星河; 鸿篇巨制,彪炳史册。千载而今,时代潮涌、风云激荡,四川更应锻造出一支“立得起、拉得出、站得稳、叫得响”的方志人才队伍,方能不负前贤,不负当下,不负未来。为此,要着力培养领头人,建设专家库,形成带动有力、雁行有序、层次分明、见贤思齐的人才递进体系;要引导、营造理论研究学术氛围,力争在地方志工作组织管理模式、学科体系建设、志鉴编修理论创新等领域发出四川声音、形成四川方案,在研究中提升水平、在实践中锤炼人才;要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构建干事创业氛围,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手段,不断提供施展才华平台,不断提升培养任用效能,努力建设形成“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团结协作、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人才方阵。

同志们,四川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是小平同志的家乡,是富有创造精神和革新传统的沃土。我相信,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和志鉴承编部门努力下,四川地方志工作一定能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拼搏创新,奋发图强,率先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地方志事业的跨越发展贡献特色鲜明、卓有成效、可资借鉴的四川智慧、四川范式、四川实践和四川力量。

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大发展求大突破,以大突破求大跨越,目标坚定、激情满怀、大胆作为、步履坚实,不断探索地方志工作创新发展的全新境界,不断开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崭新局面,朝着地方志“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力前进!


附件2

鼓足精气神  转型再出发

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方志力量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

在2019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9年1月25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表彰了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报了四川省第十八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获奖名单,4个先进单位和2名先进个人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在此,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对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对省人社厅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支持、对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稍后,中指办邱新立副主任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去年12月10日,省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会对全省2019年度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今年1月7日,省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总结了2018年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了2019年工作。去年12月14—15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保定召开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总结2018年度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度工作。1月14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在我办报送的《关于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有关事项的请示》上批示:“请结合省委省政府今年工作安排部署,落实好全国工作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王宁常务副省长批示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对2018年度全省地方志工作进行总结,并就2019年工作作出安排。

一、高举旗帜,服务中心,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关心支持下,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着力点,“存史、资政、育人”多点突破,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地方志事业呈现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紧紧扭住维护核心夯根基。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和志鉴参编单位紧紧扭住维护核心这个根本,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筑牢事业发展根基。省地方志办狠抓中心组理论学习,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泸州、内江、乐山、达州、阿坝、甘孜、凉山等地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狠抓党纪法规落地落实,夯实党风廉政基础。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评先评优。加强队伍建设,举办全省性业务培训班3期570人(次);组织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赴上海、浙江等4省(市)参观考察,对标先进找差距;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等地积极开展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队伍素质。

二是紧紧扭住依法治志抓落实。坚持依法履职尽责,有为有位,多项工作赢得省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肯定。全年,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4次对全省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或批示,提出要求;成都、泸州、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宜宾、广安、巴中、雅安等地领导调研或批示地方志工作49次(市级主要领导批示14次,县级主要领导批示13次),各级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关心热度、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加大“两条例、一办法”落实力度,21个市(州)、93个县(市、区)出台本地发展规划或工作意见,雅安市及雨城区出台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自贡、宜宾、巴中、阿坝4个市(州)出台本地贯彻《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省地方志办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深入19个市(州)、25个县(市、区)开展执法调研,成都、绵阳、乐山、雅安等地出台地方志工作相关规范性文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落实依法治志职责。加强汇报,加大宣传,此次省级机构改革,史志编纂工作被列入新组建部门的“三定”方案。认真抓好执法证办理,全省151人取得执法资格证。

