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援藏精神:中国共产党崇高精神的具体体现

作者:崔禄春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06版) 发布时间:2024-07-12 14:38:40 浏览次数: 【字体:

崔禄春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06版)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支持、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援藏精神逐步形成。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援藏精神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援藏工作实践及其蕴涵的精神理念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家国情怀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使命担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1.援藏精神是在全国支援西藏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援藏精神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舍小家、顾大家,在奔赴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精神成果和时代精华。

援藏精神孕育于全党全国支援西藏的伟大实践中。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根据西藏民族宗教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改变西藏的落后状况和贫困问题,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截至1978年,中央从全国选派3万多名干部进藏工作,帮助西藏初步创建了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农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奠定了西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在长期援藏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口支援、分片包干、责任制等对口援藏模式,并于1994年7月召开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确立了对口援藏的工作制度,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制度化、规范化援藏模式。自此30年来,对口支援干部每3年轮换一批,现已轮换10批。从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派出一批批援藏干部踏上雪域高原,与西藏各族人民一道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援藏精神传承延续了“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等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在雪域高原形成的“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它们都为援藏精神的萌发和形成提供了丰富精神滋养。在全党全国支持西藏、支援西藏过程中,广大援藏干部身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传承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一心为党、热爱边疆、牺牲奉献的人生底色,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谱写出一曲曲奋进之歌,同时也使援藏精神在党治藏稳藏兴藏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逐步萌发形成。

援藏精神形成升华于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战略全局出发,先后主持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把优秀人才选派到条件艰苦和情况复杂地区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2015年,根据西藏所需医疗、教育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创新性实施了组团式援藏方式,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援藏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广大援藏干部和西藏各族儿女一道,奋力谱写了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考察,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援藏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援藏精神并赋予这一精神崇高历史地位和重要时代价值。援藏精神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民族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凝练升华。

2.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在雪域高原的集中体现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在理想信念感召下,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然不远千里、跨越千山万水来到雪域高原,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障碍,扎根西藏各个行业和工作领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为西藏的发展进步竭尽所能、殚精竭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孜孜探索和精神信念。

“全国一盘棋办大事”的人格化体现。援藏工作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充沛活力。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广大援藏干部正是这一显著优势的具象化、人格化体现。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党中央一声号令,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省区市、各国有企业、教育医疗机构等,才能调集各方面人才义无反顾来到世界第三极作奉献,集聚全党全国之力支持西藏发展,从“输血”到“造血”,从“硬条件”到“软实力”,不断提升援藏工作质效。

“牺牲奉献世之巅”的时代赞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长期以来,广大援藏干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和调遣,克服一切困难,不少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真正做到了毫不畏惧、直面挑战,不怕牺牲、甘心奉献,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和实际行动惠及西藏、践行诺言。

“艰苦奋斗志不变”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广大援藏干部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与西藏艰苦的生活条件做斗争,与西藏的贫穷落后做斗争,在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收获成长。尽管当前西藏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在基础设施、物资保障、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广大援藏干部秉持吃苦耐劳精神,经历无数艰难考验和艰辛磨炼,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共同成长进步。

“坚韧不拔勇争先”的执着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拼搏奉献,就是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长期以来,广大援藏干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治藏稳藏兴藏战略方针和决策部署,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和品质,坚持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一棒接一棒跑出了援藏工作的好成绩。

“民族团结谱新篇”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长期以来,广大援藏干部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西藏,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入乡随俗,主动融入当地文化,身上始终沾满泥土气和酥油味。与此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先进思想理念,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长期进行交往交流交融,有效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大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弘扬援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援藏工作,援藏投入资金之多、参与人员规模之大、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体系和格局,中央部委和全国相关省份、企业对口援藏发挥优势,组团式援藏创新开展,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稳步提升,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脱贫奔小康,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崭新征程。新时代的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援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援藏干部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在雪域高原汇聚起昂扬奋进的磅礴力量,推动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援藏精神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需要大力弘扬援藏精神。推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关键要靠党,靠包括援藏干部人才在内的西藏各级干部队伍人才。当前,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援藏变过去的“输血”为现在的“造血”,西藏干部队伍总体呈现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显著特点。新时代援藏干部要深植扎根西藏、奉献西藏、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信仰,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挥特长优势,用西藏农牧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语言,带头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西藏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在西藏各项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促进西藏各族人民与祖国内地更加亲近。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融入血脉,秉持精神高于高原的政治信念,通过组团式援藏、系统接力援藏等方式,为西藏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与西藏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行、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篇章。

(作者:崔禄春,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西藏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副院长〕〔援藏〕)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0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