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川观科普日”走进九〇九基地,和你共探未来“核”心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6-10 15:00:20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9日,“川观科普日”活动走进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九〇九基地。

在四川

有一座代号为“九〇九”的三线建设基地

它曾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核动力的秘密研发地

直到2018年才正式对外公开解密

这里不仅研发出了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发出了中国核能第一度电

还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

走出了7位两院院士

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

6月9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与数字化科普基地,携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九〇九基地、华风讲堂,共同举办“川观科普日”活动——“和你共探未来‘核’心”,深度探秘九〇九基地

从核反应原理到世界能源格局

从中国首个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到“国家名片”华龙一号

从学习科学家精神到动手实践……

30位小朋友和“川观科普日”一同

拥抱科技,共探未来

学习华龙一号的构造、原理和研发历程

初夏时节,凉风习习,汽车行驶在青山绿水和翠绿稻田间。今日的探索从能源开始,从电的用处到发电的五种主要形式,再到世界能源格局,让大家深刻理解了能源的重要性。而核电,作为一种稳定出力的清洁低碳能源,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孩子们在科学家精神馆参观

从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原子,从汤姆逊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到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从科学家费米的诺贝尔奖乌龙案,到哈恩发现核裂变,再到费米痛定思痛的核裂变最强奥义-链式反应……这些内容让7岁的刘家为很感兴趣。他说,一路的讲解非常有趣,干货满满,对核科技有了科学清晰的认识,就不会在未来“谈核色变”。

当汽车在一段不起眼的道路上转弯,九〇九基地到了。这里绿树成荫,一派静谧景象。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灰色墙面,透出古朴、厚重的味道。

孩子们在科学家精神馆参观

1965年8月,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正式开始研制。为了核潜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

这里四面环山、地形隐蔽,核潜艇的核心技术——核动力部分的研制基地确定在这里建设。在党中央领导下,八千军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夹江,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自然条件恶劣的条件下,开始建设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九〇九基地就此形成。

孩子们在核科普馆参观学习。

孩子们在核科普馆参观学习。

孩子们在核科普馆参观学习。

走进这里,更多关于核科技和这段历史的印象开始具象化。在核科普馆,小朋友们通过互动装置了解电的产生;通过华龙一号等比例缩小模型,了解核电站的主要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一个个展品,了解核科技在医学、工业等行业的应用。

科学家精神馆

走进科学家精神馆,孩子们了解彭士禄和赵仁恺院士等人,如何在夹江深山中奋战。一无图纸资料、二无专家外援,只见过照片和玩具模型。没有老师,就自学自悟;没有资料,就现学现译;没有设备,就用算盘算尺。在一张张手绘的图纸、一页页泛黄的书信中,大家了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故事。

11岁的张耀匀对此印象深刻。“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她说,在当时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老一辈的核动力人在偏僻的山沟里边搞建设边科研攻关,要经历怎样的艰苦。“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和幸福生活。”

九〇九基地子弟二小

除了听和看,小朋友们还来到创办于1967年的九〇九基地子弟二小。当年,基地拼凑了各单位的会议桌、办公桌以及各式各样的凳子,在没有条件购置黑板的情况下开始上课。孩子们从古早的风琴、算盘、文具、铃铛、地球仪、卡尺……沉浸式感受当年的氛围。

课堂小实验

课堂小实验

在这里,大家还参与潜艇小课堂,观摩潜艇工作原理相关的小实验。矿泉水瓶装上大半瓶水,里面装有适量水的口服液小瓶会下沉;松开,则会上浮。实际上,潜艇就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它有一个水舱,需要下沉时就往水舱里灌水,增加它的重力,需要上浮则把水排掉。授课老师还听过电解水制取氧气氢气和离子推进船两个小实验,从不同角度解析潜艇的工作原理。

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

小朋友们争相举手体验实验乐趣。12岁的舒俞航看得很投入,“对核潜艇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还说,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未来还有更多的先进技术亟待突破。科学发展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有人接力。在活动最后,他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第一代核潜艇和我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院士的形象。他说,这张明信片既是纪念,也是为了鼓励自己勇敢面对未知,迎难而上。

核动力,不仅是一门学科

更化作启迪未来的“金钥匙”

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火花

燃起逐梦科学的无限热情

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摄影 乐张奥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