三是紧紧扭住“两全目标”促转型。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期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分解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实施“两全目标”季度通报,并积极与省政府督查室对接,强力推进任务落地落实。截至2018年底,规划的《四川省志(1986-2005)》93个分卷已终审验收79个分卷,其中50个分卷出版;规划的21部市(州)志已出版16部、179部县(市、区)志已出版171部;21个市(州)、167个县(市、区)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自贡、攀枝花、德阳、乐山、宜宾、广安、达州、巴中等市提前完成“两全目标”任务,走在全省前列。完成省政府部署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出版任务。教育厅、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统计局、省监狱管理局、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20个省直部门和中央驻川单位出版部门(行业)年鉴。省委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民政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按时高质量完成《四川年鉴》供稿任务。积极开展特色志书及地情书籍编纂,全年出版178部行业志、特色志、乡镇村志。主动抓好改革开放史料编纂工作,省地方志办会同省委改革办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编纂任务,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南充、宜宾、雅安、凉山等市(州)地方志办采取出版专著、开展专题研究等方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受到各方好评。夯实资料基础,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建立省直部门大事记年报制度,省政府办公厅、公安厅、商务厅等部门及时开展大事记编写工作。积极开展家谱族谱征集工作,全年征集120余份珍贵家谱族谱。

四是紧紧扭住服务中心强资政。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服务乡村振兴等全省工作大局,创办《资政参阅》,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编纂《四川要闻》,为重大事件留存宝贵资料;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泸州、德阳、绵阳、广元、内江、宜宾、巴中、雅安、眉山、凉山等市(州)地方志工作部门撰写的25篇资政报告获当地主要领导批示。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推进红色文化校园建设调研报告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甘霖批示,《四川日报》进行宣传报道;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张中伟批示全省关工委学习借鉴。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宜宾、广安、资阳、凉山等市(州)地方志工作部门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助力城市“文旅融合”。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完成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雅江、都江堰、洪雅、康定、纳溪、盐亭、江油、绵竹、松潘、新津、井研、沐川篇等脚本校核。宜宾市南溪区、武胜县、宣汉县等地地方志工作部门主动挖掘文化内涵,助推乡村旅游。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传组稿工作,擦亮“川字号”金字招牌,攀枝花、泸州、绵阳、宜宾、雅安、眉山、甘孜、凉山等地及时撰写报送宣传文稿。宜宾、广安、达州、巴中、眉山、威远县、雅安市名山区、峨边县等地积极指导镇村史馆建设,建成一批镇情馆、乡史馆、村史馆、民俗博物馆,雅安市名山区银木村村史室得到省委彭清华书记的高度肯定。拓宽资政路径,主动与涉及对外交流合作的29家省直部门对接,上门赠送19种志书;向全国各省(区、市)地方志工作部门、全省市县党政机关及公共图书馆、川内109所高校和图书馆赠送《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近3000套,向全省党政机关及图书馆、档案馆赠送《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2600余套。成都、泸州、德阳、自贡、乐山、遂宁、资阳、广安、阿坝等地及时为社会各界提供地情资料,赢得广泛赞誉。

五是紧紧扭住教化育人拓新篇。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自觉破除“闭门修志”传统意识,积极融入发展大潮,搭建传播平台,拓宽传播渠道,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按建设“最权威最全面四川省情信息网”的指导思想,正在推进“四川地方志”网站改版;截至去年底,建成23个市级、47个县级地情网站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利用“方志四川”微信、微博、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全年发布各类地情文章2135篇,微信关注用户比2017年增长2倍;在喜马拉雅FM开通“方志四川”官方电台,首批音频节目《舌尖上的四川》上线播出,首创志书有声传播;完成《巴蜀史志》杂志扩容改版,增加赠送国家部委、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驻澳联络办及港澳台史志机构和著名大学,与中国知网、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等合作,拓宽巴蜀文化受众面。加强方志馆建设,遂宁、南充等市方志馆主体完工,成都、巴中等市方志馆重新布展升级,省统计局建成四川统计史馆,多地开展数字方志馆建设。加强与中央驻川媒体、省内主流媒体合作,与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日报社、四川广播电视台、封面传媒等13家媒体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全年上述媒体宣传报道地方志工作及刊发(转发、录播)地情文章80余篇(次),去年9—12月,《华西都市报》“宽窄巷”栏目选用《巴蜀史志》、“方志四川”及四川地方志网站地情文章27篇。自贡、绵阳、巴中等地与媒体合办专栏,构建巴蜀文化立体传播格局。紧跟时事热点,加强宣传策划,及时推出“擦尔瓦”“唐昌布鞋”“亮花鞋”“川北大木偶”等一批巴蜀民俗文化符号。宜宾“史志七进”纳入党委宣传重点工作;成都、德阳、内江、巴中、雅安、资阳、阿坝等地编纂教材,开发精品课程,服务干部教育。“方志绵阳”“方志金牛”“方志武侯”“方志成华”“威远史志”“三台县地方志”“芦山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紧贴地方实际,推出一系列有关本地历史文化的地情文章,广受欢迎,“威远史志”微信公众号长期排名全国史志类新媒体前三位。

六是紧紧扭住质量提升谋发展。抓好导向性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积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大纲审定制度,开展志鉴质量评比活动,正在加紧制订《〈四川省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市县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乡镇村志编纂指导纲要》,从制度上保障和规范志鉴质量。出台市(州)地方志工作考核办法,强化管理,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广元、乐山、宜宾、甘孜等地认真贯彻落实质量提升行动,通过优化篇目结构、严格审查制度、开展成果评议等措施提升志鉴质量。扎实开展地方志学会工作,自贡、德阳、绵阳、内江、南充、资阳等地采取课题研究、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强化地方志理论建设。积极开展成果评奖,《成都年鉴2017》等9部年鉴获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奖,《广元市志》等311项成果获四川省第十八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奖,《四川省志·川剧志》等9项优秀成果参评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泸州、眉山等地3篇论文入选中指办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志论坛论文汇编,是全国入选论文最多的省(区、市)之一。

去年,我们坚持埋头实干与加大宣传齐头并抓,结合工作撰写宣传信息,梳理经验做法,反映工作成效,宣传特色亮点,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全年省委办公厅《四川党政信息摘要》采用地方志工作信息29条,省政府网站采用地方志工作信息133条,四川机关党建网采用50条,中国方志网、“方志中国”微信平台采用20条。宣传信息工作获省委密码工作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机关工委通报表扬。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志鉴编纂主业持续用力,资政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地情文化立体传播格局基本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有力指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体方志人的辛勤付出、担当作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志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方志馆建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志资源的收集保护、开发利用与“资政、育人”使命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志鉴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共同下大力气逐步解决。

二、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国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全国地方志系统完成“两全目标”的拼搏年、冲锋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依法治志,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用创新思维引领事业转型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锻造过硬队伍。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鲜明“以支部建设为引领,以政治建设为首位,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方志事业为纽带,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团结合作、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方志队伍”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团结向上的工作局面;注重多渠道选任、培养干部,增添发展后劲;举办片区地方志工作培训会、党性教育培训班,夯实事业发展根基。

(二)高质量推进志鉴编修,如期完成“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政府的法定任务。《四川省志》各承编单位、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作为具体推动部门,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细化任务,倒排工期,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要加强对未完成志书编修任务的省直部门、市县两级的督促指导,确保完成《四川省志》4个分卷复审终审、10个分卷出版任务;加强对《成都市志》《雅安市志》《资阳市志》《眉山市志》编纂指导,完成《成都市志》9个分卷、《雅安市志》《资阳市志》基础审查、终审。各市(州)要加强对县(市、区)地方志工作业务指导,确保2019年全省三级综合年鉴全部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要认真落实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以“堪存堪鉴”为标准,始终把提高质量贯穿于志鉴编修全过程。落实省直部门大事记报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大纲审定制度,确保志鉴质量稳步提升。四川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两个试点单位之一,在全力完成二轮修志任务的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

(三)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围绕服务省委确定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继续发挥“资政”功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继续办好《资政参阅》,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严格审查《四川当代史》《四川简史》《四川抗战历史文献》部分分卷,为治蜀兴川提供历史智慧;编纂《四川抗日战争志》,保存珍贵史料;进一步编好《四川省情》,提高省情教育普及水平;指导《四川江河志》《川金丝猴志》《四川自然保护区志》编纂,服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四川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交往资料搜集、整理;出版《四川年鉴》英文版,探索四川特色文化志书多语种翻译出版;加强与外事部门联系协作,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积极助力脱贫攻坚,组织指导编纂脱贫攻坚图志、图鉴等,记录脱贫攻坚辉煌成就;要积极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

(四)深度挖掘地情资源,传承弘扬优秀巴蜀文化。推进四川珍贵旧志、史料文献整理及点校工作。汇编《四川历代方志图集》《四川历代方志序跋集》,强化对珍贵方志文献的保护利用。推进《川茶志》《乐山大佛志》等6部特色志书编纂,展现巴蜀文化魅力。组织审查、验收、出版《四川乡镇简志》丛书,启动《四川传统村落记忆》编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出版《四川羌族通志》《西康通志》,弘扬民族文化;启动《四川客家志》编纂,留住移民乡愁记忆;启动《四川民间歌谣集粹》编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四川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启动《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大观》编纂,助力“川字号”品牌建设及产业发展。修志为用,继续与新媒体合作,将《川菜志》《川剧志》《大熊猫志》等特色志书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频节目。各地要积极谋划,多措并举,推出展现当地特色的系列地情书籍,打造反映当地民风民俗的文化品牌,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四川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红色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炫丽的巴蜀文化。

(五)构建立体宣传大格局,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及巴蜀文化影响力。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要依托“互联网+”及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大地方志资源数字化力度,建设“数字方志馆”;用好用活用足地方志网站、微信平台、期刊等宣传阵地,同时加强与中央驻川媒体、当地主流媒体及新媒体沟通合作力度,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立体传播格局。要立足当地,着眼大局,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服务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服务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完成《中国影像方志》四川篇章审稿联系等工作,不断探索立体展现巴蜀文化的新路径,扩大四川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开阔视野,狠抓落实,奋力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

做好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地方志工作,推进地方志事业创新转型,需要我们提高站位,开阔视野,狠抓落实。

(一)政治站位要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口号。地方志是官书官修官责,其“官”的内涵就突出表现在政治属性上。因此,必须把讲政治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工作。在志鉴编纂具体工作中,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从选题选材、撰稿统稿、审查验收、出版印刷、推优评奖等各个环节,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政治关口,确保编纂成果经得起政治审查、历史检验,确保讲政治始终贯穿于地方志事业全过程。

(二)眼界视角要宽。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长期埋头伏案,让地方志工作部门形成一个思维定势,重“存史”轻“资政、育人”,结果自己把自己困在“一本书”中不愿抬头,路越走越窄。眼界有多宽阔,思路就会有多宽广。“地方志乃一方之全史”。地方志工作部门拥有最富集、最全面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拿起“广角镜”,戴上“全球眼”,以更加宽广的眼界视角,重新审视工作,充分认清优势,找准工作突破口。我们要树立与之相匹配的大文化观,克服“地方志部门就是修史编鉴”“宣传地方志就是宣传地方志业务”的狭隘观念,自觉站在全省工作大局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高度,把拥有的文化宝藏开发转化为群众乐于接受的音视频或图文,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养料,让历史的智慧成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力量。

(三)标准质量要高。地方志作为传承千年历史文脉的典籍,能否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始见金”,质量是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从当前情况看,我们的志鉴编纂成果还存在数量多、精品少,厚度足够、厚重不够等问题,与历史典籍应有的质量要求不相符,与建设方志强省、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我们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坚守志鉴质量的政治性标准、资料性标准、著述性标准、规范性标准,切实把好政治关,守住史实关;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自觉摒弃“差不多、过得去”的错误思想,以“为求一字妥,耐得半宵寒”的“工匠精神”,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保志鉴成果真正“堪存堪鉴”,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创新精神要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必须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新创造,实现地方志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地方志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全省地方志工作部门要加大自有媒体平台建设力度,推进与各级各类媒体和文化传播公司的合作,充分运用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手段,构建“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立体传播格局,让优秀传统文化“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要创造性开展志鉴简编版、精华版、特色版编纂,坚持志书年鉴及地情书籍赠送制度,让志鉴成果走出“高阁深闺”,走上领导案头,走入基层,走进群众。要积极适应受众群体、受众心理和受众“口味”的需求变化,主动改进文风,用严谨缜密的史实、朴实无华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地方志“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同志们,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承者,我们要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回应新时代的召唤,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肩负新使命,鼓足精气神,踏上新征程。要继续发扬“修志问道、执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着,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全力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